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文经典100句:四朝高僧传
0.00     定价 ¥ 5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2672421
  • 作      者:
    文心工作室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浩瀚如烟的古籍宝藏中,如何敲开大门,撷取必备知识,转换为现代生活实用数据库,是本系列希望能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经典古籍的名句品读与内容精讲的基础上,借由形式的突破,唤醒读者接近经典的兴趣,轻松阅读,有效学习,达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语文涵养以及灵活“再创造”的可能性——这正是句读经典的魅力所在。


#贯穿中国佛教十三个宗派,数百位高僧大德的修行故事,一窥汉传佛教全貌#

《四朝高僧传》集《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明高僧传》精华与一身,贯穿中国佛教的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00多位高僧的修行记录,反映了中国佛教的起承转合,可一窥汉传佛教发展全貌。

#100 则发人省思的睿智话语#

佛教为中华文化带来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名言警句,极大丰富了中华语料库。

#可考史,可品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几本典籍收录庞杂,兼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清代的经学家孙星衍认为其极具价值:“遁入释道,故多通品,辞理可观,且足资考史,地方古迹亦可借证,实为有用之书。”

#推动俗文化发展#

佛教在中华传布过程中亲近民众的布道方式极大推动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发展,很多流传至今的话本、小说中都有浓厚的佛教印记。


展开
作者简介

文心工作室简介

吴秉勋 ︱ 就读于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曾任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讲师、台中市大道初中国文教师、台中市大肚区与龙井区乡志编辑委员。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思想等方面。

林世贤 ︱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志在融通儒、释、道三家,并进而回应当代。深知此志之艰难,但仍愿意勉力为之。

陈沛淇 ︱ 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毕业。现居于花莲,左能拥中央山脉,右能抱海岸山脉;人生就该消磨在山光水色中,才有逍遥可言。

黄守正 ︱ 高职语文教师,现就读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著有《明代楞伽经注疏研究》(硕士论文)、《郭象〈庄子注〉中“性分”论的重估》、《方玉润〈诗经原始〉诠释特色探究》。

黄庭颀 ︱ 政治大学硕士,现为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硕士专治甲骨文,目前关心出土文献、战国文字、金文等方面的研究。

萧正龙 ︱ 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班肄业。擅长古文翻译,对诸子百家略有涉猎。

 

季旭昇 (总策划)

1953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现任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说文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读本》等。

1994年,台湾地区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字圆其说》专栏撰稿。商周出版书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经典100句》 总策划,2007年出版《汉字说清楚》。


展开
内容介绍

《优雅的汉语》丛书以“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体味汉语大美”为目标,“中文经典100句”,通过经典“金句”,“句读”经典的方式,令读者无须整本“啃读”经典,即可了解“名句的诞生”,更理解“名句的内涵”,还能延伸“名句的妙用”,在轻松阅读中精粹尽览,更觅得经典中鲜活的中国智慧。

《四朝高僧传》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经典之作,贯穿中国佛教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00多位高僧的修行记录,反映了中国佛教的起承转合。《中文经典100句:四朝高僧传》遴选《四朝高僧传》中的一百条名句,以名句解读的方式串联起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四个时期,介绍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百多位得道高僧的修行故事;通过通俗化讲解,让读者轻松贯通中国佛教文化,领悟佛学精妙警语。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四朝高僧传》背景简介

   

    

南朝梁慧皎撰《高僧传》十四卷,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宋代赞宁等撰《宋高僧传》三十卷,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传》八卷,合称“四朝高僧传”。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经典之作,贯穿中国佛教的十三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一千三百多位高僧的修行记录,反映了中国佛教的起承转合。这四部“高僧传”所记录的时间正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四个时期:东汉至南朝时期佛教的初传、广译、研究;隋唐时期宗派的构成以及佛家义学的发展;宋代各家宗派的融通与实践;及至明代,由台贤所代表的中国佛家义学在此时期重现。

作为“高僧传”的滥觞,南朝梁时的慧皎撰《高僧传》大量引用史料,汤用彤先生在《读慧皎〈高僧传〉札记》中说:“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谘古老,广访先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清代的经学家孙星衍认为其极具价值:“遁入释道,故多通品,辞理可观,且足资考史,地方古迹亦可借证,实为有用之书。”

《高僧传》收录的都是德高的僧人,取“高蹈独绝”之义,慧皎在《高僧传·自序》中说:“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高僧传》在体例上将载录的僧人分为十科,即“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和“唱导”。每科末尾,都有总论一篇,称“赞曰”或“论曰”。前八科论赞具备,后二科有论无赞。一科之“论”,概述这一门类的意义、源流概述与重要的僧人、事象之评论。后来的僧传也参照了这种体例和分类。

《续高僧传》又称《唐高僧传》,唐代道宣撰,记录了梁初至中唐佛教的史料。道宣认为《高僧传》中记载的梁代高僧较少,需要做补辑,经过长时期的资料收集,而得《续高僧传》三十卷。吕澂先生认为隋唐是中国佛学的构成时期,这种构成是以宗派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宗派出现的先后次序为:天台宗、三论宗、慈恩宗、贤首宗、禅宗,各宗各派的大势即成,各家代表人物粉墨登场。

《宋高僧传》记载了唐高宗至宋太宗时期各宗派高僧的事迹。在唐代,佛家的义学达到巅峰,而宋代的各家宗派更为注重融通,一般佛教徒着重实践的倾向极为显著,故禅净两宗最为流行。在《宋高僧传》中,以唐代为主体,可以看出唐至宋时期的各家演变,《习禅》《感通》二科最具特色,前者反映了禅宗南顿北渐之争,对于研究禅宗史有着极高的价值,后者从护法弘教的角度来看,自有其宗教价值。

《明高僧传》是从北宋末年至明神宗时期,共五百余年的佛家史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佛家在当时已融入了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华夏的土壤中,成了中华文明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南宋至明代,佛教僧人在传法布道教化上的着力,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许多流传至今的话本故事、优秀的小说作品中都有浓厚的佛教印记。俗文学的受众十分广泛,尤其在普通民众中广为传播,诸多佛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形塑了中国人生命、文化、价值等根本上的观念。

 

 

(二)内文样章

 

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

名句的诞生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

——义解四·竺道生

完全读懂名句

语译:竺道生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领会,终于洞悉、晓悟经典的深刻义理及其言外之意,由此叹道:“圣人画卦象,是为传达心意,明白意义后便不需拘泥于卦象;语言文字是用来诠解道理,了悟道理后,语言文字的作用也随之完成。自从佛经东传来此,翻译的人受到语言文字等重重的限制,多固守窒碍难解的文辞,很少看到能将义理说明得圆融无碍的译文。如果可以在捕到鱼的时候,不再拘泥于捕鱼的竹器(意即不执着于章句文辞,而能契合佛理),这样的人才能与之共谈佛法、真理。”

 

僧人背景小常识

 

竺道生(三五五至四三四年),俗姓魏,后从竺法汰出家,故改姓竺,为东晋、南朝时著名高僧。鸠摩罗什入华后,竺道生曾受学于罗什,与道融、僧叡、僧肇等并称为“关中四圣”。道生学有所成后,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文,又大加阐发“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和“阐提悉有佛性”等义理。“阐提悉有佛性”之说原与六卷本《泥洹经》相违,之后大本《涅槃经》译出,才印证道生不误。

 

名句的故事

 

这世间有诸多的经文,传递着真理与修行法门,可供我们理解、学习,进而体悟,然而在学习乃至体悟真理之后,便不应执着于语言文字。举例而言,医生开药是为了治病,但若疾病已痊愈,那么这帖药便无须再继续服用。同理,经典中的语言文字,便是圣人、仙佛留下的处方,用以治疗世间诸多人心的问题,倘若依循此经修行,真正证悟真理,那么便可以不再拘泥于经文的字句。有些事理,即便经典并无记载,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智慧加以体会。

 

历久弥新说名句

 

“忘筌取鱼”事实上是运用了《庄子》的典故。在《庄子》一书中有说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意思是指捕鱼者得了鱼便可以忘却捉鱼的器具,猎户捕捉到了兔子,也可以忘记猎兔的工具。从这里衍生出的道理,便和竺道生所谓“忘筌取鱼”是相近的意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