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关于未来的14种理解
0.00     定价 ¥ 89.9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72200939
  • 作      者:
    湛庐文化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湛庐“思想马拉松”系列第一辑重磅推出,汇集汪小帆、周涛、宋继强等14位国内ding级科学家、商业思想家、趋势家、联袂力作,共同探索未来的14种可能。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古DNA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一书将揭开所有答案。


展开
作者简介

湛庐文化

湛庐致力于出版很有价值的好书,传播极具价值的思想。目前湛庐已出版了《影响力》《大数据时代》《生命3.0》等1000多种畅销好书,覆盖商业前沿、科技趋势、人文社科等领域的3000万读者。旗下湛庐阅读App提供了集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和各种阅读服务的一站式体验平台,倡导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古DNA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

每一种未来,都需要一个真正的引爆点。而未来的引爆点,就是这样一个个“思想之问”。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将用14个大问题带你开启一场思想者的探索之旅,与汪小帆、周涛、宋继强、洪波等14位国内ding级科学家、思想家、趋势专家,一起走进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脑机借口、认知科学等领域,共同探索思想的边界,亲临未来的14种可能。

    关于未来,我们虽不能预知答案,但却可以看见它涌现的端倪。


展开
精彩书评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汪小帆  上海大学副校长

任建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 课程学术主任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王传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井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波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IDG 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胡霁 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张子柯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季茂业 冷泉港亚洲创始 CEO

苏萌 香港大学空间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

联袂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01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未来,机器智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我们要如何与机器共生?

 

    探究智能边界的故事要从我所供职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讲起。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成立 20 多年来,不断拓展着智能的边界:一开始研究语音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后来研究计算机视觉,再后来研究无线网络,做 3G、4G,现在又开始研究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多种技术的交汇快速地促进了机器智能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智能是如何发展的、机器的智能是如何发展的,这些都会给未来带来启发。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到 2020 年,会有 500 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而在更远的未来,会有数倍于人类的智能设备与网络连接。当如此多的设备互联起来,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时,会带来怎样的效应?人类又会以什么样的模式存在其中?

 

机器智能未来必将超越人类智能

 

过去这些年里,机器智能的边界在不断扩展。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四五十年。不只是原始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也有 30 多年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大大增强了机器的运行能力,使机器可以替代人类自己进行活动,甚至某些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大量投入使用。而且近五六年来,机器学习的算法发展得很快,尽管距离机器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更好、更便宜的硬件和传感器出现,以及设备之间实现无线低延迟互联,还有源源不断的数据输入,机器的感知、理解和联网能力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这些观察,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机器智能未来必将超越人类智能。然而,我无法确定它会在何时发生,也没有像奇点理论那样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比如 2035 年或者哪一年,但这个趋势一定是存在的。

如果这个趋势必然发生的话,我们就要思考: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机器智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与机器共生?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一种比较好的结果,又该怎么做?

从人类个体的智能来看:人类智能的发展上限是很明显的,因为人类的脑容量有限,能够记住的东西也很受限。举个简单的例子,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与父辈相比,或者我们的孩子与我们相比,所学知识的广泛度和先进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也许 20 年后,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他们的智能会超过现在的我们。但是能超出多少?会是我们的 2 倍吗?可能没有那么多。

从空间维度来看:把多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可以促成一 些更大的事情发生,催生一些更好的创意。但人员过多可能就不行了,因为相关度下降,边际效应递减,而且不容易统一意见。我认为这个人数的上限是 100 人左右。

那么人类多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各种各样的技术突破和对工具的巧妙利用。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人类学会了使用机械能,学会了用电,学会了制造各种机械,学会了制造飞机、汽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人类学会了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 5G 通信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包括运用云端的智能扩展信息和知识搜索的广度、加深推理的深度、帮助我们做非常复杂的运算。我们需要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这些技术,帮助人类最大程 度地发挥智能潜力。

 

人类智能的边界在于如何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连接,

把机器作为人类的扩充。

 

基于这些思考,人类智能的边界其实在于如何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 (这里把机器作为各种新技术的载体)连接,把机器作为人类的扩充。对于机器智能的发展,人类当然可以发挥设计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机器智能,人类就有可能被其控制。但是我相信,在未来,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很好地与机器连接并利用它们,而人类的智能水平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
目录

丛书总序 思想者的第二天性 韩焱 湛庐文化董事长

01 人的智能如何与越来越强的机器无限连接?

    宋继强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新思维 算力主导的世界,更应该不断被异构

02 为什么理解复杂世界需要网络科学?

    汪小帆 上海大学副校长

    新思维 100 亿个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智慧, 会构建出更智慧的社会

03 未来的创新为什么必须重视混流?

    任建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 课程学术主任

    新思维 商业裂变的十大趋势

04 为什么“晚上 9 点钟洗澡的大学生成绩更好”?

    新思维 整体性与多样化的两难选择  

05 古 DNA 如何揭示人类起源的秘密?

    王传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思维 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是与环境的斗争

06 真正的学习高手为什么从不刻意练习?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思维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相互启发, 走向模拟人类智能

07不懂经济学的人压根做不出理性决策?

    李井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思维 认知与行为决策模型, 驱动我们做出更智慧的决策

08脑机接口会让人类掌控自我的进化吗?

09认知情绪如何让我们活得更久?

10 终极智能为什么必须需要哲学?

11 网络智能如何通过诚实的信号涌现?

12 我们真的可以“复活”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吗?

13人类可以最终逃过癌症的追杀?

 14 太空挖矿将为人类赋予新文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