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唐前志怪小说史
0.00     定价 ¥ 6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20154807
  • 作      者:
    李剑国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兴盛的文学体裁,涌现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如《博物志》《搜神记》《拾遗记》等,它们为后代唐传奇、宋代平话等文学体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前志怪小说史》是一部系统研究志怪小说起源与发展历史的论著。作者对志怪小说的类型、志怪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代表性的作品做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这是当代学界一部很重要的断代专题文学史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巫教、阴阳五行学与宗教迷信传说

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已产生了关于神(包括祖先神、自然

神、社神、天神等)及精灵、鬼魂、魔力等宗教观念和相应的崇拜仪式。但原始宗教是不自觉的宗教形式,原始人的宗教观念“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还没有变为迷信。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原始宗教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由“自发的宗教”变为“人为的宗教”,由多神教变为一神教。恩格斯说:“自发的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诈。至于人为的宗教,虽然充满着虔诚的狂热,但在其创立的时候便少不了欺骗和伪造历史。”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神话传说许多被蒙上迷信灰尘,一方面大量产生了旨在散布天命观、宿命论和鬼神观念等迷信思想的宗教迷信传说。

古人讲“夏道尊命事鬼敬神”,“有夏服天命”,夏的宗教恐怕还带有较多的原始宗教性质。商代巫术大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应当说宗教特点已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周人重人事,主张“敬德保民”,甚至有许多人怀疑天命鬼神的权威,说“吉凶由人”,“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但周代统治者并不否认上帝和天命,只不过是把天命和民意统一起来,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主张“忠于民而信于神”。《礼记·表记》总结周人的这种态度,道是“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宗教特点,《宗教学通论》曾总结说: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建立、发展和衰落时期。这种奴隶制是在父系氏族公社的基础上形成的。部落联盟演变为国家,禅让制让位给世袭制,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君王是最高的专制家长,统治阶级以血缘亲疏来分配财富和权力。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反映君权的天神崇拜,反映宗法私有制的祖先崇拜,并在这两种崇拜的影响下,原始的英雄崇拜发展为圣贤崇拜,并保存和发展了普遍的鬼神崇拜。……三代又有一定差别:夏代是宗法奴隶制初建时期,人为宗教不够发达;商代是宗法奴隶制发展时期,神鬼崇拜相当盛行;周代是宗法奴隶制成熟时期,宗法道德充实了宗教活动的内容。

商周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这是人为宗教的早期形式。吕振羽说:“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论,经过氏族制后期的祖先崇拜,到殷朝奴隶所有者时代,便发展为具有一神教之本质的巫教。”巫教信仰的最高神是上帝,已不同于原始宗教对黄帝、炎帝、颛顼、帝俊、帝喾诸天帝的多神性信仰了。上帝又有帝、天、皇天、皇帝、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种种称呼,是主宰天国和人间的至高无上的宇宙大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水旱丰荒、兴衰治乱都被认为是上帝意志的表现。上帝监视着下界臣民,不断发出各种信息表示对人间行为的态度。人的行为不合天意,则天降妖灾以示警告。《左传》宣公十五年云:“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若不加改悟,则要降下种种自然性的灾祸(如水旱瘟疫)和社会性的灾祸(如战争叛乱)。而顺应天命,上帝满意了,则天降祥瑞。《文子》卷二《精诚》曰:“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由于天地鬼神能对下民作威作福,因此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听命于天。“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反之,“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展开
目录

 

目录

古小说的新探索(序)刘叶秋

 

志怪叙略

第一章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形成

一、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

二、巫教、阴阳五行学与宗教迷信传说

三、地理博物学的志怪化

四、史乘的分流与志怪小说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战国志怪小说与准志怪小说

一、“古今纪异之祖”《汲冢琐语》

二、“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

三、其他战国准志怪

第三章两汉志怪小说

一、两汉志怪生长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谶纬迷信与神仙方术的兴盛

(二)《山海经》的传播与影响

(三)杂史杂传的发达与分化

二、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

(一)《括地图》与《神异经》

(二)《洞冥记》与《十洲记》

三、杂传体志怪小说与志怪题材的杂传小说

(一)杂传体志怪小说:仙传小说《列仙传》

(二)杂传小说:《汉孝武故事》、《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异》

(三)《汉武内传》及西王母传说的演化

四、杂记体志怪《异闻记》及其他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志怪繁荣与进步的

社会原因及此期志怪的时代蕴含

一、志怪繁荣进步的社会原因

(一)道教与佛教的昌炽

(二)谈风的盛行

(三)史传及文学创作的活跃与进步

二、此期志怪的时代蕴含

第五章魏晋志怪小说

一、《列异传》与西晋志怪

(一)《列异传》

(二)《陆氏异林》、《神异记》等

二、地理博物体志怪之遗响

(一)张华《博物志》

(二)郭璞《玄中记》及《外国图》

三、“鬼董狐”干宝的《搜神记》

(一)干宝的生平事迹与《搜神记》的写作过程

(二)《搜神记》的流传、散佚与辑录刊行

(三)《搜神记》的主要内容

(四)《搜神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四、杂传杂史体志怪《神仙传》与《拾遗记》

(一)葛洪《神仙传》

(二)王嘉《拾遗记》

五、东晋其他志怪小说

六、两晋志怪题材的杂传小说

第六章南朝志怪小说

一、陶潜《搜神后记》

二、刘义庆《幽明录》

三、刘敬叔《异苑》

四、宋齐其他志怪小说

(一)《齐谐记》等宋志怪

(二)祖冲之《述异记》

五、任昉《新述异记》与吴均《续齐谐记》

(一)任昉《新述异记》

(二)吴均《续齐谐记》

六、其他梁陈志怪小说

七、南朝“释氏辅教之书”

(一)《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二)《宣验记》与《冥祥记》

(三)其他弘佛小说作品

第七章北朝隋代志怪小说

一、北朝隋代佛教徒及数术家的志怪

二、颜之推《冤魂志》

三、《八朝穷怪录》

四、其他北朝隋代志怪小说

第八章朝代不明的志怪小说

一、《隋志》、《唐志》著录的志怪

二、诸书称引的志怪

 

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后记

重修订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