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301320761
  • 作      者:
    赵凌云,等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的重要理论著作。

2. 作者为知名经济史家赵凌云,历时十余年精心编撰。

3. 学术视野宏阔,史料丰富,分析全面深入。全面生动地展现党的经济工作百年历史画卷及伟大成就。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凌云,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兼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改革办主任)、湖北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兼任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胸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奋力开拓,探索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历史使命。

本书由知名经济史家赵凌云率领研究团队历时多年编撰而成,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100年经济史,梳理史实,厘清脉络,提炼思想,总结成就,以十个阶段的划分为基础,系统整理和阐发了各个阶段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思想、发展战略与策略、政策与方针、决策方法、工作组织方法、工作成就、历史经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史料和全面深入的分析,客观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及其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在社会经济层面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依据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殚精竭虑地创造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通过全面生动地展现党的经济工作百年历史画卷,本书不但清晰地论证了党的经济工作目标和经济工作能力,而且由此进一步论证了党的先进性和伟大的执政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一、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主题


    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经济工作的主题。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主题。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民族复兴和造福人民,归根结底要靠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经济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工作史,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内涵的基础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史的主题,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据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内涵


    从狭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是指党内以及党的活动中的经济事务,如党的活动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对经济斗争、经济革命、经济改造、经济建设、经济改革与经济开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实施过程。我们研究的是广义的经济工作。这是因为,狭义的经济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学与组织工作史的研究内容,广义的经济工作是与党的纲领、宗旨与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展开的层次,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十二个基本方面。

(一)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

    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经济工作也不例外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首先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与经济理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是重视思想与理论建设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与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具体来说,这一过程包括: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者通过接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比较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确立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包括中国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的实际,逐渐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布置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经济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七个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经验的最新理论概括。

(二)经济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

    经济工作只是党的工作之一,经济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主次、轻重地位决定经济工作的方式与成就。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党的一切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目标,经济工作是为战争服务的,经济工作的方式主要是群众动员、军事化组织与行政命令。衡量经济工作成就的标志主要是经济工作是否从经济上动员各种资源,为革命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和群众基础。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党的八大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但是,1957 年以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实际上将“阶级斗争”放在首要位置,经济建设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经济工作一方面受到频繁的政治运动的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衡量标准,也被打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即主要通过“抓革命、促生产”等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推进经济工作,衡量经济工作成败的标准也主要是政治标准,在经济标准与政治标准发生冲突时,则突出政治标准。1979 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发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工作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与此相适应,经济工作的方法开始转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工作本身规律的轨道,衡量经济工作成败的标准也转变成生产力标准。

(三)经济工作指导思想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党在领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的思想路线和基本理念。即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循序渐进,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上是正确的,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经济工作的推进方式上,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因此,经济工作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支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但是,从1953 年开始,经济工作开始出现了从主观意志出发、急于求成的倾向。表现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虽然总体上是稳定前进和健康发展的,但也出现了过急、过快、过于粗糙的问题,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大跃进”时期,在推进生产关系演变方面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这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在生产力发展上,出现了盲目追求“超英赶美”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在生产关系上盲目追求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穷过渡”的问题。

    1979年以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上转变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思想路线上,各项经济工作的推进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某些时候、某些领域、某些地区依然存在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一度强调“价格闯关”,经济建设中一度出现脱离实际和国力的“投资热”“开发区热”“项目热”,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忽视环境保护、忽视社会建设、忽视以人为本的倾向。

    2003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实现了向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经济工作思想又一次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

(四)经济发展战略与策略

    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指对长远和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以及重大经济关系的处理方略。它的制定和实施,是具体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取得革命战争胜利是占主导地位的任务,经济工作处于服从地位,谈不上独立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在经济发展方面,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抢抓战略机遇,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四面八方”战略,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一化三改”战略,“一五”时期制定和实施的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大跃进”时期制定和实施的“超英赶美”战略,20 世纪60年代下半期到70 年代上半期制定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到21 世纪初制定和实施的“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制定和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两步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等。

    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局部的和短期的战略,即经济工作的策略。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方面采取的局部试点与试验逐步推进的策略;在改革方面采取的通过局部突破再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采取的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梯度推进策略;在协调国内与国际经济发展方面,从推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五)经济体制的构建与改革

    构建特定的经济体制,是实施特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经济体制的构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总体理解,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的选择。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尝试继续实施并完善这种经济体制,但是,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迅速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构建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从1957 年开始,虽然开始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但实际上是在不断强化这种体制。直到1979 年,才开始改革这种体制。到2020 年,通过40 多年的改革,中国初步构建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体制选择、构建与改革的历史,重点在于研究这一过程背后的指导思想、理论以及深层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背景。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创造性地选择和构建起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又迅速改变这一体制,而构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构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照搬现有的苏联模式,还是基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国情的选择和创造?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有什么特点?中国为什么会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激进式”改革道路,而是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中国的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成功?等等。

(六)经济政策与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在特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框架下,经济工作主要靠经济政策与方针指导。在经济政策与方针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宏观经济工作方法。

    因此,重大经济政策与方针的制定、执行、修正与完善,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100 年经济工作中,制定和实施了不计其数的经济政策与方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土地政策、民族工商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改革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三大改造”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改革政策、开放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和方针等。这些经济政策与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手段。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史,要注重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实施过程与深层背景,例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中对于地主和富农的政策,不仅要研究不同时期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研究其演变过程及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才能把握这种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整个革命战略及其转变之间的深层关联。要注重研究不同历史背景下解决同一经济问题的政策与方针的演变过程。例如,同样是制止经济过热,“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20 世纪80 年代初期、20 世纪80 年代后期、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及21 世纪第一个十年、21 世纪第二个十年采取的政策与方针完全不同,研究这些政策与方针的演变,比较其不同,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方法有重大启发意义。要注重总结和分析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经验,作为今后党更好地制定经济工作的政策与方针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起步(1921—1927):科学社会主义经济观的确立与对工农经济斗争的领导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观的确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实践的起步与开端   

第三节 起步阶段经济理论探索与经济工作实践的特点与经验  . 

第二章摸索(1928—1937):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革命道路的确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初步展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革命道路的确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初步展开   

第三节 摸索阶段经济理论探索与经济工作实践的成就与经验  . 

第三章展开(1938—1945):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确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纲领的确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理论探索与理论总结    

第四节 展开阶段经济工作方法、经济模式及其影响    

第四章扩展(1946—1949):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工作的扩展    

第一节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与经济工作内容的变化     .

第二节 为夺取全国政权而进行的经济理论准备和经济工作   

第三节 对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构想 

第四节 扩展阶段经济理论探索与经济工作实践的特点与经验   

第五章转制(1950—1956):社会主义经济改造道路的探索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成功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节 领导社会主义经济改造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节  制定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一五”计划建设 

第五节  转制阶段对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理论探索与经济工作实践的基本经验 

第六章 曲折(1957—1966):“左”倾错误的形成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 

第一节 “左”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大跃进”运动  

第三节 调整时期党的经济工作      

第四节 曲折阶段经济工作的特点   

第七章挫折(1967—1976):“左”的错误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挫折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的三次大挫折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对经济工作的艰难维持    

第八章转折(1977—199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探索的启动       

第一节 经济理论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探索与转变    

第二节 探索国民经济发展新道路    

第三节 全面改革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探索     

第四节 全面实施国民经济的对外开放       

第五节 转折阶段经济工作的特点与经验     

第九章转轨(1992—200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全面创新与经济转轨的全面推进 .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全面创新        

第二节 推进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第三节 推进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制定和实施面向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 转轨阶段经济工作的特点与经验       

第十章转型(2002—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 

第一节 重要战略机遇期思想与新世纪头20 年战略目标的确立      .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      

第四节 对外开放:从开放兼容到全面融入全球化      

第五节 宏观调控的加强与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第六节 全面推动发展转型的初步实践          

第七节 转型阶段经济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第十一章变革(2012—20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第二节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第十二章变革(2012—20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        . 

第一节 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三节 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全面加强与创新    

第十三章沉思: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成就、经验与历史方位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成就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历史方位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历史创造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