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红晕
0.00     定价 ¥ 48.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220696
  • 作      者:
    梁晓声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力作,描摹历史转型中的人心嬗变

梁晓声一部“反穿越”力作,从集体的压抑到个性的解放,三十年历史巨变尽在笔端。

 

☆两种思想的碰撞,在21世纪的舞台上上演的一部荒诞幽默剧

    整部小说中,两个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特征、心理活动和语言风格交汇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一部荒诞幽默剧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上就此上演。

 

☆经典作品全新再版,梁晓声亲笔作序,精心设计装帧,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展开
作者简介

原名梁绍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他连续多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常委,曾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知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迄今创作小说、散文、杂文等2000余万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分别获第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第六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2019年其作品《人世间》以高得票数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1967年11月,四个红卫兵在重温红军长征路的途中,被冰冻在岷山的冰天雪地中。三十四年后,他们被登山训练队发现,并在科学家精心布置的环境中醒来。时空隧道把四个思想意识依然停滞于“文革”时代的红卫兵带到了我们生活的时代。于是,他们震惊、反抗、逃避、挣扎、困惑、茫然……

作者巧妙地把两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融合在一起。在他笔下,红卫兵们开始活灵活现地穿行于新世纪的今天,几十年来社会形态的裂变表现得鲜明而深刻,细致而生动。


展开
精彩书评

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吴义勤

 

作家分两类:一类服务于社会,一类服务于心灵。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又反哺于社会,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透浸于心灵。梁晓声有他那一代作家的显著特点,既勤奋又悲悯,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替我们发声,这尤要致以敬谢。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

                                 ——《新周刊》  胡赳赳

作家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他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体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梦想,真诚地礼赞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知青一代树立起不屈的精神丰碑。

                                         ——《人民日报·海外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日落的情景其实在任何地方都不是优美的,而是忧美的。

人心感受抑或依恋那美的时分,往往会不禁而平静地渐生出一缕又一缕惆怅。人心依恋日落的情景,如牧羊犬于傍晚依恋主人帐篷里泄出的光。那一种惆怅呵,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将人心合捂着了,使人心温暖而又愀然。

此刻,它的一半已无可奈何地坠下去了,另一半疲惫地偎着岷山白雪皑皑的峰顶,表演着它最后的坚持。好像被戟叉举着的半个苹果,红得不能再红了呵!宁肯那样子永远地祭奠

什么也不甘愿完全消失似的。

表演辉煌乃是最最吃力之事。

二○○一年的这一轮落日,是多少地显出一些它的疲惫了。

自从盘古开天地,它一天一次地,一直那么坚持着的呵!

广阔的一片瀑布般的 “鲜血”,从山坡向峰顶缓缓倒流———那是由于它的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它仍在无可奈何地坠下去。它最后的如血般的彤耀,也无可奈何地缩敛着。

大壑深处,雾锁云横;冰崖摩天,气象万千。它竟真的完全坠下去了。在那一瞬间它们努力向上跃了一次,接着就仅剩下月牙儿似的一段弧。只不过银白色的,而是更加的血红了。那情景望去也就不但忧美,几乎凄美了。

刹那间赤霞喷现,“血”溅一空,仿佛它的坠落是以自爆结束的。

一分钟后连霞的残骸碎片也从岷山的峰顶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自天穹向岷山降下夜的大幕,同时以无形的力镇压下了无边的寂静。

在那无边的寂静中,在岷山的半山腰,在皑皑的雪坡上,有几个表情肃然的人环立着,他们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望向一处——他们所望的是四具拥抱作一团的冻尸。“它们”已被冻僵三十四年了。确切地说,那是四名一九六七年的红卫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当年,四名红卫兵要向全世界证明,红卫兵也是英雄好汉!

    被政治狂热冶炼过的躁动不安的本欲,像青春期的痤疮一样冻结在他们化石般的脸上……

他们眸中凝固着对死亡的恐惧……

也许,三十四年前,由他们口中哈出过的最后的热气,仍在岷山的大气成分中循环着吧?

也许,他们将被雪崩覆盖之际,呼喊过什么口号吧?

那年龄最小的女红卫兵,仰着她的脸,望着替他们抻开着军大衣的那位红卫兵———他的头发齐刷刷地向一个方向飞扬起来。他的帽子哪里去了呢?她的嘴张开着,分明曾在狂风中喊过一句话。那是一句什么话呢?

而他也在低头俯视着她———他脸上凝固着一种罪过的表情———她看上去才十五六岁,也许刚刚上初中……

他的罪过感是由于自己的英雄主义将她那样单纯可爱的小妹妹牵连进了死

神的陷阱么?……

他们的衣着并不一致。

但他们身上有相当一致的东西———草绿色的军挎包。它里面也有相当一致

的东西———野菜窝窝、毛主席语录、林副统帅语录……

一致的还有他们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和他们臂上的红卫兵袖标……

几位地质考察者已经惊愕又肃然地围观了他们许久……

谁也没贸然上前触碰他们……

谁也没留意到天色黑下来了……

一束强光刺破黑夜,直射这里———于是他们听到了直升机的马达声……

 

科学是人类发现荒诞的眼。

科学也是复制荒诞的魔杖。

当荒诞成功地被复制了,科学获得与发现荒诞一样的满足和光荣。

七月,即使在中国这座北方的城市,晚风也已经开始变得像从某个巨大的厨房里排出的一样,令人感到有点儿微微沉醉的熏热了。

闹市区那条繁华的步行街行人如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年轻女人们越来越培养起了对棉花、丝绸和化纤的节约意识,也就是培养起了对一切布料和一切纺织品的节约意识。体现在夏季衣着方面,那就是穿得越来越少,基本上可以用“瘦、露、透”三个字概括。

这座北方城市的服装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只消花一百元,一个年轻女人便可以把自己的身体从上到下包装得特别时尚,或者特别前卫。如果善于讨价还价,大约五六十元便足够了。比如,可以花十元钱左右买一件色彩和样式都很流行的小衫,再花十元钱左右买一条女式短裤或者短裙。其实五六十元都用不了。最后花上十元钱买一双拖鞋不就把自己的身体包装齐了么?

不分南北,在几乎全中国的大小城市,严格意义上的女鞋也是越来越不好卖了。另一种介于鞋和拖鞋之间的足着物应运而生。说它是鞋,它只有鞋面没有鞋帮。说它是拖鞋,它却有很厚的底和很厚的跟。这一点决定了它根本不是为了女人们在家里当拖鞋穿而生产的。事实上也是,她们外出时换下拖鞋穿上它,进了家门以后换下它穿上拖鞋。

这一种似鞋非鞋似拖鞋非拖鞋的女性足着物,在二○○一年成为普遍的女性时尚,其时尚之风方兴未艾,使中国的制鞋业受到相当严重的冲击。全国鞋厂的库里积压着成百亿双鞋,而那一种似鞋非鞋似拖鞋非拖鞋的不伦不类的东西,以其十二色俱全的鲜艳色彩,在大商家的柜台上和个体户的摊床上,自信地挑逗着追求展露足之美的女性的购买欲……

在二○○一年,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六七岁之间的中国女性的夏季身体包装十之六七是这样的———男学生式的短发或精心养护的披肩秀发;无领无袖“瘦、露、透”并且领口开得很低的小衫;比内裤多用不了一二尺布的短裤或刚过臀部的短裙;脚上是那种似鞋非鞋似拖鞋非拖鞋的足着物……

也不是一概全都便宜到了三四十元就可以买齐的地步。贵的也有。有愿高消费的就有专为高消费者服务的商家和店家。标价在这一点上更意味着是满足心理需求和为心理需求服务。心理需求当然是更高级的需求,过把瘾的价格从几百元到近千元,相互递增满足的档次。一方是利润满足,另一方是自我身体包装品质的满足。

二○○一年的七月,确切地说是七月下旬某日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在这一座北方城市,在这一条步行街上,穿着少得不能再少的女人们触目皆是,她们裸胳膊裸腿的身影,招摇地往来于男人们眼前。十之六七的她们化着妆,染了发,文了眉。如果她们正巧驻足在离你很近的地方,如果某个男人有兴趣盯住她们中某个人的脸细看,那么他可能还会发现她割过眼皮文过眼线垫过鼻整过唇,目光从脸上往下溜,他可能还会看出她的胸挺得似乎有点儿不太一般,于是有根据猜测她可能还隆过胸……

真的触目皆是触目皆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