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毛泽东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222799
  • 作      者:
    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宝义,曾任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与夫人邹桂兰先后编著有《听毛泽东谈哲学》《毛泽东成功之道》《毛泽东的幽默智慧》《毛泽东的读书人生》《毛泽东谈读书学习》。

刘春增,曾任丹东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发表作品有《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毛泽东史实热点释疑》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代伟人怎样培养自己的子女,伟人为自己的后人留下什么“遗产”,这是世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伟人的作为会对引领社会风气有巨大作用。毛泽东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宝库,而且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子女们留下献身祖国、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甘守清贫等高洁的家风,成为时代的楷模。

本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讲述了毛泽东与其子女相处的生动故事。既有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始末,也有毛泽东在得知寄以厚望的爱子战死沙场后的悲怆,还有为即将返校的女儿李敏擦拭离别泪水的温情。相信这些故事会使读者更加生动、立体地了解毛泽东与子女们的真实生活及其教育理念。


展开
精彩书评

父亲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使我与广大民众共享的思想,而没有半点儿的家私。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李敏

 

 

当年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假如不是那样严格,后来我在生活里遭遇低谷的时候,恐怕很难过得来。我想他是早就预见到了。他那样要求,完全不是过分的,而是很实事求是的。他那是真正的父爱。他爱我,真的。

                                       

                                                ——李讷

 


展开
精彩书摘

父子情

 

作为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这位童年时代就随母亲入狱坐牢,少年时代流浪街头,青年时期又在异国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回国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男子汉,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红色后代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人生注定与艰难困苦联系在一起。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惨遭杀害。从此,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和母爱。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在看电影《三毛流浪记》时还激动地说: “那时我和岸青在上海的流浪生活和三毛相比,除了偷窃和给资本家做干儿子外,其他几乎都经历过。”毛泽东也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

毛岸英、毛岸青是1937年初到达莫斯科的。

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了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看着相片上结结实实的两个小伙子,毛泽东喜出望外,久久凝视,热泪盈眶,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要知道,他们父子分别已经整整十年!儿子尝尽了悲欢离合、人间至痛,父亲也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备受艰难,而毛泽东的爱妻、孩子的生母杨开慧也已经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了,怎能不思量,情难忘!

1938年3月,因有人要去苏联,毛泽东赶紧在4日这天给两个儿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毛泽东

三月四日

 

此时的毛泽东在延安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忙也忙不完的工作上,但当一人独处的时候,他的内心何尝不会有一丝惆怅和忧伤呢?他是丈夫,他思念妻子;他是父亲,他想念儿子。短短的一封家书又如何能诉尽十年的别离和思念呢?看到儿子已经长大,毛泽东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不怜惜呢?但繁忙的毛泽东没有时间与儿子家长里短,更是无法诉说思念之苦痛,他只是对“亲爱的岸英、岸青” 说: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 语气十分的平静随和,甚至难以让人感受到那种十年别离无消息后亲人重新取得联系的兴奋。但就在这平静的表面下,依然掩饰不了毛泽东内心的波澜,他跟儿子说“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接着又加重了语气,说“我是盼望你们来

信啊!”紧接着再说了一遍“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毫无疑问,毛泽东的幸福感觉就像三月里开冻的河流,虽不闻涛声,但滚滚奔涌,势不可当。

整整一个月后的4月4日,毛泽东又迫不及待地托去苏联治疗眼病的“刘师长”刘伯承捎信给儿子,为了让儿子知道自己的模样,还附寄了一张照片。

毛泽东在信中说:

 

岸英、岸青二儿:

早一向给你们的信收到了没有?收到了,写点回信给我。现有刘师长来你们那里,托致此信,附照片一张。我们情形及打日本的情形他都可以晓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和森的女儿,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去年我接到她寄来的照片,我也时常记念她。

问你们的好!

 

                                                                    毛泽东

四月四日

 

不久,儿子的回信千里迢迢地从莫斯科送到了延安,分别了十年之久的父子总算有了书信来往。因为坠马致使右手臂粉碎性骨折的周恩来,1939年8月在邓颖超的陪同下从延安赴莫斯科治疗。8月26日,毛泽东又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托周恩来带给儿子。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

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这封家书虽然文字不多,但却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可见毛泽东依然沉浸在与儿子交流沟通的愉悦之中,心情十分欢快。而自从与岸英、岸青联系上之后,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就立即想到了儿子读书学习的问题,并马上托林伯渠买了一大批图书邮寄过去,供儿子和他的中国同学们阅读学习。这一年,毛岸英已经17岁。毛泽东更加关心儿子的成长,与即将成年的爱子交流思想和读书心得。遗憾的是,他这次寄往莫斯科的书在途中遗失了。

在前后五年时间里,岸英不仅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而且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于是,他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汇报学习体会和对世界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的认识。毛泽东看了儿子的来信,十分欢喜,就写了一封长信,给儿子的学习提出了重要的意见。

 

岸英、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

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