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想赚钱,先分钱!古代皇帝的枕边书,今天领导的工具书!通篇大白话!)
0.00     定价 ¥ 48.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9453266
  • 作      者:
    华杉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想赚钱,先分钱!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翻开本书,读三国群雄的创业史,避开领导者常走的那些弯路!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展开
作者简介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董卓失去民心:管理要过程导向,而不是结果导向

    【历史事件】初平元年,董卓准备讨伐身在山东的袁绍。当大军途径阳城的时候,正赶上乡民祭祀集会,军队将手无寸铁的乡民当作袁绍士兵大肆屠杀,并抢夺妇女,高歌回洛阳,报告说破贼大捷。董卓大喜,下令将人头火化,妇女赏赐给士兵们为婢妾。

    【华杉讲透】这就是“KPI屠杀”,在我们的企业里面,与之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老板一心要结果,下属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路径和根本无法承受的代价,把结果交上来。所以管理要过程导向,而不要结果导向。管理过程,接受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就是正道。

 

    袁绍的失败: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听话

    【历史事件】建安五年,曹操带兵征讨刘备。田丰建议袁绍趁曹操交战之时,攻击其后,但袁绍不听。待曹操击破刘备之后,袁绍准备进军,田丰进谏反对出兵,结果被关进监狱。随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认为自己定会被田丰耻笑,于是杀了田丰。

    【华杉讲透】刚愎自用,这是领导者很大的性格缺陷,因为领导的关键是用人,而不是自用。袁绍自己嫉贤妒能,他手下没本事的人也嫉贤妒能,贤能之人在他阵营中都混不下去,这就形成一种逆淘汰的环境,贤能的人不是逃走就是被杀。君子乐意直接拿别人的思想来用,不表现自己的思想。君子,就是领导者,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听话。

 

    曹操厚赏下属:想赚钱,先分钱

    【历史事件】乌桓之战险胜之后,曹操赏赐所有进谏者,并嘱咐左右下属一定要多提出不同意见,此外还厚赏了大将田畴,但遭到了田畴的拒绝。之后曹操兵败赤壁,后悔之前接受了田畴对封侯的辞让,于是再次将以前决定的爵位封给田畴。

    【华杉讲透】封赏的本质,是一个对后来者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越强,行为反射越大。田畴如果得到封赏,这个信号说不定就刺激出一个“江东田畴”来。“想赚钱,先分钱”,你不能跟兄弟们说,等打下江山,我分给大家!而是先分好,然后才去打。乌桓之战之后的封赏,就是赤壁之战的“先分钱”,让天下人都看明白,这样说不定什么地方就有英雄冒出来。


展开
精彩书评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出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

                                                                                                        ——华西都市报

 

    华杉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读,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纯学术解读更接地气,在写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轻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认为价值非凡,具有标杆意义,至少能流传一百年。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

 

    华杉真是个大牛。高手中的高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牛都难。

                                                                  ——豆瓣读者 Hammer_


展开
精彩书摘


    曹操追念田畴的功劳,后悔之前接受了田畴对封侯的辞让,说:“这是成全一个人的志向,而亏损了王法的大制!”于是又将以前决定的爵位封给田畴。田畴上书陈诚,誓死不接受。曹操不听,召他来拜爵,使者来回四次,田畴始终不接受。有司弹劾田畴,说:“自命清高,特立独行,要立自己的小小名节,应该免官加刑。”曹操命世子曹丕与大臣们商议。曹丕说:“田畴的做派,就像子文辞禄,申胥逃赏,最好不要勉强他,应该褒扬他的节操。”尚书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可以尊重他的决定,但曹操还是非要给田畴封侯不可。田畴一向和夏侯惇关系好,曹操命夏侯惇去,现身说法,劝谕田畴。夏侯惇到了,住在田畴家,田畴知道他的来意,一言不发。夏侯惇临走,仍然劝田畴接受。田畴说:“我,是一个负义逃窜之人而已,蒙受厚恩,得以活命,已经非常幸运了,岂能出卖卢龙塞换取赏禄呢!就算国家爱护我,我自己能无愧于心吗?将军您是最知道我的,还要坚持逼我,如果您是不得不如此,我愿意现在就自刎在您面前!”话未说完,涕泪交流。夏侯惇回去把田畴的话复述给曹操,曹操喟然长叹,知道田畴的气节不可屈服,于是拜田畴为议郎。

    【华杉讲透】

    这一段大有可学,不可轻易错过。

    曹操兵败赤壁,为什么想到要封田畴?这是我们已经学过三次的大课题,在刘邦封娄敬时学过,在袁绍杀田丰时学过,在曹操赏赐劝谏他讨乌桓的人时也学过。上一节我们总结赤壁之战,说曹操败在自己心态膨胀了。这一点,曹操自己也总结到了,赤壁之战后,他认识到,之前能讨平乌桓和袁氏兄弟,是因为有了田畴,否则,凭他自己,是根本做不到的。你看,挥师南指,刘琮投降,就得了荆州;孙权不投降,就把自己杀了个“死亡太半”,大半是超过一半,太半是超过三分之二,三分之二的人没了,没有“江东田畴”帮忙啊!

    于是,他从感情上,要封赏田畴;从道义上,要封赏田畴;从战略上,更是非封赏田畴不可!这就是他总结赤壁失败的原因,找到田畴身上,说这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为什么呢,前面我们说过,资治通鉴是“博弈通鉴”,通篇都是博弈论,这也是一个博弈,博弈的是心理,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课题,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刺激信号的能量越强,则反射越大。”封赏的本质,是一个对后来者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越强,行为反射越大。田畴如果得到封赏,这个信号说不定就刺激出一个“江东田畴”来。田畴拒绝了,曹操的信号就没释放出去。不管什么原因,你说是因为他自己不接受,那只能说你说得有理,但是没用,因为信号没发射。

    中国著名的餐饮企业西贝莜面村,董事长贾国龙有一句名言,叫作:“先分钱,后赚钱。”你不能跟兄弟们说,等打下江山,我分给大家!而是先分好,然后才去打。乌桓之战之后的封赏,就是赤壁之战的“先分钱”,让天下人都看明白,这样说不定什么地方就有英雄冒出来。

    这是封赏的“算法”,这个道理曹操懂,袁绍不懂,袁绍没得天下,因为他的算法根本就不对。这个道理田畴当然也懂,对于内行来说,这都属于常识。但他还是坚决不接受,死也不接受。为什么呢?这又不是算法了,是性格,是感情,士为知己者死,他的心里只有刘虞,刘虞的幽州没了,他只是借曹操之手为刘虞报仇,如果因此封了侯,就违背自己的初心,破坏了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破坏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没了,还活着干什么呢?所以他涕泣横流,跟夏侯惇说:“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

    人生在世,求自己心安而已!

    田畴的心,曹操也懂了,英雄惜英雄,他怎么会不懂呢?“操喟然,知不可屈。”只能放弃了。

    读书的魅力也在于此,人只能读懂自己本来就懂的东西,你如果不懂,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人跟你讲解,你懂了,如果愿意落实去做,知行合一,这不仅是工作上进步了,甚至性情上也改变了。所以,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性情,甚至能改变人的骨相,改变骨相,就改变命运了。

    曹丕引用的两个典故,子文辞禄,是春秋时候的故事。子文是楚国令尹(宰相),但是,楚成王每次派人去给他发俸禄,他都跑掉,等人走了,他再回来,始终不领工资。有人问他说:“人生求富,而你却逃避富裕,为什么呢?”子文说:“从政,是庇护人民,人民都很贫穷,我却偏偏富有,那不是找死吗?我逃走,是逃避死亡,不是逃避富裕。”

    申胥逃赏,也是春秋时的故事,吴国攻陷楚国国都郢都,楚国大臣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身靠宫墙,日夜号哭,不进饮食,前后七天,秦国出兵,大败吴国军队,郢都得以光复。楚王要奖赏申包胥,申包胥说:“我是为了国君,不是为了自己,如今国君已定,我又有何求呢?”于是逃赏不受。

    曹丕的例子并不恰当,这两个例子,真有点像有司弹劾田畴的罪名“狷介违道,苟立小节”了,和田畴不是一回事。这种不领工资,不接受赏赐的人,对组织破坏很大,因为他不领工资,别人领工资就难受了;他不接受赏赐,别人立功受奖也不光荣了。那大家都懒得干了,一起完蛋!这样的人就该弹劾:“宜免官加刑!”

    春秋时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在外邦旅行,看见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的,你就掏钱为他赎身,回来政府给你报销。子贡有钱,他为人赎身,就不找政府报销。孔子指着鼻子骂他:“子贡!鲁国人都给你害死了!以后都回不来了!”为什么呢?你不报销,别人也不好意思报销,因为本来是光荣的事,给你一搞,报销就可耻了。既然不报销,干脆看见奴隶也不搭救了。那你子贡一个人能把天下为奴的鲁国人都找回来吗?这就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对子贡也应该骂他“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展开
目录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001

....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公元191年—193年,共3年)

....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公元194年—195年,共2年)

....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公元196年—198年,共3年)

....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公元199年—200年,共2年)

....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公元201年—205年,共5年)

....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公元206年—208年,共3年)

....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公元209年—213年,共4年)


....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公元214年—216年,共3年)

....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