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社会理论的一种研究向度
0.00     定价 ¥ 9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70820
  • 作      者:
    欧阳彬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欧阳彬,哲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现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及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两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货币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社会实在。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的事物。
  《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社会理论的一种研究向度》以社会理论为研究向度,从马克思社会理论所揭示的货币的社会关系本质入手,围绕着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关系主题,探讨了货币与现代社会、货币与现代文化、货币与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形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关系理性重构路径,从而揭示了货币在现代社会世界中所具有的关系结构和重要象征。
展开
精彩书摘
  《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社会理论的一种研究向度》:
  但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实物货币的缺陷逐渐显现。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均,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存储;或大小不一,难以比较。实物货币的这些内在缺陷不适应日益频繁的商品交换活动。金属货币由于克服了上述缺陷,从而取代实物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主要媒介,“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它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耐久性商品所没有。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金属货币把人们从实物货币交换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使商品交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商品购销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金属货币的产生,加快了商品流通的过程,激发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商品市场的扩张和繁荣,加速了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过渡的进程。因此,在货币发展史上,金属货币跨越的时期较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铜币为主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发展,银两逐渐盛行,采用铜银复本位制度。欧洲长期以银为本位币。18世纪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实行金银复本位制。
  然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商品市场的日益发达、商品交换范围扩大、商品交换频率加速、对货币数量的需求与日俱增,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在彰显其独特优越性的同时,其弱点也暴露无遗:贵金属毕竟是相对稀有之物,数量有限;金属货币体积小价值大,在小额交易中难以分割;金银的携带很不方便,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输费、保险费。因而,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金属货币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人们在大量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越发意识到金属货币价值的实际含量可以与名义含量相分离,它的金属存在与它的职能存在相分离。因此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它的职能。马克思说:“既然货币流通本身使铸币的实际含量同名义含量分离,使铸币的金属存在同它的职能存在分离,那么在货币流通中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当这一可能性为国家和政府所认识和利用,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从法律上规定这种货币记号时,纸币等信用货币随之诞生。纸币等信用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的,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流通的货币符号。马克思指出,“这里讲的只是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这种纸币是直接从金属流通中产生出来的。……国家把印有1镑、5镑等等货币名称的纸票从外部投入流通过程。只要这些纸票确实代替同名的金额来流通,它们的运动就只反映货币流通本身的规律。”
  纸币的广泛流通和使用有效突破了金属货币的稀缺性对不断扩大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制约,从而解决了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金荒”“银荒”等钱荒问题,满足了商品生产与交换再次提速的需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标志着商品经济向信用经济的过渡。在纸币这种货币的社会存在形式中所表达的“是对作为商品内在精神的货币价值的信仰,对生产方式及其预定秩序的信仰,对只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人格化的各个生产当事人的信仰”。
  当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和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一种新的货币形态即电子货币诞生了。电子货币是在金融系统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用数字脉冲等媒体进行传输和显示货币金额,通过芯片进行处理和存储。电子货币的流通及交易是在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电子货币是对纸币的扬弃,是对货币“形”的消解,“质”的保留。这种扬弃的结果带来了货币交易方式的革命。从交易时空上来看,由于信息网络技术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资金流在电子网络上传输十分迅速、便捷,只要有电子网络的存在和相互的信用制约,电子货币就能使远隔万里的交易瞬间完成。这种交易方式自然省去了巨额的货币印制、发行、现金流通、物理搬运和点钞等大量的社会劳动和费用支出,极大地降低了有形货币交易的时空成本。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货币:现代社会世界的语言
第二节 超越经济学:货币的多学科研究
第三节 方法论:货币的社会理论研究
第四节 货币的社会理论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社会理论思想史的考察
第一节 经典社会理论中的货币与社会世界
第二节 现代社会理论中的货币与社会世界
第三节 货币的社会理论研究凸显的三大主题

第二章 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一节 货币本质的困惑
第二节 马克思货币本质思想的启示
第三节 货币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现代内涵

第三章 货币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现代货币的历史生成及其特征
第二节 现代货币的社会构成要素
第三节 现代货币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货币与现代文化
第一节 货币与现代文化生活
第二节 货币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
第三节 货币与现代国家意识形态

第五章 货币与现代人
第一节 货币与现代个性自我的生成
第二节 货币与现代人的个性自我特征
第三节 货币对于现代自我的心理意义

余论 危机中的重建: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关系的理性重构
第一节 社会理论视野中的货币金融危机
第二节 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关系的理性重构路径
第三节 走向自由:货币与现代社会世界关系的理性重构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