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 2020年第1期
0.00     定价 ¥ 9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73937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每年两期,分别于6月和12月出版,主要刊发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译文、论著评议、作品分析及有价值的研究资料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 2020年第1期》:
  19世纪英国文学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为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学方面的资源与材料。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合理延伸。马克思、恩格斯是革命者,他们奋斗的目标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革命实践要求与经验也必然对他们的文艺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不过,既然是文艺思想,自然离不开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自古希腊以来的欧美文学和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代的欧美文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学素养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文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与英国文学特别是19世纪英国文学有关的内容和名词。作家的名字如狄更斯、勃朗特、盖斯凯尔、艾略特、司各特、卡莱尔、拜伦、雪莱、骚塞、菲尔丁、莎士比亚等;作品方面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城市姑娘》《蒸汽王》《艰难时世》等;人物方面如俾克史涅夫、鲁滨逊、福斯塔夫、夏洛克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喜爱19世纪英国文学,而且对之下了较大的功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19世纪英国文学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贡献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许多内容,是在对19世纪英国文学的评论与阐释中,提出、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这首先是现实主义。
  在《英国资产阶级》一文中,马克思写道:“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他们对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从‘最高尚的’食利者和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庸俗不堪的资本家到小商贩和律师事务所的小职员,都进行了剖析。狄更斯、萨克雷、白朗特女士和加斯克尔夫人把他们描绘成怎样的人呢?把他们描绘成一些骄傲自负、口是心非、横行霸道和粗鲁无知的人;而文明世界用一针见血的讽刺诗印证了这一判决。这首诗就是:‘上司跟前,奴性活现;对待下属,暴君一般。’”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对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批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做了充分的肯定,既肯定了他们对于当时英国现实的真实反映,也肯定了他们对于当时英国社会的“英雄”即英国资产阶级的真实描绘。产生这种真实反映和描绘的,更多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政治思想或者伦理水准,而是由于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现实主义,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现实主义文学正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生于19世纪10年代末20年代初,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狄更斯1836年发表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40年代以后,创作进入成熟期。其他英国现实主义重要作家如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也都在40年代进入创作,出版了他们的代表作。他们以及稍晚于他们的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稍早于他们的瓦尔特·司各特、简·奥斯汀的创作,的确代表了19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而这些作家都是公认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们的肯定是符合19世纪英国文学的现实的。
  但从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角度看,他们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肯定,更多地还是由于他们自己思想与理论方面的原因。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②恩格斯当然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生都在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这也是他们的最高使命。对于文学作品,两位创始人的要求主要也是从这一目标出发的。
  ……
展开
目录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19世纪英国文学
“传统”的再生产及其限度——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状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
从民、人到阶级: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入学思想的发展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
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
“左联”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三条路径
抗战时期作为“中国化”讨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
从中日韩“文艺大众化”论争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
“无产阶级文艺”概念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和接受(1920-1925)
弗理契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接受(1921-1933年)
陆梅林艺术“意识形态观”探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观与中国经验阐释
“拯救表象”: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核心命题
形式与历史的意向性关系——詹姆逊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现象学解读
从“感觉结构”到“情感转向”——雷蒙·威廉斯与当代西方情感理论的关系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吕荧“主观派”美学之辨
从“形象思维”到美学大讨论——兼论中国当代美学自主性话语系统的生成路径

文化热点研究
李子柒式乡土想象的“真实性”与逃避主义——田园式乡土形象的文化意义
《乡土中国》的乡土想象及其限度
文艺大众化与当代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征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