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民政精神病医院临床操作指南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8617013
  • 作      者:
    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机构内临床服务:本书主要定位于机构内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个性化、专业化临床服务,并不涵盖医疗机构制度建设、门诊、医技、后勤保障、家庭照料、社区康复等内容。

第二,实务源自实践:本书内容是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大部分实务内容属于原创。

第三,流程忠于可操作:本书详细介绍了每项操作怎么做,做什么,职责分明,流程规范,以供精神病医院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是上海市民政局所属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为“三无对象”及社区中的男性慢性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和其他各类痴呆人员提供收、治、教、工、娱、疗、康复等服务。按国家规定享受福利事业单位优惠政策,并被列入上海市医疗保险约定医疗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的民政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工作能手、业务骨干和实干专家,体现了民政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精神内涵,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示范。为此,2019年,上海民政系统组织编写了“上海民政专家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老年护理指南》《遗体防腐指南》《遗体整容指南》。

本书是“上海民政专家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概述,主要介绍民政精神病医院职能和服务对象特点;第二章主要介绍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第三至第六章主要介绍在机构内为患者提供诊疗与评估、护理操作流程、康复与训练、社工专业服务四大主体临床服务内容及流程标准;第七章主要介绍防止患者在机构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本书总结了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为患者临床服务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分享标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是一本以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为精神障碍慢性期患者提供临床专业化服务书籍。

本书语言简练,资料丰富,有大量根据实操经验总结的临床操作图表,对于民政精神病医院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里有很多内容是长期大量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大部分实务内容属于原创,准确性高。

非常喜欢书里对精神病患者的每项操作流程的介绍,详细介绍了每项操作怎么做,做什么,流程规范,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这本书的构清晰,内容全面,主要讲了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模式、诊疗与评估、护理操作流程、康复训练操作规程、医务社工操作规程、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能为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民政精神病医院的职能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社会福利理念与制度的提升。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作为全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一、民政精神病医院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 MZ/T056—2014,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是为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特困人员(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流浪乞讨人员、低收入人群、复员退伍军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集中救治、救助、护理、康复和照料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二、不同时期民政精神病医院的职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因国家财力匮乏,无法向所有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福利服务,因此采取了以救济型福利为主的精神卫生福利形式。1958 年,我国第一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积极治疗、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采取了“药物、劳动、文娱体育和教育”四结合的防治策略。明确了民政部门负责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抚养人和赡养人的“三无”和优抚对象中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基本的生活和治疗服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1995 年民政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的通知》,强调精神病人福利院要坚持社会福利属性与面向社会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医院化管理。同时,提出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将社区内普通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服务范围,并努力推进对精神疾病的群防群治工作,推动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的全面发展。1999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不仅改变了以往只有“三无”人员或特殊对象才能获得定期定量救助的状况,将更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纳入社会福利服务对象范围。由此,我国开始进入补缺型福利发展时期,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内容和范围也发生了转变。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200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 年—2015 年)》相继颁布,明确了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在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治、“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以及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的救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2012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重性精神疾病明确被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党的十八大之后,各省市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最大限度减轻和减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家庭的就医负担,解决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家庭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迫切需求,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托底功能。2013 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适度普惠型残疾人福利制度,进一步明确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的职责内涵,是面向复员退伍军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贫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的救治、救助、康复、护理和照料等服务。在满足特殊困难群体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功能,面向社会提供精神卫生服务。2015 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颁布实施,要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积极开展复员退伍军人、流浪乞讨人员、“三无”人员中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逐步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这一变化,意味着社会公共福利及服务外沿的不断扩大,福利服务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在国家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新时代赋予民政精神病医院新的服务职能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提供和福利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一系列精神卫生政策的推行,民政精神病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服务提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完成了由救济收养型服务到普惠保障型精神卫生专业服务的发展演变历程,各地民政精神病医院已从原来的疗养院、康复院发展为提供精神卫生临床专业服务的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1. 提升托底职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2019 年 12 月 28日至 29 日,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把民政工作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审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体职能是:(1)对特困人员确保应养尽养;(2)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做到应补尽补。而慢性精神障碍患者是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得到普惠保障型精神卫生专业服务。 

2. 拥军保障职能 

2011 年民政部《优抚医院管理办法》明确,一些民政精神病医院还兼有优抚医院的职能,按照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办院宗旨,为在院优抚对象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保障,承担特殊的社会保障任务,坚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阵地。 

3. 加强服务职能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民政部门管理的精神疾病服务机构(社会福利医院)共 145 家,床位 6.3 万张,居住在机构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又以慢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为主,由于受到个体疾病原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各方面影响,需要长期住在服务机构内。经过近 60 余年的奋斗,民政精神病医院逐步从承担收容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转化到开展规范化诊断治疗的医院化管理,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民政系统精神障碍患者特点的宝贵临床经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具有民政特色的管理方法,使就住在机构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获得幸福感。 

出版本书的目的是系统梳理民政精神病医院如何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社工、感染控制等专业化、标准化临床服务,使患者在机构内得到更好服务,提高生活质量,让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得更有尊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政精神病医院的新时代服务职能。 

(高 慧)


展开
目录

总  序  以专业化发展谱写新时代上海民政工作新篇章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勤皓 / 1 

前  言 /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民政精神病医院的职能 / 2 

第二节  民政精神病医院服务对象 / 6 

第二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模式 

第一节  全开放管理模式 / 16 

第二节  半开放管理模式 / 20 

第三节  病区功能康复定位模式 / 24 

第四节  分类康复模式 / 29 

第三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疗与评估 

第一节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检查技巧 / 36 

第二节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 / 49 

第三节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 62 

第四节  常用精神科评估方法 / 76 

第五节  常见精神科医疗操作流程 

第四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操作流程 

第一节  日常护理安全管理流程 / 102 

第二节  护理交接操作流程 / 122 

第三节  特殊患者照护操作流程 / 134 

第四节  风险的防范及应急处置流程 / 142 

第五节  长期住院患者特殊问题的护理管理措施 / 160 

第五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操作规程 

第一节  个体康复训练操作规程 / 172 

第二节  群体康复训练操作规程 / 191 

第六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医务社工操作规程 

第一节  社工基础服务 / 212 

第二节  大型团体康复活动 / 218 

第三节  个案管理工作 / 224 

第四节  社工项目化管理 / 228 

第五节  志愿者管理工作 / 237 

第七章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 / 242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上报 / 251 

第三节  医疗废弃物及污水监管 

第四节  常用消毒隔离措施 / 258 

第五节  医院内常见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 278 

第六节  患者入院、返院观察隔离操作流程 / 287 

第七节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 290 

附录 1  常见症状量表 / 296 

附录 2  常见疗效量表 / 306 

附录 3  常见康复评定量表 / 309 

附录 4  其他表单 / 313 

后  记 / 3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