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前“车”之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探索
0.00     定价 ¥ 1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149501
  • 作      者:
    赵英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回首来时路,是中国汽车产业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四十年!

本书作者是我国汽车产业研究的权威,也是产业经济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我国汽车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还展示了围绕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论争,为公众理解汽车产业政策的形成、汽车产业的开放进程,提供了参考。另外,本书对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借鉴意义也有深度分析。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获得认识与分析汽车产业发展的理论观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对认识和理解中国汽车产业大有裨益。


展开
作者简介

  赵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窒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任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安全战略、产业经济。单独撰写、主编著作15部,参加撰写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学术奖2项、省部级学术奖1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是我国汽车产业研究的权威,也是产业经济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我国汽车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还展示了围绕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论争,为公众理解汽车产业政策的形成、汽车产业的开放进程,提供了参考。另外,本书对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借鉴意义也有深度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车”之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但我认为要使我国经济进一步面向世界,使我国汽车工业成为面向世界的工业,还必须打破一个束缚人头脑的观念:对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狭隘理解。根据这种狭隘的理解,我们就必然围绕国内市场的需要发展生产,经济的外向发展只能是国内经济活动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整个经济机体内在机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完全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经济越发达越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随着我国经济日益成长、成熟,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可能在一国经济范围内来满足。这几年汽车工业如没有进口钢材作补充,也不可能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国际经济交往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进一步说要有钱,要有赚钱的工业和赚钱的工业品。这样,从国际范围也必然加剧了我国国内工业的专业化和调整,这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必然趋势。国务院领导对我国某些地区提出了按“贸一工一农”、从世界市场需求来安排发展的战略设想,表现了我国政府的改革气魄。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在某些行业中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目标来发展,汽车工业就是如此。
  第二,从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来看,汽车工业也应当面向世界,“走出去”参与竞争。
  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在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伊始,就把眼光放在打进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从本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看(尤其是铁矿和原油),如按以油定产的论点,日本就不能发展汽车工业了。但由于他们把汽车工业置于国家整个对外发展经济战略之中,仍然成功地发展了汽车工业。今天的日本以进口原油开动本国保有的3000多万辆汽车,而这一切的实现,却又来源于汽车的大量出口。
  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没有不积极参加世界竞争的。激烈的竞争,迫使它们不得不在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业组织管理上下功夫。我国汽车工业也必须走这条路。
  第三,从当前新的技术革命的角度看,我国汽车工业及时向外发展也是必要的。
  目前发达国家有把汽车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但应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业并非“夕阳工业”。我个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勃起,退到了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地位,但绝不是正在衰亡,而是正处于“换羽”阶段。这种“换羽”从产品上看正在使汽车产品日益变成机电合一的产品。大量先进电子设备应用于汽车之上,使汽车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跟上了时代潮流。从生产装备上看,机器人和柔性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劳动成本高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原材料看,用于汽车的各种节能、节材新材料不断出现。从上面的分析看,汽车工业非但不会成为“夕阳工业”,相反还有可能为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产品提供市场。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汽车工业所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要消失。新技术革命使时间差相对拉大,将来五年的差距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0年。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机,使汽车工业成为外向性的工业,否则将被抛得更远。
  第四,从第三点看,我国汽车工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然把引进技术、引进外资作为重要手段。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看,有效引进外资是提高汽车工业水平的一条捷径。尤其是合资,更能及时引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思想再解放些,甚至可以允许外资来我国独资建厂。引进外资就必然使汽车工业面向国外市场。我们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时,必然要面向国际市场。在使汽车工业面向世界时,应自己积累实力、积累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第五,从国内市场看,当前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向外发展的大好时机。
  国内市场上汽车严重供不应求,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汽车工业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市场保护的条件下产生松懈思想,不注意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改进产品,只满足于质次价高的老产品,忽视产品的换代。实际上国内许多原来经过规划搞专业化生产的厂家,又恢复了老汽车产品生产,许多企业忙于生产、提高产量,对产品的换代不感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目前汽车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要考虑产品的出口。国内市场的需求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过去人们常常讽刺的我国轻工产品“出口转内销”现象,正是这种外向性生产,促进了产品改进换型,改变了国内市场上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现象。汽车工业也是如此。从现在起就力争把一部分产品打出去,有利于改进产品,有利于在竞争中提高制造水平,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
展开
目录

上编 政策与理论

试论我国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的第二次革命3

试论乡镇企业发展与我国汽车工业之关系11

建立企业财务公司解决大企业集团的资金不足问题16

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问题探讨19

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与我国汽车工业28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研究31

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几点战略性看法5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57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71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回顾与前瞻94

当前汽车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值得重视的问题101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07

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110

发展小排量轿车的意义与政策114

中国汽车工业与全球采购121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轿车工业127

电子信息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及改造153

柔性制造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174

地方政府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182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与开放的历史回顾192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215

盘点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221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与“十二五”展望224

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国汽车工业的“阿喀琉斯之踵”242

从新的视角分析我国产业竞争力——基于企业核心技术

能力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249

用制度创新推进汽车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54

“十三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探讨260

我看中国汽车工业之兼并重组26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问题与政策建议269

应当重视与扶持农用电动车的发展275


下编 借鉴与争鸣

试论我国汽车工业保护政策281

中韩汽车工业技术引进比较研究287

我国汽车工业的远虑与近忧293

轿车工业发展将带来什么?295

轿车进入家庭是必然趋势298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轿车工业的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300

轿车,真的不适合国情吗?303

文明的困惑307

汽车文化是什么310

轿车工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312

日本汽车工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325

汽车帝国的没落337

我看丰田汽车公司之“召回门”事件340

“听证”攸关政治342

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汽车工业345

寻求相对优势349

谈“SUV现象”351

“Z点”猜测354

工业4.0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挑战356

谈股比放开359

21世纪初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361

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历史任务375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开放”研发之途379

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需慎重前行403

大科学工程的作用、特征及产业化406

迈向工业强国417

迈向汽车工业强国424


参考文献429

后记4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