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沂蒙农业科技新成果
0.00     定价 ¥ 5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1643568
  • 作      者:
    周绪元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绪元,男,中共党员,临沂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成员、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理事、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总结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000年以来取得的新成果汇编成书。该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篇为审定登记品种,收录了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甘薯、金银花等22个新品种,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要点、推广应用等;第二篇为获奖科技成果,收录了粮食作物育种、粮食作物栽培、经济作物育种与栽培、蔬菜栽培、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业园区与农业品牌建设等54项成果,介绍了成果概况、知识产权、推广应用、获奖等级等;第三篇为颁布技术标准,收录了粮食、油料、蔬菜、黑山羊等17项技术标准,包括发布单位及正文等;第四篇为附录,内容包括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历史与发展的8个方面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审定登记品种


一、小麦新品种


1临麦9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李宝强刘飞刘正学李龙王靖周忠新孔令国樊青峰


审定(登记)编号:鲁审麦20180012号


选育经过:2003年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取系谱法处理,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2003—2004年种植收获杂交种F1代。2004—2005年F1代整体表现较好,综合性状突出,混收并种植F2代。2005—2006年选择中早熟、抗倒性好、抗病性强,叶片上冲、半紧凑株型的优秀单株并种植F3代。2006—2007年继续选择综合性状较好,落黄好的单穗并种植F4代。2007—2008年选择抗倒性好、抗病性强、抗冻性突出、丰产性好的单穗并种植F5代。2008—2009年根据株型、株高、穗型、抗病性、落黄、籽粒品质及单行产量等各方面性状进行选择,收获F6代,并命名为临091。2012—2014年于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参加小麦旱地品比试验,同时稀播繁殖种子。2014—2015年申请参加山东省小麦旱地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2018年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正式命名为临麦9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紧凑,旗叶上冲,抗倒伏性中等,熟相较好。生育期230d,株高745cm,最大分蘖1 413万/hm2,有效穗5865万/hm2,分蘖成穗率402%;穗长方形,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23g,容重7936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高感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越冬抗寒性好。籽粒蛋白质含量15%,湿面筋381%,沉淀值325ml,吸水率642ml/100g,稳定时间49min,面粉白度729,品质达到中筋优质小麦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山东省最佳播期10月5—20日,适播期内基本苗一般225万~270万株/hm2。晚播超过20d后,每晚播1d,增加基本苗15万株/hm2,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420万株/hm2。播种时均匀一致,深度3~4cm。精细秸秆还田,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顷施用纯氮肥225kg、P2O5 375kg、K2O 375kg、硫酸锌1kg;其中50%纯氮作基肥,50%氮肥拔节后追施。足墒播种,种肥同播,播后镇压。根据墒情浇好越冬水,小麦春季肥水一般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旱地小麦一般在拔节中期结合降雨追施。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扬花水,一般不建议浇灌浆水,灌浆中后期禁止浇水。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药剂进行综合防治,增加叶片活性,延缓衰老,预防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于水旱两用,适宜山东省中高肥水、旱肥地麦区种植。


推广应用情况:临麦9号作为2018年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当年示范推广15万亩(1亩≈667m2,1hm2=15亩,全书同),2019年水地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亩产75254kg,旱地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904kg,具有较强的高产性和丰产性,推广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图1、图2)。



图1临麦9号抽穗期



图2临麦9号成熟期


2临麦4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刘飞刘正学李宝强王靖黄秀山朱新亮


审定(登记)编号:鲁农审2006046号


选育经过:1996年(F0),以鲁麦23号为母本,临9015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获取58粒杂交种子。1996—1997年(F1),种植F1代,鉴定其杂种真实性,并判断其丰产性、抗病性等,结果显示该组合在F1代即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并作为重点组合收获,编号为96-48。1997—1998年(F2),对优异组合96-48进行重点选育,混播种植15行,约650株,从中选育单株39个,其中以96-48-5表现较好。1998—1999年(F3),对该重点组合的选育单株进行扩大范围选育,每个单株种植5行,约8 000个单株,并从中选育出62个单株。1999—2000年(F4),对上代选育的单株进行重点选育,共选育单株58个。2000—2001年(F5),继续进行单株选择,共选择出圃32个株系。经室内考种淘汰后保留12个进入下年度鉴定圃。2001—2002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进行小麦鉴定试验,经综合比较96-48-5-8-2-1表现丰产、抗病、优势强,命名为临麦4号。2002—2003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进行小麦品比试验,试验结果,临麦4号平均亩产63961kg,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1832%,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在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的同时,由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破格提升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2d,与潍麦8号相当;株高789cm,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茎叶蜡质明显,较抗倒伏,熟相中等;每亩最大分蘖824万个,有效穗318万穗,分蘖成穗率387%,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棍棒,穗粒数443粒,千粒重458g,容重7763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2006年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2%、湿面筋(14%湿基)361%、出粉率640%、沉淀值(14%湿基)207ml、吸水率558%、形成时间22min、稳定时间13min,面粉白度824。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 000kg,尿素15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5kg。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浇好越冬水,加强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适时浇好孕穗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宜于山东省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


推广应用情况:连续多年被山东省农业厅推荐为“山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3 000万亩以上,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图3、图4)。




图3临麦4号灌浆期



图4临麦4号成熟期


3临麦2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刘正学刘飞李宝强


审定(登记)编号:鲁农审字[2004]021号


选育经过:1996年(F0)利用大穗、丰产、落黄好的鲁麦23作母本,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临90-1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获得58粒种子,编号96-48。1996—1997年(F1),将收获的58粒种子的10粒进行抗病性鉴定,表现为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1级。另外48粒杂交种种植于田间选种圃选育,因性状优良而混收。1997—1998年(F2),F1代杂交种在选种圃混播选育,表现1级组合,入选42株,经考种淘汰10株。1998—1999年(F3),在选种圃以重点组合进行系谱选育,入选单株89株。1999—2000年(F4),选种圃系谱选育,入选26株,38个株系中选出圃。2000—2001年上年度入选的38个株系高肥测产鉴定。品系鉴定中以96-48-1-49性状优异,丰产性好,比对照品种鲁麦14增产2297%,居61个高肥鉴定品系之首,代号“临4076”,同时进行株系高倍繁殖,命名为“临麦2号”,并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经总结分析,形成了该品系一系列的推广技术规范与配套栽培技术规程。选种圃系谱选育,入选18株,另3个株系中选出圃。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预备试验,经全省高肥预试鉴定,表现抗病、丰产、适应性强,省预试平均亩产54363kg,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695%,居所有28个参试品种之首。2002—2003年:临麦2号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中,全省平均亩产52733kg,比对照品种鲁麦14号增产1139%,屈居第2位,综合性状居首位;在全国黄淮北片冬小麦高肥预备试验中,8点试验有7处增产,平均亩产55136kg,增产340%。2003—2004年:继续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全国黄海北片冬小麦高肥区域试验、并于2003年8月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提升参加2004年度山东省小麦生产试验。2004年8月,由于临麦2号在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d,比对照品种晚熟1d,熟相中等;株高786cm,亩最大分蘖971万个,亩有效穗355万穗,分蘖成穗率中等,穗粒数438粒,千粒重442g,容重7693g/L;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叶色中绿,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半硬质,有黑胚现象中感条锈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感白粉病和纹枯病。粗蛋白含量(干基)1414%、湿面筋320%、出粉率70%、沉降值203ml、面粉白度947、吸水率571%、形成时间20min、稳定时间08min、软化度248FU。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 000kg,尿素15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5kg。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浇好越冬水,加强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适时浇好孕穗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宜于山东省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


推广应用情况:自品种审定以来,连年由山东省农业厅推荐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 000万亩以上,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图5)。



图5临麦2号


二、水稻新品种


1临稻24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金桂秀李相奎张瑞华


审定(登记)编号:鲁审稻20170044号


选育经过:以临稻10号与镇稻88杂交后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叶片浓绿,剑叶上冲,穗棒状半直立,谷粒椭圆形。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60d,比对照临稻10号晚熟1d;平均亩有效穗253万,成穗率755%,株高933cm,穗长159cm,穗实粒数1132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8g。2014年和201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稻谷糙米率842%,整精米率728%,长宽比18,垩白粒率26%,垩白度47%,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172%。2015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稻瘟病。在2014—2015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842kg,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增产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3kg,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适宜播种期5月上旬。每亩水育秧的播种量25~30kg,旱育秧的播种量为35~40kg。播种前用25%施保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3~5d防治恶苗病。旱育秧田最好选择易灌易排、肥力较高的菜园地,如采用大田地,可在冬前冬耕冻垡,秧田地要整平耙细,地无明暗坷垃,做成畦面宽13~15m,畦埂宽02~03m的阳埂阴畦;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圈肥2 500kg,过磷酸钙20~30kg,硫酸钾10~15kg;浇水首先要浇足浇匀,待水下渗后可随即播种,在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不易板结的地块,可干播种后浇水;每亩秧田播量20~25kg,要撒播均匀,防止出现疙瘩苗,播种量每亩秧田25~30kg。3叶期每亩追施尿素10kg,以培育多蘖壮秧。科学施肥,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施纯氮肥15kg,每亩氮、磷、钾比例为20∶10∶125;重施基肥,大田中后期少施氮肥,移栽后5~7d,每亩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10kg,后期视苗情补施穗肥,防止追肥过多、过晚,造成贪青晚熟;磷钾肥做基肥施用,钾肥也可在水稻拔节时每亩施用15kg,可增强茎秆抗倒性,同时有利于水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在9月上旬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适期移栽,秧龄不要超过45d,该品种分蘖力较强,一般每亩栽21万穴,行、株距为25cm×125cm,每穴2~3苗,田间最高茎蘖数控制在32万个以下。返青期以适当深水保苗有利返青,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前7d左右停水。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烂秧病等。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喷施杀虫双、井冈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喷施井冈霉素、杀虫双、吡虫啉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飞虱;预防稻曲病,抽穗前5~10d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ml或20%粉锈宁乳油75ml或125%纹霉清水剂150ml对水50~60kg,喷雾1~2次,防治水稻稻曲病。


适宜区域: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利用。


推广应用情况:该品种正在示范展示阶段(图6)。



图6临稻24号


2临稻23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李相奎金桂秀张瑞华


审定(登记)编号:鲁审稻20170043号


选育经过:以临稻10号与盐粳7号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上冲,穗半直立、无芒,谷粒椭圆形。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60d,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晚熟1d;平均亩有效穗250万穗,成穗率760%,株高929cm,穗长157cm,穗实粒数1134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9g。2014—201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稻谷糙米率848%,整精米率718%,长宽比18,垩白粒率345%,垩白度50%,胶稠度67mm,直链淀粉含量174%。2015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感稻瘟病。在2014—2015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836kg,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增产6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4kg,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适宜播种期5月上旬。每亩水育秧的播种量25~30kg,旱育秧的播种量为35~40kg。播种前用25%施保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3~5d防治恶苗病。旱育秧田最好选择易灌易排、肥力较高的菜园地,如采用大田地,可在冬前冬耕冻垡,秧田地要整平耙细,地无明暗坷垃,做成畦面宽13~15m,畦埂宽02~03m的阳埂阴畦;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圈肥2 500kg,过磷酸钙20~30kg,硫酸钾10~15kg;浇水首先要浇足浇匀,待水下渗后可随即播种,在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不易板结的地块,可干播种后浇水;每亩秧田播量20~25kg,要撒播均匀,防止出现疙瘩苗,播种量每亩秧田25~30kg。3叶期追施尿素10kg/亩,以培育多蘖壮秧。科学施肥,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施纯氮15kg,每亩氮、磷、钾比例为2010125;重施基肥,大田中后期少施氮肥,移栽后5~7d,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10kg/亩,后期视苗情补施穗肥,防止追肥过多、过晚,造成贪青晚熟;磷钾肥作基肥施用,钾肥也可在水稻拔节时每亩施用15kg可增强茎秆抗倒性,同时有利于水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在9月上旬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适期移栽,秧龄不要超过45d,该品种分蘖力强,一般每亩栽22万穴,行、株距为25cm×125cm,每穴2~3苗,田间最高茎蘖数控制在33万个以下。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前7d左右停水。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烂秧病等。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喷施异稻瘟净、杀虫双、井冈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喷施井冈霉素、杀虫双、吡虫啉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飞虱;预防稻曲病,应在稻穗破口前5~7d喷施甲基托布津药防治一次、齐穗期防治一次。同时应加强田间调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适宜区域: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利用。


推广应用情况:该品种正在示范展示阶段(图7)。



图7临稻23号


3临稻22号


育成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人:李相奎金桂秀张瑞华


审定(登记)编号:鲁农审2016038号


选育经过:以临稻6号/镇稻88//临稻10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叶片绿色,剑叶长宽中等、上冲,穗棒状半直立、间或短顶芒,谷粒椭圆形。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517d,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早熟2d,平均亩有效穗240万穗,成穗率800%,株高953cm,穗长165cm,穗实粒数1169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62g。2013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稻谷糙米率844%,整精米率725%,垩白粒率9%,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76mm,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2013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稻瘟病。产量表现:在2012—2013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696kg,比对照临品种稻10号增产6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7kg,比对照品种临稻10号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适宜播种期5月上旬。每亩水育秧的播种量25~30kg,旱育秧的播种量为35~40kg。播种前用25%施保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3~5d防治恶苗病。旱育秧田最好选择易灌易排、肥力较高的菜园地,如采用大田地,可在冬前冬耕冻垡,秧田地要整平耙细,地无明暗坷垃,做成畦面宽13~15m,畦埂宽02~03m的阳埂阴畦;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圈肥2 500kg,过磷酸钙20~30kg,硫酸钾10~15kg;浇水首先要浇足浇匀,待水下渗后可随即播种,在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不易板结的地块,可先播种后浇水;要撒播均匀,防止出现疙瘩苗。3叶期追施尿素75kg/亩,以培育多蘖壮秧。科学施肥,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施纯氮肥15kg,每亩氮、磷、钾比例为20∶10∶125;重施基肥,大田中后期少施氮肥,移栽后5~7d,追施返青分蘖肥尿素10kg/亩,后期视苗情补施穗肥,防止追肥过多、过晚,造成贪青晚熟;磷钾肥作基肥施用,钾肥也可在水稻拔节时每亩施用15kg可增强茎秆抗倒性,同时有利于水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在9月上旬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适期移栽,秧龄不要超过45d,该品种分蘖力强,一般每亩栽22万穴,行、株距为25cm×125cm,每穴2~3苗,田间最高茎蘖数控制在35万以下。合理灌溉,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分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至成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间歇灌溉,收割前7d左右停水。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叶蝉、烂秧病等。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喷施杀虫双、井冈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中下旬喷施井冈霉素、杀虫双、吡虫啉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飞虱;预防稻曲病,应在稻穗破口前5~7d喷施甲基托布津药防治一次、齐穗期防治一次。同时应加强田间调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适宜区域: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利用。



选育经过:以临稻10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审定登记品种


一、小麦新品种


1临麦9号


2临麦4号


3临麦2号


二、水稻新品种


1临稻24号


2临稻23号


3临稻22号


4临稻21号


5临稻19号


6临旱1号


7临稻15号


8临稻13号


9临稻12号


10临稻10号


11临稻9号


三、大豆新品种


1临豆11号


2临豆10号


3临豆9号


四、花生新品种


1临花16号


2临花17号


3临花18号


五、甘薯新品种


临薯2号


六、金银花新品种


中花1号


第二章获奖科技成果


一、粮食作物育种


1临稻19号、21号不同生态类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与

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2山东省审定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临稻22号选育

研究与应用


3不同生态类型高光效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两高一优”

综合技术体系创建


4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临麦4号的选育与

应用


5临沂市地方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

推广应用


6临沂市不同生态类型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开发


7超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技术推广


8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9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临稻15号选育及配套技术

研究


10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虫、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系


11优质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12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研究


二、粮食作物栽培


1夏玉米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2小麦隐性灾害防控及抗逆稳产综合技术研究


3小麦丰产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4稻田杂草稻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5大蒜玉米周年丰产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6夏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7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8鲁南经济带千万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

应用


9超级玉米新品种引进与开发


10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11有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三、经济作物育种与栽培


1高产优质花生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2优质特色甘薯新品种选育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

示范


3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4鲁南山区旱地花生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5黄淮夏大豆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


6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7大豆新品种临豆9号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


8花生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


9鲁南地区半夏花生新品种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研究


10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范化研究


11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12粮菜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规模化培育及高效生态技术

示范


13新型肥料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14沂蒙山区花生白绢病无害化防控技术及高产创建

示范


15高产优质综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研究


四、蔬菜栽培


1鲁南地区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


2安全优质蔬菜品质管控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3设施蔬菜逆境障碍调控与低碳高值栽培关键技术

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


4鲁南地区韭菜根蛆发生规律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5设施黄瓜主要病虫害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示范


五、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1舍饲小尾寒羊管理应激反应及抗应激关键技术

研究


2沂蒙黑山羊肉质性状研究与调控措施示范推广


3规模化养殖沂蒙黑山羊主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

示范


4超晚熟冬蜜桃新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

示范


5银杏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绿色

农产品开发


6蒙山野生百合驯化、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7丹参在林药复合种植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8沂蒙黑山羊种质现状与开发利用研究


六、农业园区与农业品牌建设


1农业品牌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沂蒙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构建与开发利用

研究


3山东省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章颁布技术标准


一、茄果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二、不老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三、不老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四、青贮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五、沂蒙黑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六、临沂鲜食型特色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七、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八、旱薄地花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九、丘陵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十、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十一、黄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十二、番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十三、辣椒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十四、西葫芦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十五、日光温室黄瓜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十六、日光温室番茄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十七、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附录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历史与发展


一、简介


二、历史沿革


三、历届主要负责人


四、建院60年发展纪实


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试验站


六、科技创新平台


七、重点学科及重点创新团队


八、重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