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云服务企业的共生演进、合作创新与风险应对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421376
  • 作      者:
    鲁馨蔓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云服务市场的发展概况、云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趋势及云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在宏观层面上,本书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云计算服务业演进机理和云生态系统渠道角色的共生关系;在中观层面上,本书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考虑基于竞合博弈的云服务供应链合作与技术创新,基于动态定价和技术创新的云服务供应链成员决策以及基于保险机制的云服务供应链的风险转移研究;在微观层面上,本书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云存储用户的感知威胁、应对策略、个人云存储用户的信任破损与修复。

展开
作者简介

鲁馨蔓,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讲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习。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IT服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两部。曾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项目。曾获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入选2017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展开
内容介绍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区别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本书首次针对云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研究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层面,以系统角度关注云服务业的演进机理及云生态系统的渠道角色共生关系;第二个层次是中观层面,站在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云服务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与技术创新及寻求链下成员——云保险机构帮助的风险转移研究;第三个层次是微观层面,从用户的视角出发,研究用户的感知威胁、应对策略及信任的破损与修复。不同层次之间逐级递进,环环相扣,得出了一系列理论和管理启示。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聚焦于云服务企业的共生演进、合作创新与风险应对问题,将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互联网经济和新兴技术产业的管理问题提供更高的起点和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云服务中的合作创新研究

云服务中的合作与创新由来已久。基于云技术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框架变革,Dha(2012)分析了云服务和传统服务的融合和各自的适应与创新环境。李泉林等(2014)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云资源提供商合作博弈的非凸性,为云资源提供商设计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Dorsch和Hcke(2014)研究了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业务、管理和服务的影响机制。余江等(2015)深入探讨了云计算技术与运维平台体系的重要性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云计算业务的支持能力。后来一些学者以云服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Yan和Lu(2013)讨论了SaaS服务供应链在平台端进行产品合作创新的模型,并将该模型扩展到了双寡头竞争情境。鲁馨蔓等(2018)讨论了由一个云应用开发商和两个云服务运营商组成的供应链,如何进行供应合作选择以及技术创新决策等。
  

Ernst指出,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专利认证(2001)。企业的关键技术申请并维持专利能够为其带来竞争优势,比如电子产品销售中的“贴标签”策略(Brandenburger,2007)。对于云服务而言,专利认证类似于“贴标签”。曹勇和赵莉(2013)指出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学者们对合作创新中的伙伴及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周贵川和张黎明,2014;于斌斌和余雷,2015;王发明和刘丹,2016)。


随着Brandenburger和Stuart(2007)提出竞合博弈(Biform Game)的理论,巧妙地把竞争与合作策略整合在一起,很多学者利用该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的问题(龙跃,2013)。如许丽霞等(2016)针对由一个占优零售商和两个互相竞争的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采用竞合博弈理论研究了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姜力文等(2016)研究了O2O品牌创造制造商定价与订货联合策略,对比了竞合博弈与合作博弈下的系统总利润情况。与此同时,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引发学者的探讨。在供应链中,某个企业进行诸如技术创新、广告、流程优化等投资会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从而对其他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因此,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利用Shapley Value分配某个企业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案(Kemahlioglu等,2011;张学龙,2015)。张瑜等(2016)提出基于优化Shapley值的产学研网络型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可以使创新主体的利益分配更公平、更合理。Feess等(2014)指出,通过Shapley Value分配超额利润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进而又提出了一种补贴方案来提高投资额。


然而,大多数文献是在静态框架下分析企业的研发合作(王玮和陈丽华,2015;范波等,2015)。静态分析模式隐含的假设条件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是耐用品,即能多次使用且寿命较长的商品,客户一旦购买该产品便不会购买第二次。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仅需要考虑一个固定时期,而不需考虑时间因素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然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会面临客户重复购买的行为。因此,其技术创新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进行连续的技术创新。而云服务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往往呈现出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在动态框架下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更符合实际情况(马如飞和王嘉,2011)。Cellini和Lambertini(2009)将研发合作从静态环境拓展到了动态环境中,并利用微分博弈方法分析了企业的战略投资行为及收益。马如飞和王嘉(2011)通过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动态研发与合作问题,并考虑研发过程中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刘和东等(2018)研究了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云服务商与制造商合作创新的信任度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在动态环境下分析云服务市场,势必会对云产品的定价产生影响。在当前的云服务市场上,大部分创新型云服务企业仍处于摸索状态,产品的定价策略还不够完善,对定价策略的选择仍存在争议。Berry和Resiman(2012)认为很多云服务商釆用的是固定价格策略,这种策略简单、直观。而Li(2012)、Saure等(2010)则认为动态定价能够根据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供需状况等因素动态调整商品价格,允许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时间、用户、空间、供需状况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价格,因而动态定价策略更具灵活性。动态定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如Genaro和He(2011)基于Bass扩散模型和微分博弈方法,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的产品价格促销策略。Fouad和Steffen(2013)在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性零售商的供应链中,对比研究了批发价合同和收益共享合同下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的最优决策。Pietro(2014)则分析了供应链上下游环境合作问题。


综上所述,云服务供应链的合作与技术创新是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云服务供应链的协调研究多集中于供应链企业的协调策略选择及协调契约设计,从竞合博弈的角度分析云服务供应链供应合作选择以及技术创新决策的研究还极为少见,且传统模型往往采用一对一的博弈模型假设,未考虑时间因素。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云服务市场与企业的创新发展趋势
第二节 本书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云计算服务业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云服务产业的演进及云生态系统相关研究
第三节 云服务供应链及企业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云计算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基础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计算服务业的演进机理研究
第一节 云计算服务业演进的动因分析
第二节 云计算服务业系统演进的因果关系分析
第三节 云计算服务业演进的流图模型构建
第四节 云计算服务业演进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生态系统渠道角色共生关系研究
第一节 云生态系统的构成及渠道角色
第二节 共生理论模型
第三节 云生态系统渠道角色共生关系分析-一站在阿里云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竞合博弈的云服务供应链合作与技术创新决策研究
第一节 成分贴标签博弈基本模型
第二节 竞合博弈模型
第三节 考虑技术创新投入时的竞合博弈模型
第四节 数值算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动态定价及技术创新的云服务供应链成员决策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第二节 创新成本分担契约模型
第三节 收益共享契约模型
第四节 策略比较及行为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保险机制的云服务供应链风险转移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第二节 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第三节 数值仿真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个人云存储用户的感知威胁及应对策略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个人云存储用户的信任破损与修复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数据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工作与结论
第二节 未来研究与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