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阳:杨门忠烈传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5909217
  • 作      者:
    高阳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地位之高、受欢迎范围之广,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处女作《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数十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李娃》《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业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北宋初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欲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汉外结辽国,内恃名将杨业,苦苦抵抗。一番激战之后,辽军败退,北汉灭亡,杨业归降。宋太宗一鼓作气,远征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高梁河一役,宋军溃败,太宗仓皇南逃,亏得杨业救主。次年,辽国发兵攻雁门关。杨业奉命镇守,大破辽军。自此,辽军称杨业为“杨无敌”,见杨家军旗号或避或逃。兵精将猛,宋太宗又动了伐辽念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试读]

不过,皇帝也有安慰的地方。九月间,契丹为报复宋军侵燕,派三员大将:耶律休哥、耶律沙、韩匡嗣出娘子关入侵真定。

此时真定的宋师云集,刘廷翰、李汉琼、崔翰、崔彦进会商决定,派遣一队官兵诈降,诱敌出营,包围合击。这队宋军去投降时,韩匡嗣大喜,但耶律休哥不以为然。

“宋军的气势很盛,没有投降的道理。”他说,“这一定是诱我之计,可以不必理他。”

韩匡嗣不听,决定接受宋军投降,同时亲自出营去接受。哪知宋军已有埋伏,正面是刘廷翰的部队,崔彦进领兵抄他的后路,李汉琼和崔翰,分道并进。契丹兵猝不及防,大溃而奔。宋军追到真定的城西,大砍大杀,契丹兵死了一万多,俘获一万匹马。韩匡嗣狼狈而遁,尽丧所部,只有耶律休哥全师而退。

这个捷报到京,又鼓起皇帝的雄心。而契丹亦一步不肯放松,积极整顿兵马,预备再度南侵。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五年的三月里,契丹发兵十万,浩浩荡荡,直奔雁门关。统帅是辽主耶律贤的妹夫,驸马都尉,官拜侍中的萧咄李。

河东的雁门关有两座:一座在忻州天池县雁门乡,东临汾水,西倚高山,接凤、朔二州之界;一座在代州西北的雁门山上,又名西径关。雁门山东西奇严峭拔,中间崎岖一径,唐朝在绝顶设关,即名雁门。萧咄李所侵入的就是这座雁门关。

这座关在代州,自然由代州刺史把守,而代州刺史正是杨业。皇帝从上年秋天班师回京,原派杨业为郑州刺史,赋予他训练士卒的任务,后来因为“三关”要地,非得一员熟于边事的大将镇守不可,因而将杨业改派为代州刺史,兼“三关驻泊兵马都部署”,凡是宁武关、偏头关、雁门关这“外三关”戍守的兵马,都听杨业的号令。

这时得报说,契丹重兵入侵,杨业自然不敢怠慢,吩咐小校:“唤六郎来见。”

杨六郎就是已奉旨改名为杨延昭的杨延朗。奉召进见,父子商量军情。杨业说知军情,问他计何所出?

“爹!”杨延昭反问一句,“是将契丹惊走,还是要痛击一番?”

“能够迎头痛击,何乐不为?”

“爹!痛击不难,却非迎头。”杨延昭说,“爹如听我的计策,只需数百骑,便可破他十万之众。”

杨业对爱子原是言听计从的,但总怕他年轻不够沉稳,所以时时裁抑;此刻听他的话,便放下脸来说:“你又狂妄了!料事太浅,看事太易,总有吃大亏的日子。”

“不是儿子敢于轻敌,实在是得地利,天生有此便宜之事。爹请看!”

杨延昭取副笔砚,铺开一张白纸,落笔如飞,不消一盏茶的工夫,画成一张雁门山的形势图;然后搁笔指点,哪里进兵,哪里等候,哪里设伏,哪里动手。一个讲得头头是道,一个听得频频点头。

因此,杨业只听探马一起一起来报:契丹将次到山;已经深入;渐近关口……只是听听,并不行动。部下将士,议论纷纷,不过素来信任“老帅”用兵如神,料知必已成竹在胸,所以虽做猜疑,并不惊慌。

这样到了第三天,探马来报,契丹全军已经过雁门关南下了。

数百精兵由杨延昭带领,衔枚疾走,由小路抄出雁门关北口,拊敌之背,萧咄李的副手都指挥使李重晦押兵殿后,突然听得背后一排响箭,回头一望,大惊失色,但见“杨”字帅旗飘拂,宋军已经塞住归路,居高临下,以建瓴之势,驰骤而下;火箭滚木,一波接一波地往下发射,契丹兵仰面受攻,无法招架;山谷狭隘,更无可回旋。

萧咄李见此光景,急急由前路回援。而后队向前逃命,自己人拥塞在一起,乱成一团,形势更为不利。这时杨业又带数百人赶到,父子合力,痛击契丹,大获全胜,阵斩萧咄李以外,还活捉了李重晦。

这是杨业为大宋所建的第一功,也是五代以来与契丹对敌最大的一个胜仗。捷报到京,皇帝大喜,高梁河之败所积下的一口恶气,到这时候才得一吐。论功行赏,将杨业升为云州观察使,仍旧兼任代州刺史。而契丹这一仗全军尽没,真让杨业将他们的胆子吓破,送他一个外号叫做“杨无敌”;在边界上只要望见“杨”字旌旗,立即远远避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