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兴安踪影(上中下)
0.00     定价 ¥ 14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1206364
  • 作      者:
    孙扬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品篇幅宏大,文风大气,深具地方色彩和历史厚重感。作者孙扬先生为创作这部作品,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实地走访,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素材。这部作品,既可以看作是一位离开故乡多年的老者,以特殊的方式,对故乡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自己深情的眷恋,更可以看作是一部对新中国成立付出热血和生命的英雄的赞歌。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扬,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汉江岸边段家河镇。1963年入伍,历任班长,干事,科长,副政委,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西安市艺术学校书记兼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坚持文学创作六十多年,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延河》《绿风》《西南军事文学》《歌曲》《解放军歌曲》《音乐天地》《岭南音乐》《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贵州日报》《新疆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作品千余篇,共计四百多万字。著作有《黄栌集》《绿帆船》《蓝江月》《红裙子》《紫燕云》《青萍雨》等诗歌集和中短篇小说集,另有散文集《橙子情——站在诗行里的记忆》和诗集《白石爛》已完稿。多部作品曾在省市和全国文学评奖中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兴安踪影》讲述了1938年至1941年,在同敌人的英勇斗争中建立、发展、壮大陕西安康地区党组织的战斗历程。作品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艺术加工,塑造了一批为实现伟大的革命目标,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赞颂了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革命奉献精神。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时代和乡土气息,笔调开阔、幽默、爽朗;语言生动活泼,朴素亲切,体现了个性化和地域性的特点,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坦荡的情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衔命进山暗中行

 

 

春节刚过。一列长长的队伍从镇安开拔,进入旬阳县境,浩浩荡荡地沿着旬河岸边崎岖不平的小路向南挺进。

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初春显得格外冷清。那旬河、汉江两岸和秦巴山中的迎春花倒也渐渐地绽开了微笑,好像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身边所发生的响动;漫山架岭一簇一簇的棠梨搂拥着繁盛的果实,昭示着在这个年景生活的人们,将借以度过即将到来的饥饿春荒;崚嶒巍峨的群山和险峻陡峭的悬崖绝壁绵延相依,岿然屹立在大地上,魁伟壮观;在高深莫测的辽阔天空中,悄然无声地走出一轮太阳,脚步点儿落在阴坡或阳坡的地里面,吐芽的树枝、出土的禾苗,该需要阳光的营养了。冰天雪地开始解冻融化,危机慢慢地处于消逝状态;寒风冷云结束夹衫裹衣,期望在云间徐徐地升起、飞翔,接近闪亮的高度。此刻,一曲雄壮激越的山歌声,在层峦叠嶂的山岭和深沉初醒的河谷间飘荡。激励秦巴山的儿女们,在拯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英勇斗争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开辟一个自由、民主、丰庶的新天地。

朝阳刚爬在东山头上,露出阴沉沉的脸色。晨雾笼罩着仁河口的水面,只能影影绰绰地看见两岸草芥和树木在微风中不停地摇动。

突然间,一阵竹筒声在河谷中间回荡。不多时,在距仁河口不远的山神庙前站满了人。他们大多数拎着快枪和火枪,还有一个领队的扛着一挺机枪。其他人有的握着大刀,有的手攥板斧,有的高举梭镖,有的提着木棍,杀气腾腾,群情激昂。

这时一个微胖中等个头的人,站在山神庙门前的石阶上,挥动着一把手枪,喊道:“大家站好了!你们听着,炎尼(方言:昨天)晚上得到一个确凿的消息,陕警一旅三团从镇安出发到兴安州①,他的先头部队一个侦察排,今日个中午路过我们仁河口。我们的卢楚恒有重任回紫阳,事情紧急,无法联系。现在我段启瑞决定,我们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一定让他们尝尝不去抗日的滋味。”

陈振山站出来说:“人家一个团,我们这二十几个人,是鸡蛋碰石头啊!”

段启瑞说:“不与大部队硬碰硬,我们只和先头这一点兵力碰撞一下就行了,显显我们后援军的威力。听好了,只是教训教训而已,掌握火候,立即撤退。听从命令就是了。”

群山逶迤连绵,小路曲曲弯弯,沿仁河口的东面通向遥远的地方。

段启瑞带领队员们迅速地登上碗岗山,埋伏在茂密的草丛、灌木林中,密切观察小路上的动静。这时发现先头部队刚进入伏击地域,突然间停止前进。

侦察排长赵明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兵,他发现了树丛中有一个人头在轻微地晃动。他一边指示通信员快速去向团长报告,一边说:“立即停止前进,注意隐蔽。”指挥战士们占领有利地形。

段启瑞发觉先头部队的意图,虎声虎气地喊道:“枪抬高点,给我打!”

忽然间,密集的子弹如火舌般地从空中呼啸而过,弹着点在什么地方,连射手恐怕也难以确定。

令赵明不解的是,这子弹几乎全从头顶上空掠过,偶尔有几发落在身边,只擦破了两名战士的一点皮。他便命令一班的战士向碗岗山山头上空实施射击,其他班预备。

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宁静的群山。鸟儿受惊了,一群一群地飞向远方。

稀稀疏疏的枪声还在不时地传来,双方谁都没有出击,处于对峙的态势。

刘威诚急匆匆地赶到了,趴在简易的掩体上,拿起望远镜观察那座碗岗山,发现是一些农民打扮的人,是不是土匪,难以断定。于是问道:“战士伤了吗?”

“团长,没有重伤,两名战士胳膊上擦破了点皮。”

“包扎了吗?”

“卫生员已经处理好,不大要紧。”

这时枪声几乎停止了。

“赵明,你用喇叭喊喊,问他们是哪部分的。”

赵明应声瓮声瓮气地喊道:“兄弟们,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对方传来了回声:“我们是‘爱国志士抗日后援军’。你们不去抗日,到陕南来干什么!”

“我们是……”

“不费口舌,我们知道了,你们应该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就是那个小日本!”

“你们领队是谁?”

“是大名鼎鼎的卢楚恒、段启瑞!”

“弟兄们,我认识卢楚恒。他担任过杨虎城的秘书和陕警二旅四团的副团长。我们都在杨将军手下干过事,我们目的是一致的,抗击日本,拯救中华!”

六连连长安子玉从赵明手中拿过喇叭,补充喊道:“弟兄们,陕警一旅三团是参加淞沪会战后,调回后方休整和补充兵员的,这完全是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需要。请不要误会,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我们的敌人!”

段启瑞站了出来,挥着手枪喊道:“哦,真是抗日一家人,莫怪莫怪!”

听到这声音后,战士、队员们冲出了掩体和丛林,高高兴兴地会集在小路上,相互表示致歉。

刘威诚问段启瑞:“子弹不长眼,人长眼哪,伤着你们了吗?”

段启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我们那帮子枪法不行,倒伤了你们的士兵,对不起。”于是走到那两个战士面前,行了个礼,把两包东西交给赵明,反复叮咛着:“这是炮制好的中草药,是专门治枪伤的。一天敷一次,三天以后就会痊愈。”又转身对刘威诚说,“有眼不识泰山,撞上卢领导的同人,不过我们又成了抗日的朋友。”于是,举起枪,向空中连放三枪,欢送部队继续上路。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衔命进山暗中行........................ 001

第二章 初露头角鸿鹄志........................ 029

第三章 北门锁钥向太阳........................ 042

第四章 为民除害留汗青........................ 065

第五章 爱国之举惊山城........................ 078

第六章 智谋于胸斗敌人........................ 092

第七章 抗日浪潮卷大地........................ 108

第八章 绞尽脑汁无所获........................ 121

第九章 急如星火返兴安........................ 133

第十章 摆脱跟踪走北方........................ 153

第十一章 山民高举霸王鞭..................... 177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又重来..................... 203

第十三章 风华茂盛正当时..................... 226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