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第三辑)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2028768
  • 作      者:
    马军,将杰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上海史研究方面,熊月之等学者就曾指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研究不均衡的问题。尽管法租界在上海近代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在学术领域,上海法租界的专门史研究并不深入。有学者表示,受限于语言以及资料获取的难度,学界对上海法租界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在上海公共租界之下。上海保留下来的法文档案和资料很多,但上海精通法文的人实在太少,而通法文又从事上海史研究的人几乎“凤毛麟角。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法租界史与上海城市史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军,1969年11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史。主要成果有:《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合著,1999年)、《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1946—1953年)》(合译,1999年)、《泰西新史揽要》(点校,2002年)、《1948年:上海舞潮案》(著作,2005年)、《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传略》(编著,2005年)、《近代中国高校校歌选》(编纂,2006年)、《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著作,2006年)、《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合译,2009年)、《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著作,2010年)。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自第一辑创刊以来,得到学界肯定,并受到不少学者关注和支持。本书为第三辑,主要收录了和上海法租界有关的专题论文、史料和口述等。研究主题包括都市文化、社会管理、学校教育等。有些史料为首次披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改革开放40年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侯庆斌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经受西方文化洗礼的通商口岸,其华洋杂居一市三治的独特面貌,造就了多元繁复的城市历史与文化。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史研究逐渐成为显学,吸引了历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和建筑城规等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兴趣,海内外成果丰硕,蔚为壮观。已有学者不断对近30年海内外中国城市史和上海史研究进行过梳理和反思,兹不赘述。本文仅检视中文学界上海法租界历史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以期对上述讨论有所补益。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扼要回顾

晚清西人游记中已经记录许多对上海法租界的观感,19世纪末相继出版了于雅乐的《法国人在上海(1853—1855)》和福威勒的《上海法租界纪事》,可能是最早一批有关上海法租界历史的专著。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租界作为列强攫取中国主权的例证而备受关注。它的存废引发了多种讨论。英美侨民控制下的公共租界工部局为维护租界制度,极力宣扬其存在的合理性。中国学者则将之与废除治外法权相联系,揭露租界当局尊洋抑华,以及列强肆意蚕食中国司法主权的事实。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些兼具史料价值和研究意味的上海法租界史专著,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梅朋、傅立德合著的《上海法租界史》和库尔蒂的《上海法租界研究》。两书均援引了大量法租界公董局和法国外交部的一手档案资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从内容上看,这些著作皆可归为“侨民书写”模式,如梅朋和库尔蒂均曾在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任职,傅立德曾任法国旅华商会秘书长等,他们书写法租界制度演变的历史,旨在表彰法国人在远东拓殖经营的艰辛与业绩。此外,法国在华官员和法律专家撰写的国际法和中外关系史著作中,也对上海法租界的历史有大篇幅介绍,如晚清时期法国驻沪副领事德莫朗撰写的《治外法权与外国在华利益》和《外国人在华的条约权利》,商法和比较法专家兼国民政府立法顾问爱斯嘉拉编著的《外国人在华权利与利益》和《中国与国际法》。除上述专著外,1932年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陆续编纂了一批资料和研究成果,其中涉及上海法租界的部分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档案的开放和研究范式的转移,上海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相当长时间内,有关上海法租界史的讨论相对较少,或是局限于以新修方志为代表的“乡土历史”叙事,或是湮没于上海历史或租界史的宏观表达中,鲜有专论和专著。其间最值得一提的大事件,即梅朋、傅立德所著《上海法租界史》中译本于1983年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倪静兰先生流畅的译笔,缓解了学界因法语能力不足和法文史料难以获取造成的研究障碍,极大地推动了此后上海史的研究。近40年上海法租界史研究可择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政治外交史领域

在革命史观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历史叙事中,小刀会起义不仅是上海租界经历的第一次近代中国的内战,而且对租界社会结构和基本制度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江天岳利用法文史料,着重讨论了法军和小刀会起义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清法关系从对抗到合作,进而发展成“借师助剿”的经过,补证了相关史实。除小刀会起义之外,发生于1874年和1898年的两次四明公所事件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已有的讨论多以宁波同乡组织与法租界公董局的地权纠纷和卫生观念冲突为中心,将该事件解读为地方精英的抗法维权。葛夫平将1898年上海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置于甲午战争后列强划定势力范围这一背景中,考察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得失。她认为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并非近代市政建设与落后的国民意识和风俗习惯之间的矛盾,而是当时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利用“地方外交”和“以夷制夷”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为中央政府减压的目的,抵制了法方的一些侵略要求,使得法国政府最终放弃浦东和南向的扩界图谋,但“地方外交”和“以夷制夷”策略作用有限,无法实现清政府的愿望,反而使清政府的外交显得进退失据,最后落得被夷协谋、得不偿失的结局。


近年随着新革命史研究的升温,中共建党与上海法租界的关系成为新热点。针对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原因,苏智良、忻平等学者认为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都市的上海,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最适宜的地理环境。以上海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阶级觉悟的提高,为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上海发达的媒介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熊月之则另辟蹊径,从知识人居所、活动范围和交集网络出发,认为与公共租界相比,法租界规划合理,环境优雅,适宜居住,人口密度低,地处城郊边缘,一方面吸引了文化精英,另一方面也便于革命宣传活动的展开。作为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上海工人运动受到学界关注。莫庆红以1930年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工人罢工为例,探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排除“左”倾路线,采取公开合法手段利用敌人之间矛盾策动罢工的历史经验。邵雍分析了1935年法租界人力车夫和罢工的原因,将之归咎于法租界新的车辆登记制度限制了车夫人数,后者迫于生计和车商合作抵制租界当局。中共并未抓住时机在工人中开展组织活动,在此番罢工运动中的实际角色不宜高估。


(二) 租界制度史

尽管前人对美国学者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进行了许多深刻的反思,其洞见和不见也广为学界所知,但仅就租界史而言,“冲击回应”理论无法轻易绕过,并仍然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使得西方制度在租界中的移植和上海地方社会的因应成为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台湾学者吴圳义和陈三井较早利用中外档案和法文报刊资料研究上海法租界的市政制度,尤其关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的制度差异,以及法租界华人参政问题,意在揭露租界当局蚕食中国司法主权和租界内的华洋不公。年轻一代学者利用法文资料对西方制度在上海法租界中的移植效果给予了更多关注,如侯庆斌比较了晚清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和法租界会审公廨在司法权限上的异同,揭示了大陆法文化对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司法实践的影响;朱晓明讨论了从晚清至抗战前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章程、制度、人事任免和警政;赵伟清和郑潇对上海法租界传媒审查制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报刊、印刷品、广播、电影等;任轶关注了西方医疗体制在法租界中的移植,讨论了法国政府和天主教会在医院建设、医疗资源和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博弈。


(三) 社会史领域

以青帮为代表的旧上海黑社会势力以法租界作为重要活动据点,因其涉足毒品犯罪和地方政治而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苏智良分析了旧上海地方帮派的信仰、文化、生活方式、联络手段和活动特点,试图从近代上海三界四方多元异质社会中寻找黑社会势力滋生的土壤,揭示了近代上海繁荣发展背后的阴暗面向。在城市犯罪研究方面,蒋杰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法租界道路和街区为单位,讨论城市犯罪率和街区布局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商业功能和空间环境,表明地近干道和里弄结构是诱发盗抢犯罪的主要因素。借助量化的方式,蒋杰还对抗战期间上海财产犯罪数量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日常生活史领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军研究员和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东亚学院安克强教授联合主持的“战争塑造下的上海”项目已有成果面世,如马军有关战时上海租界当局设置铁门的动机、效果和铁门的位置做了细致的考证,并揭示铁门对华洋居民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和由此激发的华洋矛盾。西方异质文化对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的塑造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苏智良和江文君以上海颇负盛名的法国公园为例,揭示了法国公园所承载的“现代生活”超越了地域和民族所限,反映了上海与世界的大融合。此外,江文君以交通工具、咖啡馆、电影院等西方物质文化移植为例,分析了现代生活方式对上海租界华人日常生活的塑造。


法国侨民在沪活动也受到研究者关注。苏智良讨论了抗战期间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建立难民区的经过,他开辟的救助难民的“上海模式”被中外各方接受,推广到南京、汉口等地,推动了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成了战时保护平民的国际共识。曹胜梅分析了晚清法国商人在上海的经营活动,修正了学界对法国侨民重传教而轻商业的刻板印象,认为尽管法商实力和影响力不及英美商人,但是在艺术品和高档消费品的经营上独树一帜。牟振宇等人还原了晚清时期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的在华活动,面对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法租界的冲击,爱棠不仅捍卫了租界的独立性而且完善了城市基础建设和市政法规,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蒋杰研究了“二战”期间“自由法国”运动在上海的活动,作为最早投入这一阵营的海外侨民组织,旅沪法侨中的“自由法国”派在“自由法国”运动从兴起到取得最终胜利的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此外,这一运动看似只是法国与法侨社会的内部事务,但在战时上海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其形成、发展与兴衰受到政治、外交以及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


展开
目录

专题研究1

改革开放40年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侯庆斌 / 3

上海华法交界处东部37道铁门的形成及后果(1925—1932年)马军 / 14

法国碑铭学院嘉尔业基金资助杜特列中亚考察团始末王冀青 / 42

 

都市文化57

上海法租界越界筑路与区域城市化——以东平路街区为研究对象(1913—1949年)王小雅 / 59

“花厅夫人”在上海裘争平 / 74

 

社会管理85

上海法租界监狱研究徐家俊 / 87

上海法租界媒介管理的司法实践——以法租界领事法庭为例郑潇 / 106

 

口述历史117

萨坡赛和喇格纳——说说上海法租界的两所小学董鸿毅 / 119

中法文化交流先驱徐仲年教授简介及作品目录徐大荧 / 128

 

新史料159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文公报》概况章斯睿 / 161

上海法租界席涤尘口述盛魁整理 / 167

 

文献目录175

《上海法租界纳税华人会会报》目录劲草录入整理 / 177

上海《法租界纳税华人会会员录》(二)陆烨整理 / 189

 

学术动态247

从传说到近于真相——读张英伦的《敬隐渔传奇》王细荣 / 249

法国殖民史学会第44届年会综述任轶吴子祺 / 253

多元视野下租界史研究的推陈出新冯钰麟 / 258

在《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第2辑首发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20日)马军 / 26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