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五十岁,我辞职了
0.00     定价 ¥ 4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2784356
  • 作      者:
    [日]稻垣惠美子
  • 译      者:
    郭丽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市场卖点

1.《五十岁,我辞职了》(以及同时引进的《我是主播》《音的记忆》)着眼于日本女性,是三位职场女性对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经历的反思与整理之作,东亚三国因共同处于儒家文化圈下,其社会现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等有较高的相似度,国内读者也更容易感到共鸣。以“女子力”为切入点,关注日本女性的事业、职场与人生,本书与当下“乘风破浪的姐姐”“30+女性”等热点话题有很高的契合度。

2. 《五十岁,我辞职了》的作者稻垣惠美子在辞掉朝日新闻社的工作之后,对“无业无夫无子的生活方式”“日本是公司型社会”“国家与公司体制下的个人生活消失化”“趋于欺诈化的商业”“老年人在信息化时代寸步难行”等一系列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风趣幽默,这些问题在国内同样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3.快节奏的发展、大城市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日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社畜”“996”等词一应而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实践“gap year”,开始思考金钱、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稻垣惠美子的写作励志又充满幽默,且着眼于个体体验,比如她写到辞职后为了节省开支所做出的的一系列举动,包括自己买菜烹饪、开展节电实验、挖掘自身可以赚钱的能力等等,加上她本人无业、无夫、无子的身份,很有话题性。

4. 2019年黑木华主演的夏季大火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剧里女主是十分少见的爆炸头形象,巧合的是,本书作者稻垣惠美子准备辞职时便烫了非洲爆炸头,随后在日本走红,本书也成为日本亚马逊上的超级畅销书;稻垣女士在《五十岁,我辞职了》中所记录的辞职后的生活片段与《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女主辞职后为节省电费抛弃空调、捡来风扇变废为宝、从市区的大房子搬进郊区的小房子、为节省开支自己做饭等场景不谋而合,轻松幽默又富有生活气息,容易启发读者对现代公司文化下个人生活方式的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稻垣惠美子 

いながき えみこ(1965— )

稻垣惠美子,1965年出生于爱知县。一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历任大阪总社社会部、《周刊朝日》编辑部的社论委员及编辑委员等,2016年1月辞职。在朝日新闻社与桥下彻的对立冲突中,作为大阪总社社会部编辑部主任担任总指挥,把事情的原委投稿到月刊Journalism上,使得该杂志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在朝日新闻社发生两大丑闻之后,立志要重新建立朝日的品牌,连续撰写了专栏文章。该专栏人气异常火爆,她接连参加各个电视节目。电视画面上播放出的非洲爆炸头形象与其职务之间的巨大差异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著作有:《想知道死亡的方式》(PARCO出版,1995年)、《开始于地震那天早晨》(朝日新闻社,1999年)、《非洲爆炸头记者作为记者所写的东西,正因为离职才能写的东西》(朝日新闻出版,2016年)、《寂寞的生活》(东洋经济新报社,2017年)、《不再需要食谱,拯救人生的*强大的餐桌》(Magazine House,2017年)、《不要食谱!爆炸头惠美子的四季餐桌》(Magazine House,2018年)、《人生处处有出路》(东洋经济新报社,2018年)。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五十岁,无夫,无子,无业。

一点也不年轻了,每天都感受到“衰老”这件事,

即使如此,我还是决定离开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离开庞大的组织,放弃高薪、社会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个人的身份,

思考所谓的“生活”是什么?“在公司工作”又是什么?

而这一切,就从我突发奇想地烫了一个非洲爆炸头始——

于是,我真的辞职了。那么,结果如何呢?为了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往下读,在此我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难道不是吗)”。

《五十岁,我辞职了》描述了作者稻垣惠美子将五十岁作为人生转折点,辞职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稻垣惠美子从没有怀疑过“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的黄金方程式,她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厚的退休金,但她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五十岁的时候就辞职”的想法。

萌生这一想法后,她开始重新思考“金钱”“工作”与人生的关系,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稻垣女士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脱离公司体制之后,稻垣女士得以以一个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与工作,开始尝试每月只花200日元电费的节电生活,反思“公司型社会”的日本对个体带来的限制、“黑心员工所建立的日本”等她以前没有注意到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实。

因为辞职,站在公司、甚至是国家机构的对立面,稻垣女士看到了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公司型社会”的日本、泡沫经济后日本公司的挣扎、趋于欺诈化的消费经济、老年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种种不便、存在不需要金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吗……每一点都引发了她的思考。

本书加上前言、后记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自己从生出辞职的念头到辞职后的日常生活,稻垣惠美子的写作励志又充满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又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司职员生活与五十岁

仔细想来,这段时间我还说了一句值得纪念的话。

那是与高松的一位好朋友聊天的时候。

报社这种单位调动工作非常频繁,就我被任命为总局编辑部主任这种情况,一般是两年左右就要调动到下一个地方。一次,我们非常偶然地谈到这个话题,她说:“哎?太过分了吧?那也太孤单了吧。你干脆辞掉工作住在高松好了。”当然,我想她肯定不是发自内心地给我提这个建议,而是以这种形式贴心地表达我们关系的亲密而已。

因此,本来我应该也是就那么听听而已,笑着说“那我可做不到”,或者开个玩笑,说“是啊,我要不就在这里生活吧”。

然而,那时,她的话在我的脑海中奇妙地产生了反应。

辞掉工作?

这种事情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好不容易在一个稳定的公司工作,并在其中付出了相应的努力,即便被划过或大或小的一些叉号,但是总算干到了现在。这是今后也一直在公司工作下去的理所当然的前提。正因为如此,即使有烦恼与痛苦,也从来没有推翻餐桌,说什么“够了,再也受不了了”之类的话,而是不断激励自己,“如果不在这里坚持下去的话,以后怎么办呢?”

可是,难道⋯⋯辞职?在职业生涯的中途?

这时,我感觉一个想法虽然轻微却实实在在在心中闪了一下,“这个⋯⋯或许⋯⋯真可能⋯⋯”。因为,我发现自己是这么回答的:

“不,五十岁之前不能辞职。五十岁以后再考虑。”


哎呀,语言这种东西真是可怕。瞬间,此前从未考虑过的事情突然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可是,事后回过头来看,所有的语言背后都积聚了相应的理由。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回头看来,我想,无论如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与自己在当地发现了“即使没有钱也可以过得幸福的方法”有关。说得露骨一点,把公司与公司职员黏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工资”。很多情况下,公司员工的志向是过上与工资相符的生活。所以,无论工资多寡,如果辞职的话,以前的生活就继续不下去了。因此,辞职也就非常困难。

但是,我在高松渐渐远离了“拿多少工资花多少”的生活。这绝非是为了将来而忍耐,而是因为,我认为那样我很快乐,不,与其说如此,不如说那样我更快乐。其结果非常出乎意料,“拿的钱”与“花的钱”被分开了。这么一来,加上自己又是自由自在一个人,搞得好的话,什么时候从公司辞职不就可以是一个选择项了吗?我现在觉得,当时那一瞬间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那么,为何突然提出五十岁这个数字呢?我至今还未弄明白。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想到的。

我想,这是由于,过去我采访宗教学者山折哲雄老师的时候,得知“古代印度人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思考”,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四个阶段是:“梵行期”、“家住期”、“林栖期”、“遁世期”。

 “梵行期”是进入社会之前的时期。在父母保护下被养育成人,在学校学习,为以后独立做准备。

接着是“家住期”,进入社会工作,个人生活方面,成立家庭,养育子女。

⋯⋯说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日本人一般也是这种想法。

问题是接下来的两个。

日本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工作的人一直干到退休才不再工作。然后开始“退休后”的生活。进入长寿社会以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段时期作为“第二人生”。不过,不管怎么说,一般是按照“梵行期”、“家住期”、“退休后”这三个阶段来理解人生的。

但是,古代印度人把这段时期又分成了两部分。其关键点就是第三个“林栖期”。

 “林栖”,也就是隐居山林。换句话说就是弃家出走。工作与养育子女告一段落后,离开家庭,远离世俗,隐居到一无所有的山林。

不过,虽然远离世俗,但并非彻底离开,会时常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顺便提一下,最后的“遁世期”,则是完全进入宗教的世界,而“林栖期”则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不绝退路,过所谓“尝试性宗教生活”吧。要说不彻底就是不彻底,要说不负责任就是不负责任。

可是,现在寿命这么长,这种“林栖期”的思维方式不是可以给今后日本人的人生观带来一些启示吗?山折老师如是说。

对于当时还处于三十五岁之前的我来说,虽然认为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但是觉得还离自己非常非常遥远,根本就是别人的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逐渐把“林栖期”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考虑了。

在公司里,到了骨干年龄时,身边的同事退休这种事就越来越多。我一看就知道他们有很多痛苦。我想,虽然也有金钱的问题,但是他们失去“为了什么而活下去”这个目标的痛苦比旁观者看到的更甚。这一点回头看一下自己就非常清楚。在组织中,竞争一个接着一个,获胜的话,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地位和报酬。对于几十年来反复玩这种“干得不错的游戏”的人来说,悠然自得的生活一定是出乎意料地没有魅力。

想到这一点,从“公司职员”到“退休后”让人觉得简直就像是粗鲁的换挡。

退休充其量不过是公司用时间划分的物理时期。完全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它岂不是太危险了?虽说是“第二人生”,但是既非附加人生亦非二流人生。一旦做了公司职员,很容易动辄就以为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就是人生的“华彩”,是最辉煌的时候。可是,人的一生原本就没有表与里,也没有正式与附加。所有一切都是无可取代的自己的人生。

想到这里,岂不是必须要非常认真地对待“第二人生”并且花费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呢?这么一来,所谓“林栖期”或许就是其非常非常重要的“探索期”?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段时期究竟从何时开始好呢?这个疑问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说到“何时开始”,自然觉得至少是退休前为好。不,当然退休后也可以,不过如果这个时期还是被别人来划分,说着这个那个,天天被杂事所累,无论是准备还是决心都不充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迎来这一天。其结果是,不知何时就那么迷迷糊糊地进入了“老年生活”时间。

还有体力问题。要开始做一件新事情必须有相应的精力。当然每个人之间差别很大,就我来说,我感觉六十岁的话有点太晚了。

就这样,毫无缘由地,“五十岁”=“林栖期”这念头不断在我心底盘旋。

这种潜在意识在我和高松那位朋友说话时突然冒了出来,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努力到五十岁。”是的,现在还不能辞职。辞职后能否做好自己,包括生活在内,必须做相应的计划和准备。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不觉得自己已经把在公司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完了。我还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继续向同事或者前辈学习,也还没有报答公司的恩情。

 “五十岁以后考虑。”对,现在还不能辞职,不过,不要以为我要一直在公司待下去。无论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我都必须探索从公司出来自立并进入“林栖期”的时期。

 “语言魔咒”真的很准。

从这时起,“五十岁辞职”这个选项就在我的脑海里带着现实性,慢慢地开始形成一个轮廓。


趋于欺诈化的商业

这么想来,感觉这个世界上的手机店无论哪家都很恐怖。

是的,我当然明白。这一切本来就是因为我自己不好,过于无知。如果是懂行的人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可是,在当今老龄化社会,有那么多的老年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合算”系统,他们能够理解多少呢?人家对他说“合算”,被推荐购买各种套餐,又被几个月免费使用的合约所吸引,结果忘了解约,以致购买了没有必要的高额套餐。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老爷子非常有上进心,或者说是那种即使上了年纪也想紧跟时代的类型,最近对智能手机非常感兴趣。但是,其实他对普通的手机都弄不明白。想到这样的老爷子走进手机店里会发生什么,我就恨不得想哭。他自尊心很强,所以即使不懂也会装懂吧。不,虽然我认为自己说了实话,反复说着“不懂”,可是尽管这样,依然会因为不懂的东西太多而倍感疲惫,结果还是不懂装懂。

谁敢说为数不少的老年人没有被不当收取高额通信费呢?

而且,可怕的是,从我昏昏沉沉回家的途中开始,刚刚设定的邮箱里邮件就蜂拥而至。仔细一看发现全是手机公司发来的信息。关于什么服务的信息,优惠套餐的信息⋯⋯哎呀呀,差不多就可以了吧。你们这些人究竟在卖什么呢?我已经完全一头雾水。

几天之后,又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里面写的内容是,如果不接受这项新服务,所签约的某个套餐价格就会比较贵,诸如此类。又过了几周,电话打过来了,“向您推荐一款仅限新用户的非常合算的套餐”。

对不起,我说⋯⋯难、难道手机合约是手机公司用来推销的工具吗?就是因为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理所当然地被你们知道⋯⋯一般公司的话,推销必须从了解客户的个人信息开始,可是手机公司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难道不是这样吗?

嗯,好像有点啰嗦,不过我不得不说一句,难道社会上的老年人没有一个接一个地上这种销售的当吗?不,不,如果是必要的服务,当然可以购买。可是⋯⋯

我已经恐惧至极。毫无疑问,这是一片打着“合算”之名的妖怪横行的密林。今后,我将在这片残酷的密林中,极力避免不小心掉到地狱中被吞噬掉,独自一人倍加小心地生活下去。

    

自己学会IT后所看到的现实世界

有这种感受的好像不止我一人。

在家附近的公共浴池中,一位经常光顾的老奶奶对我打招呼,说“好久不见了”。仔细一看,果然好久没见到了。

一问才得知,她因肠梗阻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后,住了长达一个月的院。据说从鼻子里插管的治疗非常疼痛,她说“再也不想有这种经历了”。据说,由于是一个人生活,她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后,又忍住疼痛返回自己的家里,独自一人做了住院准备。“烦透了。没有家人可真的麻烦啊。”啊,这就是真实的现实。不是虚无缥缈的别人的事情。“您康复了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大声地向她表示自己的祝贺。

加油!一个人生活的老奶奶。我很快也会走上同样的路。我感同身受,想发自内心为其加油助威。    

这个暂且放一边,现在开始进入主题。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她就会说到“当今这个社会,真是搞不明白”。问她具体是什么事情,又说是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太多的信息,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什么了。“比如说个人号码”,这么说来,我昨天去写稿子的下北泽的咖啡馆里,好像也有年轻人在谈论“个人号码”是什么东西。由于是单方面寄来的,所以确实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说实话,我也不懂⋯⋯

那么,老奶奶是怎么做的呢?“我呢,如果不懂,就直接去问。如果是区政府寄给我的,我就去区政府。”老奶奶真了不起!太牛了!这是我唯一的想法。我要向您学习。可是,当我一想到有多少人做不到这一点啊,心情马上黯淡下来。如果得了早老性痴呆症,或者身体垮了,“莫名其妙”的事情很快会越来越多,一天比一天更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

我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我父母两个人一起生活,每天都会收到几乎所有的产品宣传册以及邮寄过来的东西,上面绝大多数都写的是“实惠”、“紧急”、“不可错过的机会”、“重要”。无论什么时候去,他们都把这些东西全都乱糟糟地放着,当作宝贝对待。

 “个人号码”就是其中之一。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必须注意的又是什么?所有这些只是在开头部分描述了一点点,而绝大多数篇幅都是用来大肆宣扬“办了卡的话会这么方便”。

政府部门的各位老爷,你们知道拿到这张卡之后老年人有多么惶恐不安吗?你们想的该不会是让大家多办卡自己的考核业绩就会增加吧?

政府部门的各位老爷以及公司的各位大爷,所谓的“成果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到底是什么啊?这个“公司型社会”!

一想到自己近在眼前的老年生活,我就不能将这当作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而满不在乎。急剧增加的老年人,在这个商品卖不出去的时代,不是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冤大头了吗?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所有推销都围绕着老年人转。而能够弄明白这个的人究竟又有多少呢?

要骗人的话,首先要让其感到不安。即使不是这样,年龄增加这种事处处都是不安。如此想来,老年人不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冤大头了吧?

换句话说,假装亲友的电话诈骗与不在此列的所谓“正当”生意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现在的这个社会,或者说这个“公司型社会”,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只是东芝或者三菱汽车吗?仔细回想一下,还有食品包装乱标示的问题。连超一流的宾馆和商场也都坦然撒谎。只要为了公司利益就可以不择手段。难道这就是当今的日本标准?


公司是什么?

我想重新思考一下所谓从公司自立是怎么回事。仔细想想的话,公司这种东西好像没有实际形态。

容我大胆地说一句,它是所有公司职员的集合体,是命运共同体,或者是类似互助会的地方。也就是说,我认为,是公司职员的某种“想法”才使得公司得以成形。

我马马虎虎做了二十八年的公司职员,现在回头来看,发现公司职员努力工作的原动力是“金钱”与“人事”。

虽然说得太直截了当了,但是毫无疑问正是它们产生着巨大的动力。

说得更露骨些,总之就是“想变得比别人更了不起”、“想要更多的钱”。当然这两个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出人头地的话,工资也跟着上涨。

当然,公司职员的原动力不仅如此。自己的工作对别人有帮助,带给别人喜悦,这些也能打动公司职员。

我想,在过去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正是这些原动力很好地让公司职员充满工作干劲。我也是在泡沫经济时期进入公司的,所以亲身经历了公司当时的勃勃生机。能够感受到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上的支持。所以,虽然每天的工作充满失败与劳累,但是本质上内心非常快乐。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升职加薪,所以公司职员的精神也从来没有被嫉妒或者怀才不遇的感觉所支配。

可是,一旦经济发展停滞,东西卖不出去,最关键的那种“自己的工作可以帮助到别人”的感觉就会逐渐消失。如此一来,打动公司职员的动力就只剩下“金钱”与“人事”。

希望自己比别人出色。

哪怕一点点也好,想生活得奢侈些,或者,不想降低现有生活品质。

这是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弱点和欲望。

一旦弱点被抓住,人就容易被控制。在公司利益这一名正言顺的名义下,不少人什么事情都做,原因就在于此吧。这种事情一旦成为习惯,很快就连犯罪的意识也感觉不到了。公司本身成为弱点与欲望的集合体,很快公司的存在意义就变得只是“为了公司职员”,结局就是公司职员之间开始相互争夺、相互吞噬。假如这就是黑心企业的话,那么现代社会中无论什么公司都有可能变成黑心企业。

假如日本社会是“公司型社会”的话,那么或许日本本身已经越来越黑心化了。

在这个互助系统中,所有人都朝不会变得幸福的终点一个劲地奔跑着。让人绝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谁很坏,也不是哪里有坏人或者敌人。制造出黑心化日本的,是每个人那点不是罪过的欲望,是想在这种痛苦的状况下想办法活下去的努力。仿佛就是一个陷阱,越挣扎越被吞噬。

如果是这样,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了解自己

我突然发现,自己从公司辞职刚好满一个月。

十二年前,由于一个小小的机缘决意改变人生轨迹。能够最终走到今天,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再次回首过去,自己大学时候非常想进入理想的公司,无论是作文练习也好还是时事问题的学习也罢,当真是拼上老命地努力。终于进入了公司,可谁知道中途就这样离开了。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哎呀,如果那时的我知道现在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呢?人生真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的生存环境一下子发生了巨变。被从“公司住宅”里赶了出来,收入没有了,每天常去的地方没有了,同事也没有了,以前铺天盖地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邮件也消失殆尽,简直就是断了触手的章鱼!(笑)。不,这时候怎么能笑呢(笑)。只有存款越来越少(笑)。

⋯⋯啊,对不起。但是就是忍不住要笑。

哎呀,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自由了。

虽然不安,虽然孤独,可是自己都能够忍受。

我想表扬一下自己。

当然,这也是托了公司的福。毫无疑问,正是因为被公司反复随意摆布,有时哭有时笑地奋战至今,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从公司辞职以后,对于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终于明白了。

仅凭在公司工作这一点,就可以为自己加很多分。公司的威严与温情的力量委实不可小觑。如果不辞职,便无从知晓这种情况。“啊,我以前竟然连这种事情都是依赖公司的!”经历过一个个打击后,现在的我明白了即使没有公司自己也可以做到以下事情。



 


展开
目录

推荐序(毛丹青)

烫成非洲爆炸头与辞职有关吗

序言  从公司辞职这件事

其一  开始于一次平常的发言

其二  “被流放”带来的财富

其三  “完全化为灰烬”后毕业

其四  日本原来是“公司型社会”

其五  黑心员工所建立的日本

其六  现在的我

尾声  关于无业与走红关系的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