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数循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布局
0.00     定价 ¥ 99.9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9650580
  • 作      者:
    车品觉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l 继《决战大数据》《数据的本质》之后,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全新力作!      

l 《数循环》是企业数据化转型的必读之作,更是人人都值得一读的数据战略指南。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一种全新的数据战略,而且这远比数据资源及任何算法都更重要。车品觉先生在本书中首创地提出了“数循环”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并给出了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中台等三大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企业重塑商业逻辑,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进而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循环流动,最终赢得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红利。

l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秘书长杜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曾宇,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等鼎力推荐。

l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l 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首任阿里数据委员会会长。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阿里数据委员会首任会长。现担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并任职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讲座教授暨学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2015—2017年,担任全国信息标准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小组副组长,为国家大数据的标准化做总体规划,长期参与在政府干部及公营机构培训工作中。从2016年至今,曾先后作为大数据顾问专家服务于北京市经信委、上海巿经信委、贵阳市政府,工作方向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公共数据开放、数据流通共享及数据治理等。

l 中国数据化思考先行者,拥有十几年丰富的数据实战经验,致力于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到的数据化思考及管理方式,对大数据未来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2014年,所领导的阿里数据团队获得“中国最佳信息化团队奖”;2017年,被国家信息中心评为“中国十大Z具影响力大数据企业家”之一;2018年,荣获“中囯大数据科技领军人奖”。

l 曾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多年来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著有畅销书《决战大数据》及《数据的本质》,译有《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


展开
内容介绍

l 为什么你成功地拥有很多数据还是无法成做到数字化转型?为什么你有了数字化转型的优秀团队乃至所有技术依然会失败?因为在数据量极大丰富的时代,拥有越多数据并不一定会拥有更有竞争力的未来。因为未来的竞争核心,本质上是关于数据治理能力的竞争,而非管理能力以及技术的竞争。

l 继畅销书《决战大数据》《数据的本质》之后,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再度推出新作。《数循环》一书将从数据战略的本质开始讲起,引出数据治理的通用法则以及数据中台的构建模型,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变革。

l 如果说《决战大数据》是帮助企业玩转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上半场,《数据的本质》是帮助企业玩转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下半场,那么《数循环》就是帮助企业决胜终场的寻宝图。


展开
精彩书评

毋庸置疑,数字化、智能化是不同行业企业家共同选择的一条新的效率革命之路,这将为企业的提能增效、协同共生带来新的跃迁,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20世纪初流水线的问世。这也要求企业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具备长期思维与重构顶层设计能力,从而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实现真正的商业创新。车品觉是知名的大数据专家,这本《数循环》是他多年来以数据战略为核心的洞察与实践总结,希望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数循环》以“用数据”和“养数据”之间的循环往复为主线,指出了许多可借鉴可操作的合规方法。企业在做出数字化转型的决策伊始,就需要牢固树立“数循环”的数据战略意识和系统思维,其后启动的行动计划才不至于走弯路甚至是以失败而告终。

杜平

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秘书长

 

在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的战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发展无不呈现数字化趋势。《数循环》从数据战略、数据治理、建立数据中台等多个方面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数据的本质。书中既有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谋全局、定战略的宏观思考,又有具体数字化实践的生动案例阐述,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参考借鉴。

曾宇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数字化转型的实质就是要围绕数据生产要素重构企业边界、重塑组织架构、打造适应新的生产要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解放数据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数循环》应时而生且意义重大。车品觉先生在本书中首创地提出了“数循环”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并给出了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中台等三大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企业重塑商业逻辑、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进而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循环流动,赢得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红利。

马智涛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当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水区,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乃至什么时候开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的高度共识,但路径在哪里、如何落地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化转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车品觉先生是大数据领域的先行者,10多年来为这个领域的各大龙头企业亲自操盘、决策,他更是一个思想引领者,从《决战大数据》、《数据的本质》到《数循环》,他一直在用他的思考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数循环》这本书既汇聚了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又凝结了他在前沿探索的思考,可以说既是“显微镜”,又是“望远镜”。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他提出的“以用促通、以通促用”的数循环框架为所有关注数字化转型的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指南针和仪表盘。他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告诉我们:数据战略、数据治理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的变革才是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毫无疑问,《数循环》是一本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必读经典!

陈煜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数据要素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

马智涛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逐渐推动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全球的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全球企业高管们迫切希望实现的战略目标。

然而,转型之路向来不易。尽管不少企业已经大幅提升了线上服务的占比,甚至已获取了大量数据,但仍然难以实现让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企业架构、技术架构等发生全方位的数字化变革。同时,企业面临的转型阻力和挑战也来自四面八方,例如,在战略上,虽有全局的数据战略,但却难以落地执行;在管理上,难以靠数据支撑经营决策;在业务上,难以打破业务边界与数据壁垒,连接更加多元化的数据;在服务上,难以实现有效的数据驱动,挖掘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定价和精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等;在技术上,数据来源及传输的可信度难以保障、数据源之间形成孤岛而难以治理、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不易协同发挥数据的聚合价值,而且在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方面也有所欠缺。

时至今日,数据要素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的生产要素已是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同时,如何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加强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切的议题。从这个视角来看,数字化转型的实质就是要围绕数据生产要素重构企业边界、重塑组织架构,打造适应新的生产要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解放数据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数循环》应时而生且意义重大。车品觉先生在本书中首创地提出了“数循环”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并给出了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中台等三大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企业重塑商业逻辑,应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进而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循环流动,赢得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红利。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车品觉先生提出了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6×6 矩阵”数据治理框架,清晰地阐明了应如何在数据获取、同步处理、部署(整合、存储与建模)、使用、共享、归档等六个阶段中,充分满足数据的使用目的、数据所有权、数据安全性、数据隐私权、数据标准与质量、公众认知等六个维度的要求。巧合的是,这套框架与微众银行近来的思考和实践也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维上的碰撞与启发。我认为,当生产要素满足不了生产力提升的要求时,合适的基础设施就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 2020 年也以打造“数据新基建”为目标,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面向数据要素的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等三大核心诉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借此促进数据生产力的解放,推动新型分布式商业模式的实现。

除了技术基础设施和数据治理框架之外,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的适配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仍以银行业为例,过去银行服务偏向于以网点为中心,业务边界较为受限,且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架构使得战略从决策到执行过于严谨,预留的自由试错的空间因此变小,进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不利于银行对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养”与“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更好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应是拥抱开放,跳出原有的“组织边界定义企业边界”的封闭思维,找准定位和明确优势,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嵌入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中,共同促进企业对数据的有效获取以及数据的流动,从而与其他产业和企业实现共赢。同时,企业还应构建富有弹性的“敏捷组织”,打造快速迭代的“敏捷机制”,提升企业使用数据的 效率,以提升企业面对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

作者在本书中同样对以上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与剖析,强调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加强与外部数据的全域连接能力,实现从技术变革到管理变革,敢于试错与不断迭代,并应加强以数据为支撑的敏捷应变能力等。

综上所述,本书凝聚了众多经实践检验过的商业智慧,它们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引,值得每一位有志于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从业人员细细阅读、思考与借鉴。


展开
目录

推荐序1 数循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杜平

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秘书长

推荐序2 数据要素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

马智涛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引言 敏捷转型,从“以用促通”到“以通促用”

01 谁能早一步用好数循环, 谁就能最先赢得数字化转型的红利

数字化转型不全是技术活

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构建持续型数循环的 必经之路

堵、独、慢、漏,数据战略落地的四大阻力

数据治理精髓,切忌用短期解决方案解决系统问题

组织架构与配套激励机制,做好数据中台的前提

共享共创,提升数据中台的巅峰价值

数据思维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

 

第一部分 数据战略缺位,只会局部胜而全局败

02 打通“内外视角”,构建全局化的数据战略

最致命:数字智能时代,企业数据战略缺位

最本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之“道”

终局思维:企业数据战略必须基于业务战略

战略性数据是企业数据战略的前提

“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个视角缺一不可

数据思维 从“无用—能用—有用—好用”的数据中, 建立城市的领导驾驶舱

03 做到“上下一体”,让数据战略真正落地

数据战略必不可少的“四大抓手”

数据驱动如何运作

建立数据驱动的企业组织架构

数据思维 数字化转型切入点 = 痛点解决后的影响力 × 解决痛点的概率

 

第二部分 数据治理6×6矩阵,学会挖掘数据所有“对”的价值

04 做好数据盘点,才能做对数据治理

结构化数据:企业中最容易搜索和组织的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很难搜索、管理与分析的数据

半结构化数据:不符合关系数据库预期的结构数据

盘点数据资产是治理的抓手

做好数据资产盘点,实现数字化的第一步

数据思维 数据唾手可得,也可能会是最大的负担

05 布局6大模块,打造数据治理路线图

模块1 数据获取: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之一

模块2 数据同步处理:数据质控前置

模块3 数据部署:有序和结构化的分类组织

模块4 数据使用:“从看到用”必经的4个阶段

模块5 数据共享:打开再创新的窗口

模块6 数据重复使用、销毁、归档,晚不如早

数据思维 大数据不能包治百病

06 掌握6大通关要素, 避免数据过度治理

关键要素1 数据目的和价值:为什么需要数据,需要 什么数据

关键要素2 数据所有权,是对数据分发、获取和使用 的控制

关键要素3 数据安全性:只要转移数据,就可能有安 全隐患  

关键要素4 数据隐私权:匿名数据的安全性变得越来 越重要

关键要素5 “无质量不数据”:资产化有助于价值的 穿透

关键要素6 公众认知:缺乏信任是问题的根源

解决棋盘矩阵的痛点,真正“以通促用”

数据思维 智能构建是“数据—信息—知识—智能决策” 的闭环

07 遵从3大阶段,将数循环框架推至全局

阶段1 收拢期:敢于“反地心引力”

阶段2 基础治理期:围绕数据生命周期,逐步落实

阶段3 架构成型期:数据中台的优质产出

数据思维 数字化转型全局化前必须跨越的3大陷阱

 

第三部分 建立数据中台,真正让数循环创造价值

08 企业中台,让隔阂的数据流动起来

数据中台建设刻不容缓

连接和共享是数据中台的核心

数据治理是数据中台的起点

数据服务促进快速创新

企业中台的“黄金法则”

完善相应的组织架构与配套的激励机制

数据思维 沉淀共性,让商业走向敏捷

09 数据专区,建立共创共享的社会生态

数字经济时代早已悄然来临

数据专区是探索“双轨循环”的最佳试验田

数据专区正悄然以各种形态引发热议

数据专区建设框架的5个要素

“区内区外”的思考,决定数据流动下产生价值的潜力

数据思维 大型跨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在于全员是否具备数据思维

 

结语 从科技伦理、信息伦理到数据伦理,让数据持续循环的关键

附录1 美国大数据的发展源于“开放意识”

附录2 中国大数据发展的黄金10年

附录3 沙盒模式的全球格局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