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质性研究质量管理(第二版)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3231528
  • 作      者:
    伍威·弗里克
  • 译      者:
    张建新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读此书,对“好的质性研究”心中有数

▌伍威·弗里克 作品

▌质性研究萌新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伍威·弗里克 | Uwe Flick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质性研究教授,兼任维也纳大学和柏林阿莉塞·萨洛蒙大学教授。享誉全球的质性研究大家,其著作《质性研究导引》被誉为“质性研究圣经”。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质性方法、难民就业、医疗的社会表征、弱势群体、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变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什么是“好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的情境难以标准化,那质量又该如何度量?质性研究的质量“管理”,究竟是什么意思?

质量问题事关质性研究成败。质性研究权威学者伍威·弗里克,在这本书里,细致讲解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设计,手把手地帮助读者提升质性研究全过程的品质。作者分享了研究者需要问自己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读者质疑、提升与呈现研究质量。这本书是社会科学、医疗、教育、商业等领域研究者的好帮手。

展开
精彩书摘
  █  问题:如何评价质性研究质量?
  至此,我已经在质性研究的讨论中概述了如何处理质量问题的相关性。下文中,我将更多关注在质性研究中建立质量保障工具的一般问题。与定量研究不同,这些问题可能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质性研究尚未建立、也未曾使用一种通用评价标准的原因。
  ▌基于标准化的研究评估?
  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评估与研究现状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为了提高研究与研究结果的内部与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干预条件必须要加以控制。如果要测量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排除干预变量是保证测量相互关系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的一种有效方法。排除干预变量,最好是通过标准化的研究情境,以免遭受非受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研究最终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原因所在,因为其控制强度最高。外部效度意味着把研究现状与案例结果推广(generalization)至其他研究情景。再次,需要保证排除干预变量,例如抽样(sampling)的偏差(bias)。因此,随机抽样被应用于定量研究,因为它允许排除样本中的偏差。类似的例子可以提高案例的信度(另见第2章)。这些例子表明,在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中,效度与信度等标准的概念化方式特别依赖于研究情境的标准化。如果把这些标准与这些概念应用到质性研究中,它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质性研究现状无法被标准化,不能在实验室中开展,更不具备相似的要素控制的特征。
  这对我们上下文语境有什么特殊意味?如果研究评估与研究情境以及研究实践的标准化密切相关,传统的评估研究方法就难以用于质性研究,尽管研究评估的主要目的可能仍然具有相关性。如果我们考虑这些词语的日常意义,那就是说质性研究者也想知道他们的结果是否“有效”,以及他们是否能“信赖”其结果。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会采用标准化研究检验效度与信度的程序和方式。似乎很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也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是问题的第一个方面,需要用适当的工具应对质量评估的挑战。但迄今为止,已经有人认为质性研究不太适合各种实证性社会研究的通用标准的概念,也不适合采用解决各种自然科学研究质量问题的办法,而是需要一个专门处理质性研究质量的具体方案。
  ▌“一刀切”统一标准?
  那么采用一般化的质性研究标准与策略又如何呢?我们在文献中找到两种选择。曾经兴起过一次关于评估质性研究质量标准与核查清单的讨论(Elliot et al., 1999; Santiago Delefosse et al., 2015a)。 Reicher(2000)的干预强烈反对通用主义的方法,提倡具体方法的标准、准则与指南。在该背景下,Barbour(2001, p.1115)谈到“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诱惑”。该问题的核心是,“质性研究”这个术语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总范畴下,具有截然不同理论背景、方法原理、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等多种方法,才可以分类组装、打包使用。有时它们的共同点不过是某种形式的“非量化”。
  质性研究的一般性讨论,不会漏过不同类型质性研究在方法与目标上的差异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使用访谈开展扎根理论研究,试图挖掘特定领域的日常知识,那么其目的就将是构建一种实质性理论(Flick, 2018b)。在涉及交互性的会话分析中(Rapley, 2018),其方法是更注重互动格式的形式原则。与其他形式的谈话相比,其目的是创建一个交互形式的模型。在这两个例子中,理论背景、实证焦点和研究总目标均不同。那么,在申请资金与出版时,是否可能用相同的标准评估这两个例子呢?还是需要不同的标准来评估这两个例子?如果考虑到这两者需要区别对待其特点的话,我们就不能完全绝对地判断这是一个“优秀的”,还是一个“低劣的”研究。
  需要考虑的另一点是,比如学位论文等主要是学术性的质性研究,与更多具体领域的质性评估之间的关系(Flick, 2006)。比如,Patton(2015)是讨论质性研究质量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数量颇丰的质量评估指导方针的优秀案例(参见第6章)。除了一般性的质性研究方法是否可应用于评估之外,我们还可以问,这些质量指标是否可以一个一个地转移到主要(或完全)关心探索和描述的质性研究领域(而不需要评估)。因此,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何评估质性研究质量的方法,以便为不同领域、不同传统、不同方式的研究差异提供指南?
  ▌标准适合质性研究,还是研究适合标准?
  在该方面,Barbour(2001, p.1115)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她说:“有几位研究者告诉我,他们必须遵守各种程序,如受访者验证、多重编码等,才能满足他们希望的、在特定期刊发表作品的要求。”尽管她不确定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准确或有所夸大,但此处她提到了一个关于标准与指南的具体问题。这些标准与指南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也可能只是以策略而不是实用为目的。如果某些方法的应用不是因为它们最适合研究问题,而是因为比其他方法更有可能在特定学术刊物上发表,那就出了问题,就是治标不治本。正如巴伯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如果应用具体的研究策略与质量标准,不是因为它们适合并有助于研究的完成,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被特定学术刊物采用、更容易获得研究资助,那就是重视研究标准与核查清单,而忽视了研究主体,那就是本末倒置。她探讨了几项变成了学术刊物和资助期望的核查清单的研究策略与技术案例,比如受访者验证、多重编码、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目的性抽样和扎根理论。此处,我们可增加像ATLAS.ti那样的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参见:Gibbs, 2018;第4章)。这些软件在质性研究的论文中经常被提到,是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而不是被视为支持扎根理论编码等分析方法的技术工具(Strauss and Corbin, 1998; Gibbs, 2018; Flick, 2018b)。此处应该考虑:技术使用是否使质性研究更值得信赖?对该技术的使用与提及,是否只是作为一种策略,而不是因为适合?(参见第4章)
  ▌如何使用灵活、恰当的方式评估研究质量?
  此处,我们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对质性研究具体优点和特色的敏感性,与圈外行动者的需要与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质性研究专家、读者、消费者与出版商经常遭遇的一个难题。本书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定义、达到并提高质性研究质量的几种方法。我们将定位于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对标准的反思,以及策略制定与应用之间的问题。该背景下,标准与策略的每一种选择,不仅要着眼于科学的要求和发展,而且要高度重视对被评估的目标——质性研究——甚至研究中涉及的群体、参与者和院校,要做到公正。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该十字路口,我们发现迎面碰上了质性研究中质量与伦理问题之间的缠结。
  特别是当质性研究与特定的质性项目不是独立开展,而是嵌入到更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中开展时,质量问题将以迥异的方式与伦理问题产生紧密关联。这种嵌入的一个例子是在混合方法(mixed methods)中使用质性研究。哪些是判断质性研究贡献的标准?哪些与评估定量研究标准相同?哪些是评估这两种研究的混合方法?我们是否需要两套标准:一套用于质性研究,另外一套用于定量研究?还是甚至需要用于混合方法的第三套标准?(参见:Flick, 2017, 2018a;第9章)另外一个例子是对质性数据、分析与结果的二次分析(Wsterfors et al., 2014; Corti, 2018)——当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时,系统评价与二次分析的标准又是什么?第三个例子是要把质性研究数据、分析及其结果整合并保存到档案中时:谁又能确定哪项研究足够好,可以存入档案?
  █  质性研究的伦理与质量
  质性研究中伦理与质量的关系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讨论。从第一个角度看,质量被视为符合伦理的研究的先决条件。此处,我们可以说,做质性研究而不反思如何确保研究质量,也不确保该项研究最终会成为一个优秀案例,这是不符合伦理的。优秀的研究在伦理上应该更加合理,因为人们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参与其中,揭示其困境并洞察其隐私。如果最终研究质量不高,那么让人们参与或放弃隐私就是非伦理的行为。由此,确保与提高研究质量成为伦理研究的先决条件。
  第二个角度,将数据保护、避免伤害参与者、观点与隐私尊重等伦理问题的反思,视为是质性研究的质量特征。因此,类似的伦理反思必须成为研究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例如,类似于提出一组好问题,并处理异常案例(deviant case)等。在评估质性研究质量时,应充分考虑伦理反思的问题。
  还有第三个角度:根据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可能会影响伦理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让患者重述其生活历程的整个故事至关重要,因为可能有助于人类了解该种疾病如何成为该类患者生活的一部分,以及人类应该如何预防该种疾病。该项研究所花费时间越长、参与者所挖掘到的叙述越详细,研究者付出的精力与支持越多,以该方式收集到的数据质量就越好(Gibbs, 2018)。但是如果该疾病使得患者高度脆弱、疲惫,那么对他们来说,重新反思、重新叙述与重新审视其整个一生的生活细节,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该情形下,方法标准或者质量预期,与对参与者生活某方面的伦理关切之间,会存在冲突。成员核查(member checks,参见第3章与第7章)或交流验证(Brinkman and Kvale, 2018)等方法也是如此。这些方法使研究中的参与者直面他们所叙述的内容,同时研究者在分析其陈述中研究其可能产生的结论。这两种方法都是提高质性研究质量的策略,但也可能带来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以及其他群体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质性研究的质量管理是什么意思?
  正如我们在后面章节中会看到的那样,标准的使用可能会有问题,因为质量标准的期望往往难以满足。因此,本书总的重点不在于满足如可信度那样的一般标准,而是质性研究者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其研究,并使读者、出版商、出资者等其他人更加信服。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该项研究是否符合可信度标准?”而是要关注如下问题:“我们如何管理质性研究的质量?”“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进并呈现质性研究的质量?”
  在该情形下,使用“管理”一词表明,质性研究中的质量问题属于普识性问题,包括许多方面:
  ● 设计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使其产生可能的最佳结果;
  ● 不断提出质量问题并核查如何改进研究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研究进程与研究结果的质量;
  ● 以一种方式呈现研究及其研究结果,使我们能够评估并认识所做研究的质量;
  ● 当学术刊物要做发表决定时,评估质性研究的质量;
  ● 在阅读质性研究时,评估质性研究的质量;
  ● 在现实情况下使用其结果时,评估质性研究的质量。
  为了突出重点,质性研究质量问题要定位于两个方面:(1)采用标准与核查清单的方法开展评估;(2)采用反思与核查清单的方法达到改进目的。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 林小英

主编寄语与丛书介绍

关于本书


1 如何管理与评价质性研究的质量

2 质性研究标准(Standards)

3 质性研究标准(Criteria)

4 利用质性数据分析软件提高质性研究质量

5 具体方法的质量指标

6 核查清单与指南

7 管理质性研究中的多样性策略

8 质性研究的现实相关性、证据与质量

9 质量、原创性与伦理:不同的提问方式

10 质性研究质量管理:过程与透明度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张建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