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乡村旅游对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的影响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422243
  • 作      者:
    吴忠军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依据人力资本形成的四大形式(职业迁移、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这一经典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第一,在职业迁移方面:①与龙脊平安壮族的传统观念及对职业迁移和人力资本提升的限制相比,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龙脊平安壮族热情好客和重农轻商观念的变迁,影响了村民的职业选择行为。②职业迁移对于龙脊壮族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其收入构成扩展到家庭旅游经营性收入、旅游工资性收入、旅游财产性收入、旅游转移性收入四种,旅游收入在占总收入中占极大比重。第二,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途径,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最早就是从研究教育开始的。与其他人力资本形式相比,教育投资的成本较高、收益期较长、投资收益率曲线在前期较为平缓。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生产力的源泉。第三,在培训方面:旅游业发展提高了龙脊平安壮族各类培训的机会、类型、频率、程度。自我培训方面:村民多选择边际收益高的旅游技能培训,而其他三类主体针对培训的指向虽不尽相同,但培训的效果却是一致的,都促进了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的增长,增加了村寨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乡村旅游素质以及旅游收益。第四,在健康方面:①乡村旅游发展使平安壮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②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了平安壮族农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意识,促进了医疗条件的改善;③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龙脊平安壮族不健康的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变迁;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政府、旅游公司和龙脊平安壮族农民自身这三类投资主体增加了健康投资,壮族农民健康程度得到提高,其健康投资的边际收益提高,边际成本下降,健康资本显著增加。  


乡村旅游与农民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是渐进、循环的,其积极效果是显著的、链条式的:乡村旅游开发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了条件和初始动力,而农民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农民增收又为其实现人力资本积累与提升提供了深度迁移、教育、培训、健康等方面的投资基础,而“旅游农民”形成是农民人力资本积累与显著提升的标志。“旅游农民”的形成为乡村旅游的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内生转型升级动力。乡村旅游与农民人力资本的互动,具有两大显著特点:①在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互动中,“干中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是农民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典型特征。主要在“干中学”中,龙脊平安壮族农民的沟通能力、餐饮技艺、经营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人力资本提升。②在民族旅游发展情境下,地方性知识资本得以拓展成为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的一项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积累与提升的一条特殊路径。地方性知识的高资本收益率特性促进了龙脊平安壮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农民增收,促进了平安壮族传统知识再生产与文化再生产。本书还总结了乡村旅游与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互动中产生的五类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忠军,博士,教授,现任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院长,旅游规划与环境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旅游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长。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民族旅游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召开了十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1项重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编制旅游规划80余项,参与编制旅游规划1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出版教材4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教学成果获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获全国首届优秀旅游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旅游影响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采用实证为主、规范为辅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范畴,以乡村旅游对少数民族人力资本的影响展开了研究。  全书共分 9 章。第 1 章为绪论;第 2 章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壮族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第 3 ~ 6 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依据人力资本形成的四大形式(职业迁移、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这一经典分析框架,以“田野实证—模型分析”的思路,分别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人力资本的系统影响;第 7 章阐述了乡村旅游与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之间的循环模型,探讨了作为人力资本积累典型特征的“干中学”与作为人力资本拓展形态的地方性知识资本;第 8 章总结了乡村旅游与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互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第 9 章对结论进行了总结。  本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者及高等院校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2.2 田野点平安壮寨概况  

2.2.1 地理环境  平安壮寨坐落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平乡境内,西南边接龙脊村,东北方为中六、大寨和小寨,地处海拔 1916 米的崇山峻岭深处(图 2.8),梯田海拔最高处 1180 米、最低处 380 米、垂直落差 800 米。平安属桂北高寒地带的内陆山区,是“龙脊十三寨”之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平安壮寨是龙脊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高耸在龙脊梯田的山梁上,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壮寨,占地约 3 万平方米,耕地面积 783 亩,其中水田有 600 亩,距山下的金竹壮寨6000 米,距龙脊古壮寨 2000 米。2.2.2 自然条件平安壮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 17.1℃左右,相对湿度为 8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年均降雨量为 1600 毫 米 ~1733 毫米,4~8 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的 72%。境内地面裸露的山体多为前震旦系的砂质岩,岩石多呈墨绿色。境内水源涵养好、溪沟密布,一年四季长流不断。由于地形相对高度差异悬殊,所以形成了植被垂直分布的复杂性和地带性,1000 米海拔以上为保护完好的山地次生林,1000 米海拔以下多为人工种植的村落植被。


2.2.3 历史沿革  平安壮寨所在区域一直属于龙胜县管辖,龙胜县被设为县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清乾隆六年(1741 年),并随着龙胜县划分的改变而变化,民国时期隶属镇南乡,现在隶属和平乡。平安壮寨曾用名为马城寨、平瑶村,后改叫平安壮寨,以壮族为主。他们自称为“布也”,祖先在明万历年间从南丹河池迁居至此,已有500 多年的历史。  


2.2.4 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之前,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为务农和外出打工,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果蔬等;旅游开发以后,旅游业逐步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导游服务及门票分红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辣椒、茶、红薯、芋头、玉米等。水稻每亩正常产量为 300 千克—500 千克,最高达 600 千克。目前,村寨出现了“农忙是农民,农闲是工人;出门搞旅游,开店当老板”的两栖型农民,在开展旅游后村寨一举脱贫,收入逐年增长,现在已经是属于比较富裕的民族村寨。


2.2.5 对外交通状况  平安壮寨与外界的交通状况良好,距龙胜县城 30.6 千米,距桂林市区约 103千米。目前从县城到平安壮寨的二级公路已经连通,从黄洛瑶寨到平安壮寨的盘山公路为 5 千米。目前景区已由骏达和龙脊公司组建骏龙运输公司,道路也已经在原先的基础上重新整修。到达龙脊风景名胜区门口后,9 座以上的客车均需到龙脊梯田综合服务区统一换乘景区专线车,到达平安壮寨验票口后,沿石板路行走约 1 千米即可到达村寨。


2.2.6 基础设施现状  经过旅游发展,景区内的各种设施已经相比初期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平安壮寨有约 2 米宽的水泥路直通村口的停车场,景区内有宽 1.5 米的石板路从平安壮寨建筑群直通两个观景台。其中,一号、二号观景台之间的砂石路 1 米宽。邮电方面,水、电、固定电话、闭路电视都已经在村寨内接通,移动、联通信号覆盖整个区域,旅馆全部接通网络,村寨内设置有邮政代办点,能满足基本需求。

展开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外人力资本研究

1.2.2 国内人力资本研究

1.2.3 旅游发展与人力资本研究综述

1.3 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理论观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1.4.5 田野调查介绍

第 2 章 龙脊平安壮寨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壮族农民

生活概况

2.1 平安壮寨的区域背景—龙脊风景名胜区

2.1.1 龙脊风景名胜区

2.1.2 旅游资源

2.1.3 龙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概况

2.2 田野点平安壮寨概况

2.2.1 地理环境

2.2.2 自然条件

2.2.3 历史沿革

2.2.4 社会经济发展

2.2.5 对外交通状况

2.2.6 基础设施现状

2.3 龙脊平安壮寨的乡村旅游发展:历程、模式与特点

2.3.1 旅游发展历程

2.3.2 旅游开发治理模式

2.3.3 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

2.4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龙脊平安壮族农民生活概况

2.4.1 旅游经营活动

2.4.2 工作情况

2.4.3 培训情况

2.4.4 日常生产生活消费情况

2.4.5 对旅游发展的看法和认识

第 3 章 乡村旅游发展与龙脊平安壮族的职业迁移

3.1 乡村旅游发展对职业迁移的影响

3.1.1 龙脊平安旅游转移就业情况分析

3.1.2 龙脊平安壮族传统职业及其与此相适应的习俗和价值观念

3.1.3 旅游开发与龙脊平安壮族的职业迁移

3.2 职业迁移对龙脊平安壮族增收的影响

3.2.1 家庭旅游经营性收入

3.2.2 旅游工资性收入

3.2.3 旅游财产性收入

3.2.4 旅游转移性收入

3.2.5 平安壮族旅游总收入及增收分析 ·

3.3 职业迁移与龙脊平安壮族的“干中学”

3.3.1 “干中学”模型

3.3.2 “干中学”与龙脊平安壮族的沟通能力

3.3.3 “干中学”与龙脊平安壮族餐饮技艺的提升和相关观念的转变

3.3.4 “干中学”与龙脊平安壮族市场经营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本章小结

第 4 章 乡村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学校教育的影响

4.1 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

4.2 乡村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受教育年限的影响

4.2.1 旅游开发前龙脊平安壮族的教育情况

4.2.2 旅游业发展对家长教育决策的影响

4.2.3 旅游业发展与学生教育需求

4.3 旅游开发背景下龙脊平安壮族教育的特点

4.3.1 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

4.3.2 旅游业的发展打破了教育与经济的恶性循环

4.3.3 教育与旅游的不对称

本章小结 第 5 章 乡村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培训的影响

5.1 旅游开发与自我培训

5.2 旅游开发与旅游公司培训

5.3 旅游开发与酒店培训

5.4 旅游开发与政府培训

5.4.1 旅游服务培训

5.4.2 农业培训

5.4.3 管理培训

本章小结

第 6 章 乡村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健康的影响

6.1 旅游发展对村寨环境卫生条件的影响

6.1.1 旅游发展改善了村寨的环境卫生条件 ·

6.1.2 村寨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的解释 ·

6.2 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卫生意识和医疗条件的影响

6.2.1 旅游开发前龙脊平安壮族的卫生意识和医疗状况 ·

6.2.2 旅游开发后龙脊平安壮族卫生意识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6.3 旅游发展对龙脊平安壮族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

6.3.1 抽烟习俗的变迁

6.3.2 婚姻习俗的变迁

6.3.3  生育与养育习俗的变迁

6.3.4 多子多福观念的改变

6.3.5 饮食观念的变迁

6.4 旅游业的发展与村民健康投资

本章小结

第 7 章 乡村旅游与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的互动机理

7.1 乡村旅游开发对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促进

7.1.1 乡村旅游开发与龙脊平安壮族的职业迁移

7.1.2 职业迁移与龙脊平安壮族农民增收

7.1.3 龙脊平安壮族农民增收与人力资本积累

7.1.4 龙脊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提升与“旅游农民”的形成

7.1.5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农民人力资本的循环框架

7.2 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7.3 地方性知识资本:乡村旅游与龙脊平安壮族的人力资本拓展

本章小结

第 8 章 乡村旅游与人力资本的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8.1 乡村旅游与平安壮族农民人力资本互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8.2 壮族农民人力资本积累与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 9 章 结论与不足

9.1 结论

9.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