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没法不爱——中国律界公益责任与梦想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2029796
  • 作      者:
    律新社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法律人的公益故事,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爱心、一种回报、一种奉献,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公益行为改变了传统思维,平衡了社会利益,完善了社会治理,促进了社会进步。

从2016年起,律新社连续三年发起主办了三届中国律界公益论坛,并联合多方发布了三个中国律界公益榜单。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律界公益故事,最终有了眼前这部洋溢爱心、充满真心、彰显初心的中国律界公益纪实著作《没法不爱》。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彰显爱心、奉献爱心、讲述爱心的律师,都是最美丽的律师,这样的律师确实没法不爱……


展开
作者简介

律新社是全国领先的法律服务行业新媒体,于2015年8月1日上线,专注于法律服务行业资讯采写、市场调研和品牌服务,致力于构建法律服务业的资讯数据库。目前已经建成采编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视频中心、活动中心、出版服务中心等,拥有微信、微博、网站等全媒体,四年来累计有数千篇原创文章发布,累计达千万级别传播量,多次获得全国律师行业以及上海律师行业“好新闻奖”和“行业贡献奖”。


律新社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在全国连续四年举办新兴法律服务业论坛,引领法律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交流;在全国连续三年发布法律服务业公益榜单,推出多个社会责任报告,引领行业公益新风尚。


律新社所属的上海法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全国*家专注于法治文化产品开发制作与法律服务机构品牌塑造的文化传播机构,是上海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单位。目前已与全国多家政法机构、协会组织、律所、律师团队、高等院校、媒体机构等开展各类传媒和品脾服务合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79年到2019年,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年。四十年栉风沐雨,中国律师成长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方面也有很多贡献和担当。

从2016年开始,律新社联合多方力量,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中国律界公益榜单和公益论坛,广泛收集并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令人感动的律界公益事迹,为中国首部律界公益纪实著作《没法不爱——中国律界公益责任与梦想》的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忠实记录了中国数十位律师的公益情怀与数十家律所或机构对公益模式的探索,描绘了中国律界数十年的公益足迹和法律人的深情大爱。这些法律公益探索对助力法律公益事业,推动法律公益服务,履行律界社会责任,有着实实在在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媒体推荐:

吕红兵:为“中国律界公益红皮书”喝彩!

作者丨全国律协副会长 吕红兵

《没法不爱》,是完整记录中国律界公益实践的首部专著,是律新社创办五年庆典的献礼力作。

这本书的封面是红色的,我想因为它是由中国律师以真心写成、律新社用真情著就。于是,这本书堪称名副其实的“中国律界公益红皮书”!

“没法不爱”,这个名字真好。我理解,这里的“法”有四层含义。

首先是“办法”的“法”,即没有办法压抑的爱、无法控制自己的爱,这是激情燃烧使然,这是情怀驱动使然。


其次是“章法”的“法”,这种爱是有章法的、成体系的,有思考、有行动,有聚焦、有升华。与其说是奉献他人,不如说是造就自己;与其说是发挥作用,不如说是践行使命。

然后这也是“法律“的“法”,《律师法》所说的“三个维护”,富含律师的职能和作用,强调律师的责任和使命。而这种责任和使命,正是对“公平正义”的大爱。

最后这个“法”也是一种“效法”,《没法不爱》中所讲述的一个个爱的故事,值得我们所有律师去学习,值得整个律师行业去弘扬,从而使得律师队伍更具有温情、律师行业更能够长青。


疫情当下,我们可以在“没法不爱”中加一个“更”字:没法不更爱!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给我们律师带来了一场愿不愿奉献爱、可不可展现爱、能不能弘扬爱的大考。回一回首、复一复盘、总一总结,可以这样说,律师们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可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此番战“疫”,是“医疗之战”,也是“法律之战”。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强调的:“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而我们广大律师,乃匹夫有责,当义不容辞,定横刀立马,以立功,且立言,而立德。


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国家的一个公民,律所与律师们为疫区捐资助药;另一方面,向自己行业在武汉的同仁们送上温暖,并以这种温度互助整个律师行业。而且,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以独特视角,为党和政府依法抗“疫”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作为法律人,律师们虽不能如医务工作者上火线攻城拔寨,然奋起在大后方摇旗呐喊,以自己的一支笔、一页纸、一张屏,分析时事、解读法律、论证规则、传播政策,为政府、为企业、为个人,提供律师咨询,送上法律帮助,宣传法治精神,字里行间闪烁着律师的智慧、彰显着律师的专长、浸润着律师的情怀。


感谢律新社,感谢王凤梅!他们是中国律界公益的关注者、记录者、研究者,同时又是中国媒界公益的探索者、实践者、建设者。他们是媒体人,也是法律人;是法律媒体人,也是媒体法律人。当我们说到中国律师行业的时候,不应仅仅强调46万名律师,还应该特别提及为46万名律师鼓与呼的法律媒体人,这是中国律师事业赖以发展与发达的不可或缺者、无法替代人。正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祝愿这本“中国律界公益红皮书”,一路飘“红”、“红”得发紫、千“红”万紫!

                                  吕红兵2020.4.9


展开
精彩书摘

律界“公益奥斯卡”的前世今生


 


公益已成为律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这是一个行业发展与完善的重要信号。


2019年10月23日,司法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司法部出台的关于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的第一份专门性文件。《意见》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并完善公益法律服务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律师评先评优挂钩。消息传来,律新社编辑部一片欢呼,律新社持续推动律师公益宣传,这次有了行业公益“最高指示”,不仅是对律师公益行动的认可,也是对宣传律师公益行动的认可。




作为中国领先的法律服务业新媒体,律新社2015年成立时,就将推动法律服务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新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在采集发布法律服务业资讯的同时,坚持开设 《律界公益》 专栏,弘扬律界正能量。从2016年起,律新社连续参与主办三届中国律界公益论坛,并联合多方发布三届中国律界公益榜单,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律界公益故事,组织探索律界公益模式与评价标准,并于今年初推出了中国首份公益法律服务指南,在律界掀起一股做公益、爱公益、传递公益的浪潮。公益故事评选投票点击量累计破百万,全国数百家律所数千名律师的优秀事迹得以广泛传播,榜单奖项也得到各地律协的高度认可。颁奖盛典隆重而温馨,各路大咖云集,被誉为律界“公益奥斯卡”。




作为一家新媒体,为何乐此不疲地持续宣扬法律人的公益故事?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坚持缘何感动百万公众?三年磨一剑取得了哪些成效?这一切都要从那份“初心”说起……


 


初心:公益不分高低,助人就有意义


什么是初心?初心即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本源和出发点。


律新社的创始团队多是传统政法媒体人,对社会公益原本就有很深的情结。创立律新社本身就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律服务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崛起。


40年来,中国律师业得到长足发展,从1979年到2019年,律师人数从200多人到46万人,律所从70多家到3万多家。自2012年开始,律师人数一直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17—2018年,全国律师人数增长5.8万,增幅近16%。根据司法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目标,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预计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4.2名。按此规划,以2018年的5.8万名为起点,2019—2022年全国将保持平均每年新增5万名律师的高增速。




法律消费习惯正在培养形成,而法律服务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对接一直是个社会问题,找律师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充分解决。在专业服务业和社会公众之间能否搭建一个有效的桥梁?此前已有十几年政法采访经验的王凤梅一直在思考,欣逢微信号新媒体刚刚兴起,2015年8月1日,王凤梅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在上海创立全国首个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律新社”。


“传递法律元素的新闻解读,连接法律人和需要他们的人。我们希望通过新型传媒,记录传播法律服务业内的创新动态,增强行业内信息的互动和流通,同时也能让业内外及时了解法律服务行业的变化,让公众了解法律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明晰怎样的法律服务最匹配自己的需求。只有透明化的信息,才会根本解决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痛点和瓶颈——信任。”


“如果我们这些专业信息采编人员还找不到合适的律师,那普通老百姓不是更难?”王凤梅决定以“律新社”为平台帮助公众去找“好律师”。




在采编法律服务业资讯中,律新社发现,中国法律服务业中有很多专业人士和组织具有浓厚的公益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免费咨询,还是为蒙冤者奔走维权;无论是化解重大突发矛盾,还是帮扶弱势群体……这些善举虽然无法“明码标价”,但体现了法律人的情怀,彰显了法治的温度,给前行者予力量,给悲观者予希望,让受助者真正感受到了司法获得感,让施助者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律新社一直认为,这些公益之举值得传播和推广!在国外一些商业评级机构以创收和规模对国内律所进行排名的背景下,一个以社会责任为主要考评的公益榜单可以成为另外一种参照评价指标。在律新社看来,宣传好人好事并非为了“沽名钓誉”彰显名声,而是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理解公益、投入公益,从而福泽更多受助者,这也是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做公益不在于你奉献多少,而是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即公益不分高低,助人就有意义。




2017 年,律新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联合多家机构,推出“首届法律服务公益论坛暨2016年中国律界公益榜单发布仪式”,组建专家成员组,首次在全国推出“律界公益指数”,来自全国数百家律所的律界公益故事汇成一幅幅感人的画卷,开启了一场法律服务行业的公益盛事。




在颁奖盛典上,首次推出全国律师社会责任论坛的上海市徐汇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和为农民工、未成年人维权的北京致诚公益律师团队双双荣获“最具影响力大奖”;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金诺律师事务所获得“最佳公益基金奖”……中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文骏讲述了自己“痴迷”公益,是源自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国好人”、安徽省铜鼎律师事务所冯霞律师讲述了自己失去孩子后更理解了失独家庭,投身公益后的她更深深认识到公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些故事不仅感动了在场嘉宾,也让更多人通过媒体认识到了律界公益“富矿”,更由此开始了每年一度的“律界公益奥斯卡之约”。




2018年3月,律新社参与主办了“2018第二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法律服务产业十大感动公益故事颁奖仪式”。数据显示,2017法律服务产业十大感动公益故事网络投票,截至2018年3月6日,74个公益故事的访问量达174万,共计32万余投票。




通过评选十大故事,让律界公益事迹更有可读性,传播面更广泛。大家在现场听到:盲人律师金希如何为弱势群体守护光芒、“从小想成为女侠”的律师张玉霞用心呵护被性侵女童的权益、郑祺律师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当这些公益故事入选《2017中国法律服务产业公益发展报告》,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时,律界公益事迹和奖项再度刷屏!


岁月不居,时间永进。2019年3月16日,律新社与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了“第三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暨2018界公益榜单颁奖活动”,致力于律界公益倡导和推广。


“2018律界感动公益故事及事迹”评选活动历时近两个月,自2019年1月19日启动以来,从线上征集、网络投票到线下专家评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多个省市的律所、法律科技机构的法律人发来的数百份公益故事参评,累计近百万点击转发,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最终,组委会评选出“2018年度十大公益法律服务奖”“2018年度公益活动组织奖”“2018年度行业公益贡献奖”“2018年度公益人物奖”“2018年度优秀公益项目奖”和“2018年度公益爱心奖”六大奖项榜单。




这些故事中,有13年坚守推动错案纠正的庄卓律师,让法治之光照亮无声世界的手语律师唐帅,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不懈推动常州“毒地”案解决的吴荣良公益律师团队,还有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创——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的成立……


三年来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见证了律界公益蓬勃生长的历程。让公益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法律人勇于担当,责无旁贷,这个群体带来的“公益磁场效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公益故事的征集,还是现场大咖论道,大家对律界公益的认知,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公益慈善,法律人的公益更显出其专业独特之处。




 


首次披露第一份律所社会责任报告出炉始末


 


2019年,距离2009年出品中国第一份律所社会责任报告10年后,52岁的吕红兵接受律新社专访时感慨万千: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使命。


国浩律师集团是经司法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集团化律师事务所。吕红兵至今记得1998年在司法部领导支持下成立时的殷殷深意,就是要用组织的力量支持建中国自己的大所,当然也要带头履行中国律师的社会担当。




怀揣梦想,不辱使命。2008年,正值国浩10周岁。从1993年开设全国首家以证券业务为主攻方向的万国律师事务所,到1998年与北京、深圳两家律师所联合组建国内首家律师集团——国浩律师集团,埋头苦干10年,国浩律师集团各地分所纷纷加盟,业务蓬勃发展;这一年,42岁的吕红兵刚卸任上海律协第七届会长,之后当选为全国律协副会长。作为最年轻的省级律师协会会长,吕红兵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思考行业作为与发展方向。这些过往的积累,让他对律师行业的地位和价值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考。




彼时,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刚刚兴起,1997年,国际社会责任组织(SAI)制定并发布了适用于全球的SA8000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随着我国加入WTO,这些生产守则需要对我国出口企业认证和审核,使我国很多企业在出口时遭受到贸易壁垒,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于是,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ISO26000的开发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国际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关注与热烈讨论也使得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迈向新阶段,国浩所在为企业服务中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开始关注思考相关社会责任。




国内外理论思潮的影响之外,1993年《公司法》首次颁布,到2005年《公司法》修订,第五条把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规定到公司法中: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律所虽然不是企业,但同是社会生活的细胞,也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吕红兵回忆道,律所社会责任报告不是凭空而生。在这样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决定撰写社会责任报告,既是对国浩的检视和回顾,也希望能对律师行业产生引领和示范作用。


2009年,国浩发布了中国律师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度国浩律师事务所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汇集了国浩2008年度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资讯,系统反映了国浩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所做的法律服务,集中体现了对客户、对监管机构、对行业、对员工等相关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实绩。此后,国浩每年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在中国律所中至今是唯一一家,国浩人以实际行动为“策国者浩”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国内唯一手语律师的诞生


 


在当手语翻译的数年间,唐帅发现聋哑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他曾目睹过手语翻译人员,当着警察的面向聋哑人勒索钱财,如果不付钱,翻译将颠倒黑白;他也曾见过翻译人员因为不懂法律术语,一个手势差之毫厘,意思也谬以千里。


唐帅说,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因为它关乎聋哑人是否能跟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20岁时,他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学习法律,为广大聋哑人提供手语咨询、生活帮困服务、法律咨询及普及法律知识,帮助聋哑人群体维权。2012年,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一名专职律师。结合手语特长,“能给聋哑人打官司”成了他最大的工作优势。2015年8月,唐帅在大渡口区成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全年24小时都有人值班,全身心投入到为聋哑人打官司的事业上。




与其他人办理案件不同的是,唐帅在和案件当事人(聋哑人)沟通时,没有对话,只有动作,只有手势、眼神和表情的交流。只见他双手如蝴蝶般灵活优美地舞动着,旁边的聋哑人会意地看着他的手,时而比画,时而竖起大拇指,时而又在纸上写着什么……一次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后,当事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证明了沟通的成功。“像这样的沟通已是家常便饭,花费的时间几乎是正常人的两三倍。”唐帅说,“但正是因为这种挑战,才让我有了一些回馈社会,回馈残疾人士的满足感。”




慕名而来的聋哑人找他帮忙,他都会竭尽全力,将爱凝聚在指尖,用手语做他们的“助听器”,帮他们维权。渐渐地,慕名找他帮忙的聋哑人越来越多。据唐帅介绍,仅2018年,全国各地的聋哑人,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前来律所报案的人数就已经达到5万人。很多聋哑人觉得无法与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有效沟通,专程前往唐帅的律所报案,唐帅再组织人力整理相关材料和证据,转交给报案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完成报案,这是一件极为繁重的工作。


展开
目录

序言一 刘桂明

序言二 王凤梅

第1章 初 心

第2章 感 动

吕红兵:中国律师社会责任文化方兴未艾

庄  卓:13年坚守推动错案纠正

郭二玲:“断臂维纳斯”律师的大爱

金  希:中国首位盲人律师眼中的光明事业

佟丽华:代表中国发出法治公益的声音

唐  帅:让2700万聋哑人都能讨“说法”

刘红宇:对公益的爱,已深入到我的骨子里  

吴荣良: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马  兰:十年边疆法援路,执着善意与公正

杜伟:做一名“较真”的公益律师

高明月:倾力开创中国慈善信托 3.0 时代

郑世红:为绿水青山“讨说法”即最大公益

李晓茂:种下法律的种子

 

第3章 笃行

盈科:最高使命坚守“无公益不盈科”

大成:27 年肩负责任担当,公益贡献超亿元

中伦公益基金会:专业公益,使命所在

君合:诚明一致,推崇大爱

六和所: “六人合一”济天下

海普睿诚:公益大道,无问西东

博和:有一种情怀 ,叫用专业做公益

明炬:方舟济世事,公心聚四海

海华永泰:新海派大所必有社会担当

瀛泰:有一种温度,来自法律人

路漫律师品牌机构:谋小善而积大成

松江区法学会:巧搭平台,培育“法律公益”土壤

四维乐马:以梦为马,领航公益

申蕴和:精品公益所发展之道

申房律所:痴心不改的“房律师”孙洪林

亿诚:从“较真”维权到“韧性”公益

新闵所:律师信访 ADR“五全机制”,巧将义务变业务

德恒上海:“无为”公益,德行天下

上海律协社会责任促进委员会:引领行业公益风尚

联合所:谈笑有鸿儒,公益有白丁

泽大:护公平正义,树风骨递美好

易和所:致力“顶层设计”,让阳光普照大众

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让法律普惠,让爱升腾

保华所:探索法律科技新公益模式

融孚:发自肺腑之音“在益起”

律佑法律服务中心:业委会朋友圈里的“法律顾问”

 

第4章 足迹

陈乃蔚:为受暴力侵害的孩子撑腰

冯  霞:安徽省首位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女律师

李  静:坚定做“女童保护”志愿者

李  莹:做弱势妇女儿童背后的守护神

罗  洁:用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

叶  飞:“亮眼”工程创新校园普法模式

张  巍:365天无休,为侨服务二十载

张玉霞:“抢孩子”,只为撑起保护伞

复  恩:为公益组织提供专业支持

金  茂:我们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撑起法律伞

雷诺所:“模法师”的故事

李小华所: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发展有深意

良  佐:党建引领律师责任担当

浦东女律联:爱心、专业成就更完美的公益

徐汇区律工委:推出中国首个律师社会责任论坛

盛  廷:律所基因里写着“扶弱济困”的密码

泰和泰:大所公益,当仁不让

天驰君泰:让先心病困境儿童重获“心”生

通力所:建公益团队,长期结对帮困

维德中心:建立志愿律师法律服务运行体系

云南援边所:让边疆困难群体感受法律温度

震旦所:40年坚持律所公益品牌

中夏所: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

瀛  和:建立律师博物馆,展现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进程

 

第5章 金言

后 记

附录 律界公益图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