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做高效能父母:正面管教的七大法则(不吼不叫,妈妈知道怎么用科学的育儿方法,读懂孩子的心)
0.00     定价 ¥ 46.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1381460
  • 作      者:
    张意妮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意妮,

知名出版人,儿童教育研究专家,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三宝妈。

定居芬兰10年,因有一位受瑞典政府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创立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家人,有幸一窥芬兰教育全球diyi的秘密。10余年来,和众多教育领域的大咖一起致力于亲子教育方面的研究,策划出版《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等畅销图书,影响了几十万父母和孩子。

展开
内容介绍

培养孩子,是父母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真正高效能的管理,是让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懂得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只有真正学会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时,才能受益一生。

如何用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管教方法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品质?如何让亲子陪伴的时光成为彼此最美好的记忆?本书是正面管教七大法则+芬兰式教育理念的完美融合,助你成为解放心力,高效带娃。


展开
精彩书评

生命是活在尊重和自由中的。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使孩子有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完整的自己,并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体态上有尊严的人。

——儿童教育专家 孙瑞雪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亲子畅销书作者 尹建莉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

——儿童心理学家 鲁道夫·德雷克斯

展开
精彩书摘
  真正地接纳,才能为孩子带来真正的自信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前段时间,就有一 个 17岁的少年,因为无法忍受妈妈的痛骂,在一气之下就跳下了高架桥。孩子跳桥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
  妈妈在车里批评了儿子,儿子忍受不了便自寻短见。
  母亲很自责,觉得自己要是早知道儿子会这么做的话,就不会批评儿子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很后悔。
  自杀是中国 15 ~ 34岁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5 ~ 24岁的 自杀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 26.64%,5 ~ 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 1.02%(1988 年)。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自杀人数还
  在呈上升趋势。如果以 60万人为基数,5 ~ 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 15万以上。同时,中国每年大约有 13.5万未成年的孩子经历了母亲或父亲死于自杀的伤痛。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 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也占到了 15.23%,更有 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将近 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 9~24/10万之间,即自杀死亡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另外,父爱缺失已经成为令人惊心动魄的全球化问题,全球40%的儿童没有与自己的亲生父亲生活在一起。在全球自杀者统计中,有 63%的自杀者来自无父亲的家庭,80%的强奸犯最初的动机
  是为宣泄因无父家庭所产生的愤怒,全世界 85% 的儿童行为问题产生于无父亲家庭,70% 的少年犯来自无父亲家庭……
  孩子在敌意中长大,学会的只能是争斗;在批评中长大,学会的是怪罪别人;在讥笑中长大,学到的是害羞;在羞辱中长大,甚至一生都生活在罪恶感中。
  在我们现在的家庭结构中,有的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年轻人要么工作繁忙,要么不想带孩子;有的是年轻的母亲在家带孩子,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而罹患产后抑郁症;也有的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出差,就把孩子交给保姆,甚至将小小的孩子送去寄宿学校。这些家庭往往是婚姻关系不和谐,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手捧一部手机,各刷各的抖音、快手……
  这种忽略,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以下的影响:
  容易对游戏或其他某些事情上瘾;
  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发生问题时,不知该向谁求助;
  想要通过捣乱引起家人的关注;内心逆反、自卑,缺乏目标和动力;
  早早地关上心门,成为“问题儿童”。
  ……
  孩子开始叛逆,其实只是为了传递一个信息——他在表达他的不满,所以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必须要改变。只有在亲密的家庭 关系中,孩子才会听话;而在恶劣的家庭关系中,孩子只能越来越叛逆。
  在我们尝试改变亲子关系前,也许更多地先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梳理一下我们不愿接纳孩子的更深层原因。我们常常说原生家庭问题,想到更多的是我们不被自己的父母所接纳,而反过来想,我们是否接纳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呢?我们是否接纳了自己,是否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接纳? 除了对孩子,我们对家庭中其他成员是否完全接纳?他们是否能感受到你的接纳?
  当我们感受到不被接纳时,会有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恐惧,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活得毫无价值。于是,我们会拼命折腾,用自大掩盖内心那个自卑的自己,用撒谎来赢得别人的认可。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