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查医生援鄂日记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313229878
  • 作      者:
    查琼芳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最初,查医生用语音发回一段日记,作为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汇报,作为给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作为对担心自己的家乡朋友的统一回应。日记经仁济医院宣传处整理成文后,被广大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的期盼成了查医生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动力。从援鄂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共67篇日记。日记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记录下来在武汉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这是她对自己这段难忘经历的记录。回头看,也是从一个切面对中国抗疫这段历史的见证。。

在查医生的日记里,我很少看到她自己,她记录多是她身边的人和事:查医生的日记不仅记录了医疗团队的努力,她还以细腻的多维视角客观陈述了周围忙忙碌碌的方方面面,她不仅看到了李克强总理来视察后的变化,社会各界捐助的各种补给,还看到了从上海一路不停歇给她们送来军大衣的集卡司机,昼夜加班的后勤人员,贴心的酒店工作人员,虽然很怕但仍报名进重症病房帮忙打扫卫生的志愿者,看到她所在的重症病房不断康复出院的病人……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记录着每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民众为抗击疫情做的点点滴滴。

本书之最。本书是最早援鄂、援鄂时间较长的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写得最完整的日记,一日不落,共67篇。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腊月二十九日晚接到援鄂通知,于大年三十午夜零点钟声中起飞逆行至武汉,查琼芳是这支敢死队里唯 1 的交医女医生。这支医疗队是大家公认最早出发、最少思想准备的一支队伍,是最少有成熟经验参考、最缺防护物资的一批人员,同时也是拯救最危重病患者的一群勇士。

客观真实,有抗疫史料价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传染病医院,通过身在疫情前线的查医生记载的第一首客观材料,如同“探营”,从点到面,勾画出中国抗疫的路线图,从最初的物资紧张、人员紧张,到后方不断增援的医护人员,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人财力增援,从满员的ICU到空床越来越多的CIU,到战疫胜利后,支援的医疗队不断撤离。每篇日记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连续不断的记录,汇聚起来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揭开中国成功抗疫的密码。中国仅用2个月就控制住如此严重疫情,中国这场史诗级抗疫之战在创造了人类抗疫史的奇迹。密码何在?查医生的日记再现了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面对灾难、面对危险时表现出来的义不容辞和善良勇敢,并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构筑起了巨大的中国力量。

这是一部难得的医学人文教育读物。查医生日记曾被全国很多媒体转载,其中传递出的信心和力量,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增援湖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查医生援鄂日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抗疫史料,同时还是一部难得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辅导读物,再现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和无私无畏,让医学生和青年医生在接受医德医风教育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人文叙事材料,并从中感悟医学情怀和医学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查琼芳是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也是这支队伍里交医系统唯1的女医生。


展开
内容介绍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伴着零点的钟声,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参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医生随队前往。在紧张繁忙的援助工作之余,她每天发回一段日记,以抗疫一线医生的视角客观记录了大疫之下中国的举国之战。


展开
精彩书摘

——他原来在公司上班,后来金银潭医院招募志愿者,他就报名了,一个月前来到医院。他做的事情主要是收医疗垃圾,打扫卫生。我问,“你进隔离病房吗?”他说,“要进去收垃圾和医疗废物。”问他害怕吗?他很腼腆地说,“第一天进去的时候怕,后来就不怕了。”问他,“还回家吗?”他笑着告诉我,不能回去,住酒店,吃盒饭,每天来工作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感谢武汉的这些志愿者,在金银潭医院缺乏工勤人员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风险,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不幸的是,她在清晨 7 :30 还是走了。当我打电话通知她的爱人时,一个大男人在电话中哭了……他询问能否见病人最后一面,并且留下妻子的手机做个留念。我不确定在这特殊时期他的要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我很想安慰他,但这时候任何话都很无力,再说下去我的泪水也快止不住了。我只能匆匆挂上电话。

 

——到了武汉后的第一天,他就在“中暑”式穿戴中上了近九个小时的班,一声不吭。回首当初,他说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撑下来的。在我们面前,他从没叫过苦和累,这就是“90后”的担当吧。

 

——烟草专卖局的建筑很漂亮,门口的两位同志看到我和周医生在大门口徘徊,问我们是哪里的,我们回答说是上海医疗队的。其中的一位同志立即向我们鞠躬说谢谢,我们连忙回答,“不谢不谢”,说完不好意思地赶紧往回撤。

 

——下午的酒店大堂,一位陆军女队员在钢琴前弹起了《致爱丽丝》。虽然没有多少观众和听众,但是明朗欢乐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爱和远方。是啊,虽然有时繁忙紧张,有时沮丧和心痛,但是在抗疫前线的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重症病房有一对夫妻,15 床和6 床,同时感染了新冠肺炎,住进了隔离病房。15 床的妻子病比较重,需要无创通气;6床的丈夫症状相对轻,吸氧就可以了。胆小的15床时刻都需要人作陪,夜间由护士作陪,连上厕所也叫护士站在门外,白天则是6床患者多次过去相陪。今天是情人节,两人坐在一起,虽然没有鲜花,但是一人手捧一个苹果,无比虔诚地请我们的护士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我想,等他们出院了,他们会永远记得今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

 

——8 点半,我们仁济医院的吴文三从隔离病房出来,浑身湿透,头发滴汗。他说,穿上防护服,刚进隔离病房就开始出汗,等6点左右开始给病人抽血等操作时,头发上的汗就不停地滴下来。今天武汉的温度达到23 度,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希望天气不要热得太快,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希望大家平安下班。

 

——另一条发在群里的微信又在提醒大家,援鄂医疗队常用药物调查又在进行了。这是我们的后勤刘老师在统计大家所需要的慢性病用药情况。我们医疗队队员中,有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慢性病患者。后勤老师通过各种办法为大家筹集所需要的药物。

 

——护士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我们帮助病人把姿势放好,然后开始操作,平时简单的操作,没想到在隔离病房这么难,心里有点后悔没有找帮手。找好穿刺点,戴好手套、常规消毒、铺巾……流程熟得不能再熟,可是做起来的感受却不一样。护目镜尽管事先涂了防雾的液体,但还是起雾了(可能我的热量太足了),视野模糊,还有戴着三层手套的手,手指敏感性和灵活度都打了很大的折扣,还得防止针刺伤,一切操作就像慢动作一样进行着。一边操作,一边还得安慰病人: “你看,我这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你看我一针筒一针筒地往外抽,可是却啥也看不到,其实,我抽的是气体,你胸腔里的气体。”(我心里还藏了一句话,姐抽的不是气体,是病毒)。干完活,给病人固定好,叮嘱好注意事项,我全身已经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