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孔子三原色
0.00     定价 ¥ 4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830004415
  • 作      者:
    张建农
  • 出 版 社 :
    三辰影库音像电子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张建农,从事企业管理三十年,一直倡导以文化指导企业发展,而不能让金钱裹挟企业发展。中国文化之根在传统文化,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研究孔子的思想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
  曾出版《灵魂与财富》《营销与财富链接》等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他是谁?是天纵之圣还是一般庸众?
  是什么成就了孔子的非凡人生?
  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真的是高不可攀?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吗?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孔子?
  无权无势的孔子,为什么敢于批判当时的权贵?
  孔子所主张的“仁”包含了哪些含义?
  为什么“义”被称为中国人的“无字书”?
  翻开《孔子三原色》,跟随作者从另一种角度重新认识鲜活的孔予,体会孔子独到的人生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三原色》:
  孔子讲“仁”是非常现实、非常直接、非常有用的。他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讲,对症下药,从日常小节、小事讲起,每个人得到的讲解都不一样,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教条。
  子路与冉求都向孔子请教“闻斯行诸”,想知道是不是听到就要立即做。同样的问题,回答子路时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回答冉求时孔子说,应该立刻实行。
  公西华在旁边听了就很不理解,一样的问题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说,冉求办事犹豫不决,所以要鼓励他临事果断。但是,子路胆量太大,勇于作为,所以要压压他。
  孔子讲学,一是强调从实际出发,二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孔子教你这个东西就是要让你改变,知道“仁”是好东西。如果学了没起作用,学的目的就没有达到。性子急的不能急,急了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应该进行调整。胆子比较小的,缺乏勇气的,就会耽误事,影响他人,应该锻炼胆量。学了知识是为了用,不能单纯地把知识钉在墙上,固化知识,不能把知识机械地存到脑子里。
  孔子说:“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知识一定要发挥作用,而且要活学活用,不把知识钉死和教条化。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不如他,这就是孔子的睿智之处。
  我们有好多人说要做学问,那做学问的标准是什么呢?古人就讲得很清楚,“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如果是学儒学,你学了三年五载,气质却一点都没有变化,言行举止一点都没有变化,那你这些年就浪费了。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把自己变成了一台计算机,老师教的知识我存起来了,看一《孔子三原色》又存起来了,把自己变成了一台记忆机器。这和我们古人推崇的学问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要区别“知”“识”“学”,先要明确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的学者为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而学,能够应用所学的学问,其目的是善的,是“仁”的,有爱心和公心,不是出于偏狭的一己之私。今天的一些学者却是为了炫耀给人看,显示其能。即使他们的学问能够推行,他们也是为了个人目的,缺乏仁心,更多的是出于私心。动机、目的不同,其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有一种人,不懂却凭空捏造。孔子不这样。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孔子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闷头思考,动脑子想,即使不睡觉,整夜琢磨,也没有益处,不如学习。学就是要向外界的一切学习。
  学,就是交流,就是效仿、模仿的意思。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多辨别,形成识。学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动用起五官,感受外界,跟着心念去动、去想、去记忆,就是学。可以听,听别人说各种见闻、信息。可以看,看事物发展,看人的行为、运动,也可以看书。
  看书只是学的一个方法,现代社会,用书、电脑、手机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这些都是学的重要的方法。其实,学的本质仍然是通过我们的五官来感受外界。
  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缺乏生动,缺乏感性的直接参与,缺乏思考、鉴别的时间。海量的信息,剥夺了我们思考的时间。没有充分的间隙,让我们喘息、思索。这是一种信息侵占,知识控制。
  古人讲究学和问紧密相连,一个是记住,一个是询问和寻找,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问,要思考、比较,有疑惑,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只是“记学”,没有做到“问学”。问,交流互动,实践应用。这是“学”最重要的两个内容。
  大多数人不会去问真正核心的问题。学生们只是问能让他们考高分的问题,被动地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这些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现代读书的目的,已经与古时读书的目的不同了,读书更多地成为一种谋生的工具,或是一种消磨时光、自我娱乐的方式。
  行万里路所学,与在电脑中模拟行万里路所学,有什么区别?行万里路,它调动了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五官、大脑、心脏……与不同的事物、人、动物密切接触,有切身的体验。体验和经验是不同的。模拟缺少体验,缺少千变万化,缺少“活”的因素。读书就更单一了。
  现代之学把“问”去掉了,只有“记”,“行”少了,更不强调“用”。把做学问神圣化了,变成了一种高深的内容。孔子就是要把知识变成能让人和社会改变的工具,而不是反过来。孔子特别强调学以致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仁,中国心
第一节 美与惠为“仁”
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仁”
第三节 懂亲情的人,就是仁人
第四节 悲天悯人,仁心幼苗
第五节 理解、体谅、感同身受的智慧之“仁”
第六节 谦让为“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第七节 “学”为“仁”,“行”为“仁”
第八节 “仁”也是人际关系学
第九节 智与仁

第二章 义,中国人的无字书
第一节 “义”,比“仁”更难理解
第二节 跟随“义”的足迹,找到“义”的真意
第三节 “义”就是度己以绳
第四节 从“天意”到“主义”
第五节 “义”就是特殊的规矩
第六节 “宜”是最有用的“义”
第七节 守“义”很难
第八节 互补为“宜”,制约为“宜”
第九节 中庸就是实事求是,做正确的事

第三章 礼,这才是“中国特色”
第一节 “孝”很容易讲,“礼”却极难讲
第二节 “礼”从何来?
第三节 中国的“三礼”堪比现代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 礼是最厉害的一种教化方式
第五节 尊礼和用礼好难
第六节 不学礼,无以立
第七节 礼乐不分家
第八节 没有不变之“礼”

第四章 中国的仁义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