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364461
  • 作      者:
    祝利民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祝利民(1980-),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山东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出版学术专著《辩证法的本体论向度》《辩证法趣味知识问答》《社会生活中的辩证法》。在《东岳论丛》《前沿》等刊物发表《从马克思哲学看“分工”的历史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微——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等十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社会关系中的辩证法”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山东思路”一项,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五项,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潍坊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项,潍坊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项目“辩证法趣味知识问答”一项,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主要研究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探讨了现象学与辩证法在梅洛-庞蒂、黑格尔、马克思、萨特等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中结合的不同方式,揭示了现象学与辩证法在直接性和间接性关系上的分歧,权衡现象学与辩证法各自的利弊得失,在参透二者差异的同时,探寻它们互相补充和沟通的某种可能性,旨在明晰上述哲学家将现象学与辩证法结合的基础在何处。
展开
精彩书摘
  《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我们对肉体自我的定义就是一个“已经”或“尚未”的统一,主体间性能够进入它们的定义,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为了一个身体的世界,这个身体使得自身成为一个世界并且仍然未达到充分的自我意识,通过外观的中介而属于这个世界。并且,这个世界不是主体性的否定,而是被放置于肉中,通过可视性的编织,感觉能力已经被个性化、因人而异,并且主体间性没有以纯粹和简单的混乱结束。主体间性的关系接受差异于自身,仍然是或保持为交互主体性。每一个意识都封装了这个世界,自身也仍然被封装在这个世界中,并因此在与所有其他人的身份认同的核心中克服自己的差异性。这原初的交叉使其最好地还原主体间性(作为身份认同和肉体极之间差异的认同)成为可能。
  在现实中,既不是我也不是他性作为积极的主体性,那里有两个大山洞,两个开放性,在那里某事将会发生——并且这两者都属于同一个世界,且是相同的存在阶段。
  这里没有自为和为他,它们都是彼此的另一面,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能够相互结合。投射一内向投射、内射作用一就是那线与边界面(想象碗的凹凸)。在我前面的某个距离,出现了我一他性、他性一我的转变。谈到我和他性之间的交叉,虽只是肉的交叉的延伸,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就被牵涉在这个交叉中。正像客观的身体和现象的身体彼此吸引,它们被浸没于彼此,他性和我被描述为相互缠绕着画圆,因而每一个都在他性中,被他拥有,只要它没有被重新吸入他性,那么就会轮流占有。
  因此,他的奇异性和他的普遍性一样多,这就是为什么“自我”就在他性的地方,被并入一个唯一的普遍性之中,这就是“融合”“互易感觉”“前自我论”。他们中的每一个只有作为对一个单一世界的开放性才是他本身,只有在他与他的他性汇合的条件下,他才是他本身。然而,这个融合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纯粹的和简单的确认,这就是梅洛一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的诱惑,当他详细地阐释他性问题的时候,是介于胡塞尔“自我的孤岛”和舍勒“无区分”之间的替代物。梅洛一庞蒂的思想仍然是意识哲学的附属物,他能够重新构想他性体验的具体性只是根据一个认同、确认,然后又再次返回到了自我的二元论所需的条件。在那一点上,梅洛一庞蒂在彻底的异己性、外在性和纯粹的统一性之间摇摆,找不到主体间性的铰链。起初,他离意识太近,超出了主体间性;结果,在他意识到与他人关系的现实性以后,又导致离世界太近,缺少了主体间性。
  设立于他性关系之上的普遍性、一般性不是自我的否定,只有保持差异才是它本身,在孤立自我的状况下,复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必须意识到“前个人逻辑”这个层次的存在。肉的普遍性没有汇人世界的黑暗性,它是在使自身个性化中维持自身,这就是在我和他性之间,最终的现实存在于这个“结缔组织”,它既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更不是集体精神或心灵,而是自我和他性的共同作用。联结正如分裂一样,我和他性分开的表面也是我们联合的地方。正是在这个分开和联合的表面,个人历史的存在主义才得以出发与行进;正是这投射和内向投射的几何轨迹、正是建立在我的生活和他人生活之上的不可视的铰链,使我们互相攀岩,形成主体间性的内部框架。
  在这里,我们达到了梅洛一庞蒂哲学的最重要的核心。如果与他性的联系有一个意义,这个关系不能被建立在自我封闭的极中,也不能在中性元素的基础上被构想,因为中性元素取消了每一区分。这个关系就是主体间的接触点,它同样也是一个分裂的点,在分开的表面,再次发现自身。它们被推回向它们的差异或区分的地方,在那里,意识有了区分和认同,并且世界的深度和现象性也同时被构成。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黑格尔关于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黑格尔的宗教观:现象学与思辨的辩证法
第二节 黑格尔的道德现象学与辩证法
第三节 压迫性的辩证法——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
第四节 从现象学到辩证法的转变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促使马克思唯物史观内在体认视角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存在过去与现在的二元论
第三节 无产阶级是历史内在体认方式的主体
第四节 唯物史观揭示了实践与历史规律的统一

第三章 梅洛-庞蒂关于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梅洛-庞蒂本体论的现象学特征
第二节 梅洛-庞蒂主体问性的辩证法与他的现象本体论
第三节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的辩证法
第四节 梅洛-庞蒂自我与他人的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五节 梅洛-庞蒂从现象学视角看待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第六节 梅洛-庞蒂主体间性理论中的“我思”

第四章 萨特关于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辩证法和现象学在道德规范本质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萨特实践现象学中的道德辩证法
第三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其他哲学家关于现象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胡塞尔的自我与他人的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自我与他人的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三节 现象学和行动的辩证法
第四节 辩证法与生活世界:现象学使得辩证的分析增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