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性学三论——德文直译全本
0.00     定价 ¥ 3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7670016
  • 作      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译      者:
    任兵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编和导读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
    《性学三论》是人类性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可以让人们从本质上了解“性”。我们对性的所有困惑,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此版本是从德文原著直接译出,全文无删节。

本书还收录了《性学三论》的实践篇《爱情心理学》,全面展现弗洛伊德性学理论。

 

性,是人类原始的洪荒之力,却可以经过“疏导”进化为一种正常的性行为,并将其升华为一种艺术精神和创造力。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就是“力比多”的升华。每个人都曾对吸引自己的性对象,有过长久的凝视。同样,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将这种力比多升华为更高层次的追求。                             

——武志红

展开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95年,他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由此,精神分析学说逐渐形成,直到今天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弗洛伊德不仅在潜意识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还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为20世纪的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写有《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少女杜拉的故事》《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等意义卓著的心理学作品。

 

导读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等系列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微信@武志红(wzhxlx),微博@武志红。

 

译者简介:

任兵,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日耳曼语言学硕士,中德文法对比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德汉翻译的理论和实践。译有《我与你》《性学三论》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男人、女人,都渴望性。

性是世界的一个根本动力。越根本的东西,我们越不能直视它,所以围绕着性,我们也形成了种种禁忌。

《性学三论》是人类性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可以让人从本质上了解“性”,而这些本质的了解,不仅能帮我们正视自己的性,更能帮我们懂得别人的性,从而将性衍生为生命的动力。

 

展开
精彩书摘

 

性变态

 

人类与动物真实存在的性需求,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性欲”。这种表述参照了“食欲”一词:由饥饿引发的觅食冲动。

在日常口语中,我们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引发“性欲”的“饥饿”;而在学术界里,这种造就性需求的“饥饿”,被称作“力比多”。

世俗舆论对性欲的本质和特征有许多成见。比如,性冲动在童年时期并不存在,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性发育才逐渐出现的;面对难以抵挡的性吸引时,性欲便会出现;

性欲总是萌发于两性之间的;性欲的目的是达成两性的交合,或至少达成通往两性交合的过渡行为。

以上这些说法与现实出入极大。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成见漏洞百出、偏颇且武断。

在详细阐述之前,我们先引入两个概念:一是性吸引力的来源,我们称之为“性对象”;二是性欲驱使我们去达成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性目标”。科学研究表明,在性对象和性目标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大量偏离常态的案例。这些反常案例与常态标准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正是我们所要探索的课题。

 

性对象的反常

 

流行文化对性欲的解读,完美契合了诗歌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人类被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人,另一半是女人,男人和女人苦苦寻觅对方,因为相爱而结合,因为结合而重新得以完整。正因如此,当人们听说,这世上居然有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或者有女人的性对象不是男人时,一定会大跌眼镜。大家把这个群体称作“反性向者”或者“性倒错者”,将这种现象称作“性倒错”。尽管这个群体的确切人数很难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一定是非常庞大的。

 

A. 性倒错

 

性倒错的行为表现

 

性倒错者的行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类型。

(a) 绝对型性倒错。这一类型的性倒错者只能接受同性作为性对象,异性不仅不能唤起他们的欲望,还会冷却他们的性冲动或者引发他们的性排斥。由于这种性排斥,男性会丧失性唤起的能力,或者在性行为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任何乐趣。

(b) 两栖型性倒错(性心理上的雌雄同体)。对于这一类型的人群来说,性对象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这一类型的“性倒错”没有性别指向上的排他性。

(c) 偶然型性倒错。当特定的外部条件令人无法觅得正常的性对象、却仍能够仿效正常的性行为时,一些人便有可能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并获得性满足,这一人群被称作偶然型性倒错者。

不同的性倒错者对于自身反常性向的认知,也往往大相径庭。一部分人将其视为合情合理的“力比多”,与正常的性向没有区别,因此激烈地追求与正常性向者平起平坐的权利。另一部分人则抗拒自己性向“反常”的事实,并将其视为一种病态的强迫症。

除此之外,性倒错还可以根据其存续时间的长短来分类。

一些人自从记事起便是性倒错的,而另一些人只在某个特定时期或是青春期发育之后,才出现性倒错的现象。5 性向颠倒这一特征,在一部分人那里会终生持续,而在另一部分人那里只是昙花一现,甚至只是正常性向的一段小插曲。换言之,一个长期拥有正常性向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突然成为性倒错者。我们观察到,有些人能够在正常与倒错的性向之间游走。

尤为有趣的是,在一些案例中,当事人与正常的性对象经历了尴尬的性行为后,其“力比多”开始以性倒错的形式呈现。

通常来说,上述不同类型的性倒错之间,并没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当事人才会坦然接受由来已久的性倒错,并将其视为自身属性的一部分。

许多学者不愿将各种性倒错类型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宁愿强调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也不愿强调不同类型之间的共性。

这当然也源于他们对这一群体的固有成见。即使各个类型的特点确实成立,我们也不应忽略不同类型间广阔的灰色地带,与其将人强行归入某一类,不如让性倒错的光谱自行展开。

 

性倒错的解读

性倒错最初被解读为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变异,这也与临床观察到的事实不谋而合,因为性倒错最早是在精神病患者以及疑似患者身上发现的。这一说法里包含了两个关键词——“变异”与“先天”,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讨论。

 

变异

“变异”一词由于常被滥用而饱受诟病。但凡一种病不是由创伤或者感染造成的,就会被人们归为“变异”,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做法。根据马格南对变异现象的划分,就连最高级的神经活动也不能免除“变异”的嫌疑。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变异”的认定究竟还有什么用途和新的内涵呢?事实上,以下两种情景应直接从“变异”的判定中排除:

(1)当事人的行为没有频繁且严重地偏离常态。

(2)当事人的生存和工作能力没有严重受损。

 

展开
目录

 

序言

 

性学三论

第一章

性变态

性对象的反常 005

性目标的反常 016

性变态综述 025

神经症患者的性欲 028

局部冲动与快感区 032

为何神经症患者高发性变态 033

幼儿期的性欲 034

第二章

幼儿期的性

童年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 050

幼儿期的性表现 053

幼儿期的性目标 056

自慰式性表现 058

幼儿期的性研究 065

性器官的发展阶段 068

幼儿性欲的来源 071

第三章

青春期的性变革

生殖器主导与前期快感 087

性唤起障碍 091

“力比多”理论 094

男女有别 096

寻找性对象 098

结语 105

阻碍性正常发展的因素 109

 

《性学三论》的实践

爱情心理学

第一章

男性择偶时的一种典型心态 125

第二章

爱情生活中最普遍的“降格”现象 137

第三章

处女禁忌 1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