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0.00     定价 ¥ 10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822722
  • 作      者:
    [美]罗伯特·M.奇蒂诺
  • 译      者:
    小小冰人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 Citino),军事历史作家,现代德国军事史研究方面的泰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对现代作战理论的影响方面有杰出成就。曾在北德克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伊利湖学院(Lake Erie College)、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西点军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和美国陆军战争学院(the 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担任学术职位,现任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小组委员会(the Histor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主席。他的作品获得了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军事史学会(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和纽约军事研讨会(New York Military Affairs Symposium)的认可,《历史演讲》(Historical speeches)将他描述为“洞察力超群的当代军事历史学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分析了从二战到现在的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其细节的详细程度惊人,并以此进一步佐证了在战役层面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难度。罗伯特·M.奇蒂诺提供了大量实际战役的详细分析,描述了闪电战的成与败、韩国和联合国部队在拥有技术和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一败涂地、以色列在连续战争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直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终于掌握了战役层级作战的手段),并讲述了美军在越南的崩溃,以及美军如何以惊人的方式塑造了自己的“战争学说”。除大国冲突外,奇蒂诺还分析了1971年印度军队如闪电般攻入巴基斯坦的战例,以及两伊战争中毫无意义的“流血”行为。《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的一个观点是——战役性胜利更多的是“软性因素”所致,而非技术本身。和《寻求决定性胜利》一样,《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关注的是“战术”(营、连、班在战场上的行动)与“战略”(各交战国政治—军事领导领域)之间的战争层级——德国军队一贯强调战争中通常被称之为“战役”的这一中间层级,而我们也许可以将涉及“军”和“师”的行动描述为“战役”,而非“战斗”或“战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历史记忆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无论以何种标准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远比上一场大战糟糕得多,这一点似乎很有讽刺意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高达两千万,可能超过以往战争致使人类死亡数的总和。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五千万死者——这一数量超过整个以往战争史(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人数。虽然两场战争的范围都非常广(涉及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但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心。第二场战争则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大战”,激烈的战斗不仅发生在欧洲,还包括远至北非沙漠、北冰洋、太平洋上的岛屿和亚洲大陆这些地区。两场战争的特点都是把平民作为军事行动的打击目标。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齐柏林飞艇对伦敦的空袭,不过是下一场战争会发生些什么的可怕预示,二战中,许多城市及其居民被空袭彻底毁灭。另外,虽说两场大战都使用了更有效的武器,也是现代工业技术当时所能设计并生产的最佳产品,但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给人类的是能在短短几秒钟内摧毁文明的核武器。简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灾难,对欧洲、对世界、对人类莫不如此。
  尽管如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至今日仍享有完全不同且更好的历史声誉。分析人士通常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毫无意义,但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少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作战争无谓性的例子,而它也确实没有导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导西方生活的那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绝望。总的说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学著作,其性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些书籍完全不同,也没有出现堪比《西线无战事》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恐怖,尽管造成死亡和破坏,但作为“远征欧陆”和“强大的努力”,当然还有“正义之战”,仍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许还要为此感谢阿道夫·希特勒。虽然历史学家们倾向于将大规模战争的责任问题分散到尽可能多的方向,但对于这场战争,基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无论盟国投身战争时可能抱有何种不纯的动机,抛开国家社会主义以及它所支持的军国主义价值观而提出批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第二个相关原因是,至少从美国历史学家们的角度看,恰恰是这场战争使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其中好处远远胜过美国始于美西战争,继而介入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的貌似胜利之所得。一个心不甘情不愿、满脑子孤立思想的巨人发现自己不可阻挡地崛起为世界强国之首——这幅场景确有其吸引力,美国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同样无法抵御这种诱惑。
  此外,历史学家们给予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好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不但同促使美国投入战争的原因或战争带来的政治结果没什么关系,相反,它是由战斗性质的一种功能所致。这场战争并非战壕、铁丝网和机枪形成的静态战争,而是一场坦克和飞机、高度机动性和这种机动性带来的内在戏剧性构成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庞大的军队在两年战斗中所做的不过是蹲在战壕里朝对方发射炮弹,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充斥快速机动、大胆突击、大规模合围的厮杀。这场战争的发展可以通过一条灾难性失败和决定性胜利的路径加以追踪。当然,这两个观点未免有些刻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多次出现运动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也有僵持,甚至是堑壕战的时刻。尽管如此,这两场大战的整体形象仍萦绕在西方人的意识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几年的战事,给多年来肆虐于欧洲军队内部的两场争论带来戏剧性结局。首先,德国在波兰和法国,以及对苏战争第一年赢得的巨大胜利,排除了对“机械化是在现代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合理怀疑。坦克的优势和劣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里一直是军事规划者们的辩论重点,但在德国击败法国后,这种辩论变得毫无意义。坦克和战机在德国早期赢得的戏剧性胜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德国的所有邻国(敌对国和中立国)突然间领悟到这些装备的必要性。
  其次,从更广泛的角度说,德国装甲和空中力量取得的胜利证明,各国军队自老毛奇时代以来就无法在战场上赢得的决定性胜利仍有可能实现。显然,现代军队并未注定要像他们在1915—1917年所做的那样,从事一场血腥且令人难以忍受的消耗战——他们可以再度实施机动、打击、突破和追击;他们可以歼灭对手,而不是来回拉锯;他们可以抗击德国人传统定义的运动占戈(Bewegungskrieg)。僵持、战壕、紧握机枪的岁月突然告终。机动和决定性交战的新时代已然到来。六年内,各条战线的作战行动都是迅速而又激烈的。双方军队都体验到了决定性胜利的激动之情,他们向前推进数百千米进入敌方领土,并实现对庞大敌军的围歼。
  一幕幕场景紧密相连。在色当突破法军防线,以一场大胆冲刺穿过在比利时战斗的联军后方地域后,德军装甲部队于1940年5月20日到达英吉利海峡。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发生了一连串战争史上最具规模的歼灭战,但德国人却没能实现全面胜利。苏联红军1941年几乎陷入没顶之灾,但却在1942年得以恢复,并在一个名叫斯大林格勒的地方将战争反败为胜。1944年8月,西线盟军在“眼镜蛇”行动中冲出诺曼底登陆场,以一场战役横扫西欧,前出到德国边境。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触及学者和非学者历史想象力的真正原因是,这场战争更令人为之兴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寻求决定性胜利
第二章 寻求不可能的事:德国在二战中的战役失败,1940—1942年
第三章 盟军寻求决定性胜利
第四章 不再被遗忘:朝鲜战争
第五章 阿以战争
第六章 作战成功与失败:印巴战争(1971年)和两伊战争
第七章 美国陆军:崩溃和重生
第八章 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沙漠风暴
总结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