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芸编指痕(布脊精装)--郑逸梅经典文集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1745709
  • 作      者:
    郑逸梅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苏州人,本姓鞠,名愿宗,后改姓郑,谱名际云,号逸梅,笔名冷香。32岁入上海影戏公司,并参加南社,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而被誉为“补白大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书中记载了很多名人,有画作方面,也有书法方面的,无所不包。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也将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品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想要研究郑逸梅先生作品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南社湘集》的内容
  《南社湘集》,版式和封面,都和《南社丛刻》同一模样。第一期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出版,共出了八期结束。首有《南社湘集》导言:
  南社倡于清季之光绪己酉,历今十有六年。其主旨在提倡气节,研究文学。社友遍十余省,为数达千余人,所为诗文词丛刊,已出至二十二集。论者谓开民国学术群众运动之先河者,《国粹学报》而外,实惟南社。比年以来,时局变迁,友朋星散,社事日就衰歇,其能岁有雅集,流连觞咏,存念故旧者,厥惟长沙一隅。而海上诸社友,又别有新南社之组织,其宗旨盖亦稍异。同人为欲保存南社旧观,爰就长沙为南社湘集,用以联络同志,保持社事,发扬国学,演进文化,语其组织,别具简章。抑有进者,文学新旧之界,方互相诋諆甚嚣尘上,同人之意,以为进化,自有程途,言论归于适当。自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皆无当于言学。舍短取长,得所折衷,其殆庶几。昔吾楚先正屈原离谗忧国,爰作骚赋,搴芳采絜,蔚为词宗,遗响二千年,嗣音不闻久矣,《南社湘集》之作,意在斯乎!是所望于同志诸君子。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一日。醴陵傅熊湘。
  导言后又列《南社湘集》简章:
  (一)本社以提倡气节,发扬国学,演进文化为宗旨。
  (二)社友入社,不限省籍,但须有本社两人以上之介绍,并填具入社书。
  (三)社友缴入社金三元,但旧有社籍者不缴。
  (四)社友年捐,于入社时认定,得分两期缴纳,但至少以二元为单位,特捐无定额。
  (五)本社设社长一人,总理社务,由社友投票选举,任期一年,但得连选连任。本社设书记、会计各一人,均由社长委托。社长选举票,于春季雅集前一月,由书记印就,分发各社友填寄,于雅集时宣布。
  (六)本社每年上巳重九各举行雅集一次,地址及雅集费,由书记先期通知。
  (七)本社出入帐目,由会计造册,于重九雅集时报告,由社友公推二人审查。
  (八)本社社刊为不定期刊,但每年至少须发行一次。社刊内容分四类,一文录,二诗录,三词录,四附录。但均以文言为准,社刊撰述,概由社友担任。编辑则由社长负责。
  (九)本简章如有未尽事宜,得于雅集时由社友提议,经多数赞成后修改之。
  附则:本社通信处,由书记随时通知(暂设长沙藩后街五号)。
  一切编制,无非萧规曹随,和南社差不多。封面瓷青色,也是线装,每册定价一元,零售八折,持券对折,外埠加收寄费五分。又附语:“本期共印五百册,除分赠社友各一册外,以三百五十册发售,并分赠各社友特价券,凡持券购取者,每册五角,券限甲子年阴历十二月底为止。”印数不多,因此湘集刊物较《南社丛刻》,外间更少流传。
  第一期载有《南社湘集》第一次雅集摄影,时期,民国十三年上巳。地点,长沙刘园,到二十三人。后页为第二次雅集摄影,民国十三年重九,举行于长沙赐闲园,共十九人。其中有一儿童,乃刘约真的儿子,随约真同来,原来就是现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刘佛年。这期又载着费公直所绘的钩吻图,石印,为图五幅,且有《钩吻考》,凡三千余言,很为详赡。钩吻是一种剧毒的植物,产于闽粤滇黔一带,载诸社集,有些不伦不类。第二期载有第三次雅集摄影。民国十四年上巳,举行雅集于湖南省立通俗教育馆,到十八人。又寿苏会摄影,仅蔡哲夫等三人。旁注:甲子东坡生日香港雅集北山堂。又乙丑上巳醴陵雅集藏园摄影,仅廖公侠等六人。次页为亡友汪兰皋先生遗像,下注:汪文溥,字幼安,一字兰皋,江苏阳湖人,卒于民国十四年春二月十三日,年五十七。后页为亡友刘今希先生遗像,下注:刘泽湘,字今希,湖南醴陵人,卒于民国十三年冬十月十七日,年五十八。再次页,亡友遗像,合载在一页上,有高天梅、田东溪、文湘芷、胡麟阁、释海印。后页为南社长沙曲园雅集摄影,时民国六年十二月,为长沙第五次雅集,到二十四人。继之为南社半园雅集摄影,时为民国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到十七人。后页为南社北京中央公园雅集摄影,却不称湘集,到十八人。下面有钝安题诗:“文酒低徊各惘然,乱离残抱又成年。相看道丧滋吾惧,未解人嗤己自怜。霜柏后凋留古艳,暖梅先发见春妍。园林向晚余欢在,饮罢诗成月正弦。”又南社北京中央公园雅集,时民国九年元日。第三、四、五期,访觅尚未得见。第六期分上下两册,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出版,这时傅屯艮已逝世,由刘雪耘继任社长。通讯处已改为长沙长岳关监督公署。王芃生请雪耘扩充湘集范围,采录学术着作,但限于经费;没有成为事实。第七集,有《南社湘集》丙子上巳雅集摄影,这是湘集第十三次雅集,地点长沙定王台,莅会的二十三人。后页为《南社湘集》丙子重九雅集摄影。这是湘集第十四次雅集,地点长沙赐闲园,到二十九人。次为南社图,是一幅山水画,张斋绘,有雪耘社长上款。后页是傅钝安遗词墨迹,行书《扫花游词》一首。第八集也未见到。据《湘集》陈瘦愚见告:“社长刘雪耘宦游,由湘阴柳蜃盦主持社务,春秋佳日,也常有聚会,分韵吟诗,直至解放前夕停止。”
  这数期的文录,如李赓的《论中国文化》,徐英的《诗有六义》,吴恭亨的《慈利县志风俗》,王存统的《改善教育制度议》,黄以宽的《梁山考》,篇幅都是较长的。李澄宇的《彭烈士传略》《熊烈士光岳光南合传》《钟耐成陈妙贞合传》,傅钝安的《公祭刘君昆涛文》,廖公侠的《吴禄贞传》《彭家珍传》《王金铭传》,叙述革命事迹,足补史乘。又傅钝安的《文学刘今希墓志铭》《亡友宁太一事略》《亡友文湘芷行略》,黄病蝶的《延秋集叙》,是属于南社有关的史事和掌故。诗录有梅县罗季威的《哀弦曲》一百韵、《西征》二百四十韵,洋洋洒洒,为特长之作。其他如沈砺的《饶歌》十六首,丘复的《苦雨杂感》,刘今希的《九日和沧霞韵》,佘德沅的《游仙诗》,陈文俊的《加拿大遇雪》,文斐的《羊城杂咏》,高吹万的《病中杂诗》,叶敬常的《秋日登黄花岗吊七十二烈士墓》,伍澄宇的《谒中山陵》,吴楚的《南岳纪游》,郭希隗的《于役集》,田兴奎的《岛游杂诗》,周家树的《日本箱根消夏》,杨铁夫的《曼陀石》等,可谓美不胜收。词录以傅屯艮、陈家庆、田兴奎、刘伯端、陆更存、刘鹏年为多。附录方面,有长沙赐闲园甲子重九雅集分韵诗,广州北山堂甲子重九雅集词,西泠撰杖图征题,乙丑上巳长沙雅集通俗教育馆分韵诗,乙丑上巳醴陵雅集藏园分韵诗,甲子重九长沙雅集赐闲园分韵诗补录,乙丑上巳香江唱和诗,甲子中秋香港雅集北山堂词及补录,乙亥上巳长沙天心阁雅集诗,乙亥重九长沙怡园雅集诗。又《湘绮楼未刊稿》,那是王闿运的三篇遗文。闿运和《南社湘集》,绝无关系,柳亚子生平反对遗老如王闿运等,这儿却把他的遗文,采纳在附录中,更为不当。又通讯,都是社友写给刘雪耘的书札。又章太炎的《萧一之墓碣》,袁恩亮的《陈母廖太夫人家传》,也和湘集无涉。又《南社湘集姓氏录》,载在第六期后,民国二十五年二月第五次汇印。湘集封面题签及扉页,出于费龙丁、蔡哲夫、张默君、邓尔雅等手笔。底页刊有黄宾虹山水画启,那是卖画广告。为骈文小品,堪作南社文献:“夫月下写竹,报估客以箫材;石边看云,添缁流于藤素。逸兴独往,墨趣横生;玄赏所符,素心斯惬。尔乃小米云山之笔,无妨逮于闲人;大痴富春之图,岂必期诸后世。王山农何惭乞米,唐六如不使孽钱。遂卖画中之山,兼煮为粮之石。至若倪迂高逸,设色仅赠于征君;曹霸风流,写真每逢夫佳士。未可偶然,不在斯例。”
  《南社丛刻》和它的蜕变
  梁溪、钱基博辑《现代中国文学史》,提到以文字鼓吹革命之南社,谓:“南社者,创始于清季,为东南革命诸巨子所组合,虽衡政好言革命,而文学依然笃古。诗尚唐音,不尚西江,文喜掞藻,亦非桐城,无一定宗派,且多叫嚣亢厉之音。又一派则喜学龚自珍之体,徒为貌似而失其胜概。但就其铮铮者而论,亦足各自成家。其尤着者,慈利吴恭亨悔晦,醴陵傅熊湘屯艮,成都吴虞又陵,吴江陈去病佩忍、柳弃疾亚子,泾县胡蕴玉朴安以诗文;香山苏玄瑛曼殊,山阴诸宗元贞长,顺德黄节晦闻,番禺沈宗畸太侔、潘飞声兰史以诗;淳安邵瑞彭次公,余杭徐珂仲可,无锡王蕴章西神以词;顺德蔡守哲夫以金石书画,而吴梅以曲,各以所能,擅闻于世,称矫矫者,亦文章之渊薮,而儒者之林囿也。始发起者,陈去病、柳弃疾及松江高旭天梅,而柳弃疾主持社事。春秋佳日,必为文酒之会,其地则在上海之愚园为多。岁汇所着,出《南社丛刻》两巨帙,分诗文词迭三种,已刊至二十余集,多愤世嫉时,慷慨悲歌之作,与少陵诗史相近也。”这里,把南社的人文事物,客观地叙述出来,可资参考。
  《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最后一集为结束号,分上下二册。第一集出版于一九〇九年。第二十二集,出版于一九二三年。这时柳亚子已退出南社,由姚石子主持了。《丛刻》用四号铅字,有光纸印,直至第二十一集始用毛边纸印。印数不多,不久即销罄,不再添印。当时欲觅全份,已不易得。柳亚子因将《丛刻》中的诗、文、词三种分类编纂,加新标点,分为《南社诗集》《南社文集》《南社词集》三种,由中华书局出版。由于《南社文集》,篇幅太多,结果没有刊成。胡朴安另辑《南社丛选》,用旧式圈点,封面为朱贯成题签,一九二四年由上海国学社印行。全书凡十二册,分《文选》《诗选》《词选》,每一作家之前,附有小史,为《南社丛刻》所未有。但《南社丛刻》的雅集照片及亡友遗影,《丛选》却全部删去了。此后有新南社之组织,出版《新南社社刊》,全部用白话体,趋向新文化新思潮,一期即止。南社社友中的抱残守缺者,由傅屯艮发起在湖南长沙另行组织,刊有《南社湘集》八期,体裁和《南社丛刻》相同。其他还有辽社、闽社、粤社、淮南社,都从南社蜕化出来,也有刊物。一九八一年,我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曾编刊《南社丛谈》一书,其中有《南社丛刻》的内容及其他汇刊,详纪其事。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