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0.00     定价 ¥ 4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711067
  • 作      者:
    [美]卡伦·霍尼
  • 译      者:
    都文娟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很早的倡导者之一,是精神分析学说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概念更适当。著有《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卡伦·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正如作者所说我撰写这本书是为了对我们时代的神经症病人进行精准地刻画,也是为了对他们内心的矛盾、焦虑、痛苦和他们在人际交往及个人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阻碍进行精准地刻画。我无意于在这本书中对任何一种类型的神经症进行探讨,而只是想对存在于我们时代中的每一个神经症病人以不同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性格方面的共性进行探讨。  
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态人格,每个人为了自我保护都活在虚伪的面具和无穷无尽的焦虑中,我们身上的所有病态人格特质都是当今文化的副产物。读完本书你要不要做自我修正?还是变得更加纠结焦虑?还是活回你认为*舒服的假我状态中?本书中所提的焦虑、痛苦状态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所谓的精神症人格,就是活得不“真”,每个人都在生活或者虚拟的网络中演绎着一个不真实的“假我”。而所谓的冲突,正是“真我”与“假我”的冲突。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我们随意地使用“神经症”这个词,对它的确切含义却并不是很清楚。通常,这不过是表示不欣赏的一种较为委婉的说法,以前觉得用“懒散”“敏感”“苛刻”“多疑”等词就可以描述的情形,现在大都改用“神经质”了。尽管如此,我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心里还是有所指的,只是对自己选用该词时所遵循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已。
首先,神经症患者在行事方式上与一般人不同。比如,一个并不想特立独行的女孩,拒绝了一次加薪的机会,或者不愿意主动赢得上司的认可;一个每周赚30美元的艺术家,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本来能赚得更多,却宁愿就凭这点钱尽可能享受生活,花大量时间在女人身上或沉溺于不良癖好,我们会把这样的人称为神经症。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所唯一熟悉的行为模式,是努力上进、出人头地,是尽量多赚钱而不是仅仅维持生计,我们对其他的模式茫然无知,于是就觉得他们不正常。
以上事例表明,我们在认定一个人是否为神经症时所遵循的标准,是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时代所认可的行为模式。这位没有竞争意识,或者仅仅是竞争意识没那么明显的女孩,如果生活在类似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文化中,就是完全正常的人;同样,那个艺术家若是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或墨西哥的某个村庄,也会被看作正常人。因为在这些文化中,要是一个人在满足眼前需要之余,还想赚更多的钱或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太不可思议了。在遥远的古希腊时期,满足个人需要之余还想去工作的话,可是有失体面的态度。
因而神经症这个术语,尽管本来是医学用语,却不能不考虑相应文化内涵而随意使用。诊断一条断腿可以不考虑病人的文化背景,但如果一个印第安男孩参见斯卡德·麦吉尔的《临床诊断与文化》,载于《变态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第30卷,1935年,第292-300页。告诉我们说,他看到了幻象并且深信不疑,我们便据此认定他是精神病,就太贸然了。在这些印第安人的文化中,产生幻象或幻觉是一种特殊的禀赋,是神灵的恩赐,能给亲历者带来某种特殊的权威,所以人们会有意诱发幻觉。如果有谁跟他去世的爷爷交流几个小时,我们肯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症或精神病,可是在有些印第安部落中,跟祖先的这种交流司空见惯。听见别人喊自己去世亲人的名字就感觉受到侮辱,我们当然觉得这有点神经质,但在吉卡里拉·阿帕切ME奥普勒:《印第安两部落矛盾心理阐释》,载于《社会心理学》,第7卷,1936年,第82-116页。文化中,这种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假如一名男子发觉有经期女性靠近时变得惊慌失措,我们会觉得他神经质,但在很多原始部落,对经血的恐惧是一种普遍心态。
不同文化对于何为正常行为的判断,有不同的标准,同一文化内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准也会变化。如今,假如一位成熟、独立的女性因经历过性关系而觉得自己是“堕落的女人”,“不配获得体面男士的爱”,她会被怀疑患有神经症,至少多数社会阶层持有这种观点。但在四十多年前,这种罪恶感还是很正常的。不同社会阶层对正常行为的判断也不尽相同。对封建领主阶层来说,男人整日游手好闲,只把狩猎或打仗当正事干,是比较正常的,而小资产阶层如果也这么干就太反常了。性别差异也会影响评判标准,西方社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认为男女天性不同,女人不到四十岁就担心衰老,属于“正常”态度,而如果这个阶段的男人也对自己的年龄紧张兮兮,就是神经症。
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多少都懂得,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是因地因时而异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吃的东西和我们不一样,爱斯基摩人对于“干净”的概念也与我们不同,印第安巫医的治病方法跟当代医生相去甚远。然而,文化习俗的不同容易认识,动机与情感的差别却不太为人所知。人类学家参见人类学资料的精彩论述:玛格丽特·米德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AS哈洛韦尔即将出版的著作《民族学勘察者的心理理解手册》。对于这一点多有暗示,有时甚至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正如萨丕尔爱德华·萨丕尔:《文化人类学与精神病学》,载于《变态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第27卷,1932年,第229-242页。所言,现代人类学的贡献之一,在于不断重新发现“正常”的涵义。

展开
目录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目录
引言/ 
第一章神经症的文化意蕴与心理内涵/ 
第二章讨论“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缘由/ 
第三章焦虑/ 
第四章焦虑与敌意/ 
第五章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神经症对爱的需求/ 
第七章神经症对爱的需求的更多特征/ 
第八章获得爱的方式与对拒绝的敏感/ 
第九章性在对爱的神经质需求中的地位/ 
第十章对权力、地位与财产的追求/ 
第十一章神经症与竞争/ 
第十二章规避竞争/ 
第十三章神经症与愧疚感/ 
第十四章神经症受苦的意义/ 
第十五章文化与神经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