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孩子的心事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270599
  • 作      者:
    [日]河合隼雄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1928—2007),日本心理学家,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村上春树的挚友。他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著作颇丰,多收录于《河合隼雄著作品集》。他去世后,日本民众发出感慨:“日本再无心理大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师或家长可能遇到的孩子的问题包括:

欺负别人、被别人欺负、缄默不语、偷窃、喜欢家里蹲……

这些教育问题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

在这本书中,日本国民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结合孩子的实际教育问题和现状,对学校中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了解读,由此说明建设临床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必要性,从而开创了一门新兴学科——临床教育学。

作者结合教育中的实例,告诉读者如何理解孩子的心事,呼吁教师、父母亲临现场,从理解孩子而不是批判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跨过人生路上遇到的一道道坎儿。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校园霸凌”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受到欺负的少年独自烦恼,终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遇到这样的事件时,我们都会深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人说,“校园霸凌”现象并非现在才有的,过去也有。但是,现在的校园霸凌事件的最大特点是超越了常规。与过去的校园霸凌事件相比,现在的校园霸凌事件的规模完全不同,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很多日本人往往喜欢评头论足。随后,人们提出各种“处理对策”,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某些制度或组织,乃至某个人也因此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略知事件一二,随即给出攻击性的言论,确实极其简单。但是,当知晓事件详情之后,我们就会认识到,想要单纯地找出事件的“原因”是何等困难。个人的想法可能准确无疑,但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不可能对今后日本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对于霸凌事件,人们通常以一时的愤怒作结。

“拒学症”现象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不去学校时,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会感到极其困惑。最初,拒学症被认为是孩子的懒惰、随心所欲造成的。后来,很多人认为这是家长的溺爱导致的。日本的教育制度、老师的行为也受到了谴责。如此寻找拒学症的原因,到最后,“无论哪个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拒学症”的说法就会大行其道。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很难用简单的“原因导致结果”的模式来说明拒学症。因此,一个“绝对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

我在此说明的校内霸凌、拒学症已经成了日本的社会问题,无人不知。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问题可能堆积如山。一线老师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处理每一个问题。孩子在教室吵闹不停、一言不发、吃饭需要很长时间、盗窃、撒谎等,这些都是每天在校内发生的事。

与家长打交道,也是一件麻烦事。有从不来学校的家长,也有只有遇到事情才来学校、对学校提出一大堆意见的家长。此外,如今的家长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通常会一味地指责学校和老师。即使在孩子面前,有的家长也会表现出这种态度。老师必须和各种各样的家长打交道。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思考,如何处理呢?我们是否拥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学问呢?



一个拒学症案例

众所周知,如今去不了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在此不列举统计数据,想用案例来说明。以下是京都市教育委员会的临床心理咨询师酒井律子的个案。

高一男生S君不去学校了。不仅如此,他还对母亲实施暴力。S君家中有四个人,父亲、母亲、自己和高三的姐姐。母亲因为S君不去上学而感到特别烦恼,于是去了心理咨询室。S君本人说讨厌心理治疗,所以没有跟母亲一起来。于是,临床心理咨询师酒井老师与母亲开始了持续的咨询。母亲说这说那,语速超快,“大脑中的想法没有经过整理,毫无秩序,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作为临床心理咨询师,酒井老师耐心聆听,以温柔的态度接待了这位母亲。

咨询师从母亲的话中得知,当S君踢打母亲时,父亲根本不会上前阻止。她只能在自家门口寻求邻居的帮助,甚至在阳台上大叫。母亲表示,自己“丝毫没有改变他的想法了”。但是,在母亲接受咨询期间,S君也好,父亲也罢,都渐渐地有了转变。这可以说是心理咨询的神奇之处。咨询到了第九次,母亲向酒井老师描述了父亲第一次大声责骂S君时的情况。之后,S君开始制作塑料模型,偶尔短时间外出闲逛。没想到,父亲对塑料模型也极有兴趣,于是S君就认真地教父亲制作模型。父子间的关系有了很大转变。

一旦父子间有了“交往”,争吵也就在所难免。S君与父亲发生口角后,父亲离家出走了。母亲在外寻找父亲,一夜未归。正是因为家庭成员间有如此痛苦的经历,成员间的关系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随后,S君和家里的姐姐开始了亲密的对话。母亲也加入其中。姐姐曾说:“我始终觉得自己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的感冒越来越严重,接受了住院治疗,整个人一下子苍老了不少。父亲在家中被孤立了。姐姐对自己没能考上大学感到遗憾。S君感到自己对此有很大责任。S君边哭,边把这个事实告诉了班主任。他曾经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接受心理咨询”。虽说如此,最终,S君还是来到了心理咨询师的面前。

S君说,自己在母亲面前很难用语言表达,希望能参与心理咨询师与母亲的面谈。就这样,S君把自己的想法也用语言表达了出来。

一段时间以来,S君都没来心理咨询室,取而代之的是姐姐。姐姐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接受了心理咨询。就这样,整个家庭的成员都在整理内心的想法。后来,他们开始面临一个极为重要的“重建家园”的人生课题。事实上,S君已经不去上学了,整天在家待着,所以又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因为父亲与自己的弟弟住得很近,所以每当遇到什么事,父亲总去麻烦自己的弟弟。在重建家园时,原本他们计划建造一栋楼,兄弟两家住在不同的楼层。但是,后来父亲一家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母亲觉得,“即使再穷,我也想和丈夫两个人,慢慢品尝我们自己的美味佳肴”。父亲一有事情就找弟弟的行事作风有了改变,母亲的愿望眼看也快要实现了。

当然,我省略了案例的很多细节。这个家庭的转变并非如此简单,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从母亲的话中得知,“最近,无论家中遇到什么问题,四个人都会坐下来好好交流”。对于家里发生的事情,父亲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了。就在这时,父亲得了重病,紧急入院。当时,S君和姐姐真正认同了家里缺不了父亲的事实。他们边哭边祈祷父亲早日康复。之后,父亲恢复了健康。在第三十八次面谈时,母亲告诉心理咨询师:“我丈夫在手术后变化太大了,之前我一直觉得他是个绝对不会变的人。但他现在判若两人,真让人难以置信。”随后,整个家庭接二连三地遇到了许多好事。在改造房屋、搬入新家后,父亲更有父亲的样子了。S君去了就读的高中,上课从不迟到,也不缺席。姐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于这个案例,临床心理咨询师酒井律子这样说道:“S君并非预测到家庭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才选择不去上学。但是,从结果来看,正是因为S君不上学,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才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转变。”S君的拒学症确实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线。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导致家庭破裂的危机曾多次出现。但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最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从家庭外部来看,这个家庭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于家庭内部成员来说,某种化学反应确实发生了。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容器,具有强大的接纳能力,存在的意义极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何谓临床教育学/001

第一节 研究临床教育学的必要性/004

第二节 临床教育学的研究方法/011

第三节 临床教育学的特征/019

第二章 文化与社会中的教育/029

第一节 文化之病/032

第二节 日本的社会与教育/044

第三节 “精神主义”的教育/059

第三章 个性的教育/069

第一节 何谓个性/071

第二节 个性与班级管理/080

第三节 发现个性/092

第四节 管理与个性/105

第四章 教育中的人际关系/115

第一节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118

第二节 开放式学校/128

第三节 霸凌与暴力/139

第四节 从儿童文学中学习/148

第五章 课堂教学的临床教育学/155

第一节 何谓重视个体的临床研究/158

第二节 快乐课堂/170

第三节 思考型道德教育/182

第六章 临床教育学的将来/195

第一节 重新探讨教育/198

第二节 今后的课题/202

作者后记/205

译后记/2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