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困学集:王廷元史学论文选
0.00     定价 ¥ 49.9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7639317
  • 作      者:
    王廷元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廷元(1934—2011),安徽霍邱人。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沈阳师范学院(现沈阳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任教,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明清史、徽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廷元先生一生学术成果颇丰,在明清史、徽商研究等领域成就显著。撰写《顺治帝与清初的“法明”政策》《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分别发表于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出版独著、合著、主编、参编著作近十部,其中《清史简编》获辽宁省优秀图书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徽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困学集:王廷元史学论文选》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廷元先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汇编,内容主要分为明清史研究、徽商研究两大部分,共20余篇文章,包括《略论明代辽东军户》《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等。王廷元先生作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徽学研究开创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当时开创性的研究;作为明清史研究者,其研究成果在当时学术界颇具影响。
  《困学集:王廷元史学论文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徽商、明清史进行研究,充分显示了作者在治史过程中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困学集:王廷元史学论文选》:
  明清数百年间,徽商一直是江南棉布收购、染色、运销的主要经营者。因此他们的活动就不能不给江南棉织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徽商的活动促进了江南棉织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主要是作为农家副业而发展起来的。广大贫苦农民,在官税私租的重压之下,不得不藉纺纱织布以弥补生计不足。他们资金短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贮备都很不足。因此,他们只有用自己的产品及时地换得棉花和粮食,才能维持其小生产的运转。徽商资本雄厚,人数众多,遍布江南城乡各地,与棉织业者的接触面甚广。不但可以及时地收购棉纱、棉布,而且可以随时向广大棉织业者提供棉花和粮食。明清时期,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以棉花、棉布、粮食贸易为主的市镇,在这些市镇中,徽商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时徽商的聚散竟直接决定着市镇的兴衰。如嘉定县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遂衰落”。可见“无徽不成镇”之谚,在江南棉织业市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这些市镇把江南广大棉织业者同遥远的市场联系起来。使他们生产的棉布得以运销四面八方,而他们需求的生产生活资料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供给。这就为江南棉织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丁有利条件。
  其次徽商的活动促进了江南棉织业技术的提高。徽商在收购棉布时为保证所收之布便于行销,特别注意布的质量。在他们开设的字号、布庄中都有专司“看布”的人员,负责检验布的质量。在布商的严格挑选下,棉织业者不得不“媚贾师以如父,幸而入选,如脱重负”。这实际上就是由徽商把市场信息及时地转达给生产者,使他们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改进棉布质量上精益求精。如南翔镇所产之扣布“光洁而厚,制衣被耐久,远方珍之。布商各字号俱在镇,鉴择尤精,故里中所织甲一邑”。前文所述的钱门塘布也是由于徽商广为推销,才使这种布名声大振,于是外冈诸镇“多仿为之”。
  第三,徽商投资于棉布染踹业,有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在徽商开设的字号中,布商与染工关系的性质目前虽不甚清楚,但据碑刻资料的记载,布商与踹匠的关系则确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了。正因为徽商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有可能在棉布染踹业中建立起年产色布百万匹的大规模生产,从而满足了全国市场对色布的需求。这对提高棉布的销售量,促进江南棉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徽商对江南棉织业者的盘剥极为残酷,使之陷于极端贫困之中,这就妨碍了棉织业技术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徽州商人利用封建牙行制度把持江南棉布收购市场,尽力压低棉布的收购价格,牟取厚利。每当青黄不接之际,贫苦农民急需以布易米,而狡驵牙侩们却乘人之危,压价收布。农民“三日两饥,抱布入市,其贱如泥,名日‘杀庄’”。在徽商最活跃的嘉善县,“荒年米贵,则布愈贱,各贾乘农夫之急,闭门不收。虽有布,无可卖处”。徽商在低价收布的同时,又操纵棉粮价格,盘剥小生产者。典商、囤户往往勾结一气大搞囤当活动,当棉、粮收获之际,囤户藉典铺资金的周转,乘贱收购大批棉、粮,待价而沽,致使“小民一岁之收,始则贱价归商,终仍贵价归民,典商囤户坐享厚利,而小民并受其困矣”。徽商以贱买贵卖为手段,从两头盘剥棉织业者,使他们只能在饥饿线上辗转求生,而无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江南棉织业的生产效率仍然十分低下,其纺者每日不过成纱四五两,织者每日不过成布二三丈。江南棉织业这种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徽商对棉织业者的盘剥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江南棉织业技术长期得不到提高,就使它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难以维持下去。
  ……
展开
目录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
徽州典商述论
略论徽州商人与吴楚贸易
明清徽商与江南棉织业
徽商与上海
论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的劳动收益及其经营形态
论明清时期的徽州牙商
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
论徽州商人的义利观
徽商从业人员的组合方式
徽州海盗商人胡胜
试论皇太极重用汉官的政策
略论明代辽东军户
“三饷加派”考实
试论人心向背与明末辽东战局
顺治帝与清初的“法明”政策
论清代蠹吏
论王夫之的理欲观
论王夫之的理欲合性说

后记
编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