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人饮: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陶艺家董全斌的造物美学 李宗盛 杨葵作序推荐)
0.00     定价 ¥ 10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3813714
  • 作      者:
    董全斌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一杯一壶里,读懂美是什么

 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一条视频等媒体纷纷报道的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的造物美学随笔,关于美、器物、创作、风格、生活的深度思考,系列代表作品高清收入,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一人饮,是独立的思考,更是大道至简的生活艺术

一人饮的本质并不是喝茶,而是思考。通过一个场景,营造出一个精神的容器,去除表面多余的器物,追问生活,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借陶艺家的视角,重新认识日用之器,发现寻常之美

“器物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生活。”

“美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深度;一件器物的成形,也一定是对美的理解的成形。” 

“凝视自然,想象力会扩大。我作品的一些表现,都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我只是发现了这些美。”

◆器物从0到1的创作现场实录,陶艺家居于景德镇的日常真实写照:制作前的准备、如何择土、需要用到的工具、烧制作品的工序等。


展开
作者简介

     董全斌

    陶瓷艺术家,现居景德镇。在北京从事了十多年的设计工作,2012年来到景德镇开始学习制作茶器至今,已推出的重要系列作品包括“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有风”“变化”“一人饮”“与接为构”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人饮》全面记录了当代知名陶艺家董全斌做陶、饮茶和思考的日常,高清呈现其百余幅代表作品,由李宗盛、杨葵作序推荐。

    在景德镇七年,董全斌推出了“九十九只杯”“从一片荷叶开始”“坐忘”“变化”“小小的壶”“一人饮”“与接为构”等重要作品系列或展览。他从饮茶出发,通过深入传统文化的根基、观察自然的规律以及对美的辩证思考,创作出具有多元美感的器物。

    在这本图文集里,饮茶的日常、造物的哲学和创作的实录相互交织,清晰呈现陶艺家的思考轨迹:从喝茶的过程中体会器物的细节变化带来口感的差异,由植物的形态之美联想器物的造型设计,想象古人的生活来获得创作的灵感等。《一人饮》不仅是一次关于创作与美学的思辨之旅,更是提供一种审视自我与生活的全新角度。


展开
精彩书评

愿意将自己从里到外说得如此透彻清楚,是能力,是自信,也是品格。——李宗盛

在我看来,这是全斌“有趣”的内核。说白了就三个字:不重复。不重复早已没了生气的青花瓷,不重复在山清水秀的郊外弄个大工作室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不重复创作——不重复前人,更不重复自己。——杨葵


展开
精彩书摘

    与接为构

    对我来说,茶虽然可以用于解渴会友,但它区别于其他饮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饮茶是一个闲事。除了饮用之外,我们还可以借由茶找到一块安置精神的地方。这就是“与接为构”系列想去表达的意思:去找到“用”以外的诗意。

    诗意好像是意境很高的东西,也是很多样的,什么都可以成为诗意。虽然如此,但是要到达那么一个地儿,真的不容易。比如当你带着一个目的去创作,奔着这个目的去追求一个“很高的品位”的时候,这个地儿你就到达不了。它就在无用那里,肯定不好看,但不会背离美。它是从原来有利的使用和美里面升华出来的一股力量,这个力量生长出一个感受器官,附着在五官上,被心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有独特的知觉力,可以接收到五色五音之外的频率。你只有超越那些功利性或者某种目的,用这个无形的器官去感受,才会发现另外一个层次的东西,发现这个叫“诗意”的地方。你抛弃了“利我”,才能到达。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此再借用老子的这句话,如果你带着单一的某种利的眼光和目的,你就看不到其他的有利的部分,这个是最重要的。

    你所见到的这些东西,利益、功能、作用好比一个强光,照亮了你眼前的一个地方,强光之外的特别广大的范围都看不到了。“与接为构”,是把“利”这个强光关掉,哪怕亮度降低。你逍遥地去看,去感受,其他的部分就慢慢显露出来了。使用很重要,但生命不仅仅只是有利的使用。

    把莲蓬、瓜子、方块、树枝做成茶席上的东西,并不是说这么做就高明了,仅仅是迈出了一步。瓜子是吃的,南瓜也是吃的,它们都是平常物,莲蓬在佛教里是吉祥的符号,我们把这些放下,看看它们还能干什么。从自然里借这些形态来喝茶,把它们放在桌子上,这就是壶承了,那就是盖置了。一个形态接触到另一种使用方式时,它的作用比较之前发生了转化。自身因接触到的事物而转变,这就是以接为构。此时这一物就变得不再是原有的自身了。我们不去固化这一发现,不以这一发现为某个标准,继续让它改变。

    我做这些东西,做着做着,有时会发现“有了!”,你在茶席上摆弄这些东西,有时感觉一闪而来,“有了!”就是到达那么一个地方的感觉。这个感觉让你从“必须”里跳脱出来,原来“必须”之外还有更大的所在,从一个用跳到另一个用,从有用跳到无用,这就是“诗意”。

    庄子讲的瓢的故事里说,一个人说手里的瓠太大了没用,水装多了太脆会断,切开舀水舀米又太大,也没有地方放,于是他陷入了“我必须要好好使用它”的苦恼。一个东西怎能无用?庄子说你这个瓠好啊,系在腰中,浮在江湖之上,多逍遥啊。

    从我做东西的角度讲就是不要被某些片面限制,回归到人本来的天真,这个才是活力所在。这里不是抛弃使用,而是不被片面单一的某一点所固化。

展开
目录

序一 得心思澄明 李宗盛
序二 反义词董全斌 杨葵
自序 接近真实
第一篇 遥远的事物也有帮助
不得不
准确
时间与变化
连接
宽度

看见不可见
内用与外形
古代的美
植物笔记
变化系列
第二篇 器物之先
泡茶


煮水器
第三篇 手上的功夫
漫长的积累
壶于我的趣味
未知
三分的不同
择土
温度与萃取
器物的通道
制作
工具
有风系列
第四篇 认知就是风格
交叉、分支与回到根本
系统
关于风格
有限与无限
意识
如何对待错误
善刀而藏
生存而美
认识的两个方面
关于确定
关于不确定性的方向
朴素
第五篇 器物所连接的
茶的进化
今日适越而昔至
与接为构
思考的容器
一人饮
第六篇 问答录
奇数的花瓣有活的感觉
院子里的精彩
做壶就是为了泡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