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中国人类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0186780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世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社会领域的公民互信与组织构成》,主编“海外民族志大系”“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马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俄罗斯心灵”的历程:俄罗斯黑土区社会生活的民族志》。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学是现代国家处身世界的一项基础设施,体现着一个国家审视世界的学术眼光、言说世界的叙事水平,能够代表一国学术整体发展的国际水准。如果人类学不发达,就意味着一国社会科学与世界沟通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国人没有便捷的通道直达他国的人心。人类学参与了现代世界的形构,是世界强国走进世界、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世界的模具。这对西方国家来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自然”过程。西方对于非西方世界的认识、介入、支配,是与人类学的调查研究、表述与关怀相伴而行的。但是对于非西方国家来说,认识一国人类学与该国在世界上的处境与机遇,认识人类学对于改善国家与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个顿悟的契机。对于试图追求强国地位的国家来说,人类学是支撑其地位的基础设施,必然受到重视,获得大力发展的机会。
展开
精彩书评
  ★“世界社会”自1980年代就是一个很稳定的学术概念。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深,交流互动更加活跃,一个新的文明观和世界社会正在生成中。中国正是在这样一种地球村的时代背景中逐渐强大的。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中国是在世界之中,而不是在世界之外,与其相对。北京大学人类学倡导的海外民族志,看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社会的一体性,强调人类学的“人类”情怀和“世界”视野,着眼于让我们有表述世界的能力,重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本书所收录的11篇文章涉及地域从印度到菲律宾,从俄罗斯到德国、美国,正是近年来北京大学人类学倡导的海外民族志的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
  ——高丙中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中国人类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丛书》:
  首先,以联合会的方式将各社团所植根的社区联结为整体,争取非裔社群的普遍利益,并从公民权角度重新阐述自身抗争的意义。在2005年以前,各俱乐部的日常运作和文化实践都各行其是,“狂欢节印第安议会”虽成立于1985年,但多年来只是一个并不活跃的松散联盟,而成立于2006年的“特别力量”则是“圣约瑟夫日事件”的直接产物:此前,各俱乐部虽曾发起过一个联盟,旨在保护自身不被征收各种“离奇”费用并协助各成员发展,但该联盟并未能实现目标且仅存在了三年。2006年,各俱乐部重新发起联盟,通过举办工作坊为成员提供各类培训:申请税务登记号、填报申请表、开设账户、积极联络其他公民社团与政治领袖、在民权团体的协助下提起诉讼。以胜诉为标志,“特别力量”初步实现了自身目标,并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实现了对本社群的自我教育。此外,非裔社团开始走出社区,学习向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寻求支持:2006年,七区的一家俱乐部就分别从市议会、一家艺术基金会和其他团体那里募集到了大量经费用于自己的周年庆典。“特别力量”也变更了自身社团的法人性质,重新注册为非营利组织以便于吸纳更多社会资源。
  其次,为推动社区和整个城市正视广泛存在的暴力犯罪、毒品、教育和贫困问题,避免狂欢被污名化,非裔社团开始对自身和社区进行自我约束和教育:巡游开始前和进行中,各社团都会通过网络、广播、传单、T恤等方式进行宣传,例如“最初的大七”俱乐部的巡游口号就是“把你的问题和枪支留在家里”(Leave Your Problem and Gunat Home)。2016年2月13日,全城的非裔社团主席从市政厅出发进行“反暴力犯罪”主题巡游,市议会支持了该巡游。“狂欢节印第安人”也在各自领袖的倡导下更加强调音乐、舞蹈、服饰等美学层面,避免在狂欢中因激烈的肢体语言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进而引发各自支持者之间的激烈冲突并转变为暴力事件,以此打破“非裔狂欢粗野、无序且充斥暴力”的刻板印象,为自身传统的延续争取更广泛的承认和理解,也为人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提供有序与平和的社会环境。
  在“卡特里娜”风灾重建的大背景下,非裔社群通过彰显狂欢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和社会意涵并将其积极引入城市重建之中,以此主动阐明自身诉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2005年12月,“威尔士亲王”俱乐部就发出巡游倡议,鼓励人们返回城市重建家园。非裔社群通过狂欢这一新奥尔良人的日常表明:尽管遭受了巨大灾难,人们仍努力使生活回归正常。在灾后重建的特殊语境下,源自抗争、庆祝生命、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非裔狂欢,以及非裔社群守望相助的社区传统引起了全体新奥尔良人的情感共鸣,为整个城市承认和共享这一传统文化提供了感情基础。从经济角度看,非裔社群并不反对自身传统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被征用,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以尽可能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2015年夏天,在风灾十周年纪念活动中,非裔社群同全体市民一道狂欢的场景反复出现在各种宣传片、海报和音像资料中,成为整个城市复兴的象征,而在全年各种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嘉年华等活动中,非裔狂欢以及相关符号、标识在城中随处可见。这样,原本作为非裔社群日常生活的狂欢被整个城市所承认和接纳,上升为社会整体用以陈述自身价值、实现利益诉求的具体表现和手段,非裔社群也由此证明了自身文化实践的政治正确性,在广泛承认中获得了更多资源和支持。
  ……
展开
目录

一、自我的构成

佛、他者与文明化:当代泰国宗教与社会变迁研究/龚浩群

多样的“魑魅魍魉”:菲律宾阿拉安人精神世界中的恶灵/史阳

不自由的身体――从马来社会看权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康敏

二、社会的联接

从印度出发理解印度“民族问题”:官方范畴与制度框架的历史形成/吴晓黎

巴以冲突的日常叙事一一基于东耶路撒冷领土/土地争夺的人类学研究/赵萱

乌兹别克斯坦“马哈拉”的研究综述/阿依努尔·艾尼瓦尔

三、公共的文化

东正教堂与文化宫:俄罗斯乡村公共空间的嬗变/马强

多元主体参与与公共生活的生成:美国新奥尔良非裔狂欢的人类学观察/李家驹

资源或精神认同:瑞典萨米人与主流社会在山川观念上的冲突/[瑞典]鲁丁(Lars Rhodin)

四、私人的生活

非营利组织的道德经济与市场经济一一美国中镇仁人舍的个案/梁文静

居住与“有尊严的生活” 一一有关德国“工人住宅区”的一项人类学研究/周歆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