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隋朝那些事儿 贰 开皇之治卷
0.00     定价 ¥ 36.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0872146
  • 作      者:
    冬雪心境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杨坚抑制关陇武将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以今日视角来看,这也是中国由南北朝大动乱到隋朝安定大治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杨坚的猜忌刻薄。事实上,从排挤打压关陇武将的过程来看,并没有发生多少流血事件,多是以各种理由将这些人罢免或治罪,杨坚曾经对太子杨勇解释打压关陇武将的内心真实想法,那就是希望通过剥夺关陇武将们的权力,来保全他们的性命。

 

杨坚君臣为平陈所做的准备几乎无懈可击,此后整个平陈之战基本是按照预定计划所进行的,甚至在实际执行中比计划的更为顺利,这在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件不多见的事情。所以平陈之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战场厮杀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前期的政治谋略。

 

从建立隋朝到灭掉南陈再到取得与周边国家交往的优势地位,杨坚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将隋朝带到了一个dianfeng,其政治生涯也到达了dingfeng。当然,杨坚十分清楚,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除了威慑于外,还要修政于内,所以在国家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后,杨坚将目光瞄向了彰显太平盛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整修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本名李珩,天津人。天津市作协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二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主讲《大唐diyi宰相长孙无忌》《大唐宰相遇刺案》系列节目。著有《唐朝那些事儿》系列、《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系列、《武媚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大隋帝国是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大帝国,它终结了西晋以来中国历史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更是大唐王朝盛世到来的前夜。开皇之治天下兴盛,大业之年天下动乱,大隋王朝两代皇帝经历冰火两重天。

本书是《隋朝那些事儿》系列的第二卷,从隋朝建立后改革朝廷机构到杨坚去世为止。书中有平定南陈走向统一,有文治天下终于实现开皇之治,也有杨坚为隋朝走向世界所做的各种努力,还有晚年废太子立杨广而犯下的大错。让我们一起来看动乱之后的天下大治,体味帝国瞬间崩塌的惊心动魄。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展开
精彩书摘

样章

暗流涌动

杨坚启用其相府班底来撑起朝廷权力机构,确立了自身领导地位。但是将他推上皇位的那些勋贵,则被排除在核心权力机构之外,这使得他们绝难接受,所以在隋朝建立之初,朝廷内的政治斗争就开始暗流涌动。

北周的政治体制,是打天下者坐天下,也就是说谁立有战功谁就能在官职上得到回报。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往往只是功勋贵族的代表,要和这些人共同分享政治权力。但是杨坚要改变的也正在于此,他要改变用人制度以提高皇帝的绝对权威,以中央集权来开辟国家统一繁荣的新时代。这就要求首先在中央上层破除利益交换, 用共同的政治目标作为任用官吏的基础,因此在隋朝初年的人事斗争上往往具有政治改革的意义。

当然新贵的崛起必然会导致旧臣的不满。首先表达出这种不满的就是将杨坚推上政治前台的刘昉、郑译等政变功臣,他们将杨坚推上权力顶峰,其实是为了把控朝廷权力,以谋求个人私利。杨坚看到他们不堪重用后,便逐渐疏远了他们,于是他们觉得自己好像被出卖了一样,眼看着曾经押下的赌注就要赔个精光,甚至要从无限风光的顶峰跌落下来了。

这些人中郑译倒是比较想得开,私下里请道士为自己念经,以解心中的郁闷,他也希望杨坚能够回心转意重新重用自己,但是没想到被家中的婢女告发。杨坚得知消息后,将其训斥了一顿,郑译经过这次教训,从此规规矩矩做人,此后也得到了杨坚的重新任用,主管修乐工作,在这个领域颇有建树。

刘昉本就不是善良之辈,野心也比郑译大得多,他自从遭到罢免之后,便将个人私愤转变为政治复仇,明里暗里煽动一些对杨坚的怨恨。例如开皇初年,京师地区发生饥荒,杨坚忙于组织赈灾, 为了节约粮食,颁布了禁酒令。此时刘昉跳了出来,不仅不遵守法令,还故意让他的小妾租赁店面出售烧酒,公开表达不满。治书侍御史梁毗上疏弹劾,被杨坚按下不问。刘昉以为得计而更加张狂, 他暗中和散骑常侍卢贲、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互相勾结,密谋打击高颎、苏威等主要朝臣以取而代之。

到了这个地步,个人矛盾已经变成了政治斗争。当时刘昉等人以清君侧为名,其真实目的可能是要发动政变,这些人四处活动大搞阴谋诡计。卢贲看到晋王杨广深得杨坚的宠爱,便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谋划废黜太子,另一方面又挑动太子杨勇怨恨杨坚,以达到扰乱皇室的政治目的。

从人员上看,卷入这场斗争的相关人员出现了一些变化,卢贲和张宾都是当年将杨坚推上政治前台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谋反的原因与郑译和刘昉无异,需要注意的是李询和元谐。

李询是北周大将军李贤之子,杨坚的功臣李穆的侄子。在平定尉迟迥的战斗中,李询作为韦孝宽的副手屡建战功。但是隋朝建立后他并未得到重用,只让他和刑部尚书元晖一起修建京畿水利工程。元谐是北魏的勋贵,又是杨坚年少时的同学,在平定尉迟迥的战斗中也立下汗马功劳,不久后又领兵击退吐谷浑和党项的进攻, 但是他为人刚愎自用,不善于巴结权贵,而且喜欢批评时政甚至口无遮拦。

李询和元谐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两个人在杨坚登上政治前台的过程中都尽了犬马之劳。隋朝建立后,他们却又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自然是心中愤愤不平。他们的不满主要是针对高颎、苏威等他们颇为看不起的小人物。在他们看来,宇文泰时期那种豪杰聚义共创大业的局面,是自己最向往的,同时他们都有一个开创伟业的英雄梦想,所以他们沉浸在往事的无限眷恋中,无法接受人情日益淡漠的中央集权新王朝的崛起。事实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宇文泰时期那种冲锋陷阵的矫健武将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新生的隋王朝将他们晾到一边是一种必然,当然身为当事者的他们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的。

但是心生怀旧之情并不等同于谋反,他们对杨坚还是十分忠诚的,例如元谐曾当面对杨坚说过一番肺腑之言:“臣一心事主,不曲取人意”,其实这已经是隐含表达了一种不满,他们的这种不满恰恰为刘昉之类的野心家所利用。就这样,支持杨坚的前朝旧臣与关陇出身的武将形成合力,这就开始让杨坚产生一种担忧。

高颎当时也感受到了来自这两方的压力。对于刘昉这种有平台,有资源,而无能力的人,高颎并不在乎,但是关陇出身的武将也参与进来,这就不能不让高颎重视起来。面对这种复杂艰险的局势,高颎采取的策略是以退为进,分化瓦解。

开皇八年(588 年)八月,高颎上表请求让位于苏威,杨坚左右权衡后,批准了其请求,委任他为讨伐南陈统帅,让其领兵外出,暂时避开锋芒。高颎的职务当然也不可能由苏威接替,杨坚任命原东京左仆射赵芬接替高颎的职务。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君臣博弈

第二章   走向统一

第三章   文治天下

第四章   骄懒怠政

第五章   皇族争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