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宗教的凯旋
0.00     定价 ¥ 1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0172233
  • 作      者:
    [法]雅克·拉康
  • 译      者:
    严和来,姜余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雅克·拉康,法国著名学者、精神分析学家。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拉康被认为是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宗教的凯旋》由两部分组成:1960年3月9日和10日,拉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圣路易大学做的演讲;1974年10月29日,拉康在意大利罗马的法国文化中心接受意大利记者们的采访。这是拉康对宗教和伦理问题较集中的两次表达。在两部分文章中,拉康都讨论了精神分析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启发,以及精神分析涉足伦理学领域的必然性。拉康充分肯定弗洛伊德对宗教伦理的研究,尤其是弗洛伊德对“欲望”、“父姓”、“死去的父亲”及西方一神教的传统的讨论,这使得精神分析必然地与伦理学靠拢。拉康论述了弗洛伊德的发现与哲学及神学传统的渊源,通过对康德、圣保罗、存在主义现象学及利他主义的讨论,把精神分析嵌入到西方哲学发展的传统当中。而拉康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论述,则向我们提出了警示:科学无论如何强大,都不能解决人类自身的某种根本性的无能,而这个无能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宗教的存在是对人类的这个无能的回答,正因如此,宗教始终有其存在的理由,并可能会取得*后的凯旋。弗洛伊德作为启蒙时代的乐观主义者,相信宗教不过是一种幻觉,必将在科学精神发展的未来中消失殆尽。拉康则不然,认为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会不断倾倒出关于主体存在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是神甫的孩子”,拉康说过。拉康在天主教教会学校接受教育,曾是一个虔诚的孩子,获得了一种深刻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基督教精神的苦恼与策略。他还知道如何完美地和天主教徒对话,并使他们走向精神分析。耶稣会曾寄希望于他的学校。
  启蒙时代老派乐观主义者弗洛伊德认为,宗教只是一个幻觉,它在未来会消失在科学精神的发展进程当中。拉康则完全相反,他认为真正的宗教、罗马的宗教通过将意义倾倒于实在上面,一直会诱骗全人类直到世界末日,而这个实在越来越难以处理和难以忍受,我们将之归因于科学。
  ——雅克一阿兰·米勒
展开
精彩书摘
  《宗教的凯旋》:
  实际上,在无意识之中有一些能指之物,这些能指之物总是重复,总是在主体的不知①当中不停地奔流。这是有点像刚才我看到的并把我带到这个演讲厅的东西,就是在我们的大楼前面滚动着的发光广告牌。临床工作者对这些能指之物感兴趣,在于它们利用有利的环境,藏身于完全和自己性质一样的东西之中,藏身于我们意识的辞说(广义上的意识辞说)当中,即藏身于我们行为中的所有修辞性的东西中,也就是说,比我们认为的要广得多的东西中。对此我持辩证的立场。
  在这一点上,你们问我——这些能指的元素到底是什么?我会用一个极其纯粹的能指例子来回答,就是字母,印刷用的字母。
  一个字母,你们会说,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绝非如此。想想中国字母。②对于每一个中国字母,你们都会在字典里发现一组意思,这种意思与和我们词语的意思相对应的意思一致。这想说什么呢?我昕到你们当中有人给出回答了,是什么呢?不是人们可能认为的那样,因为这想说,中国字母的特征,完全如同我们词语的字母,只是一群运用的集合。
  严格地说,意思不从字母或词的游戏中产生出来,除非它自己对这些字词的约定俗成的运用进行了修改。这首先意味着语言游戏获得的全部意义都兼备该游戏已经与之相联的那些意义,并且这些意义当中有一些是如此之陌生以至于现实有兴趣进行反复。这个维度我称之为换喻,它从所有现实主义当中产生诗歌。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所有新的意义只能从一个能指对另一个能指的替换中产生,这是隐喻的维度,现实由之承载诗歌。这就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发生的东西,它决定着辞说的性质,如果我们能够把对某些语言结构的某种运用也看作辞说的话。
  诗歌已经在这个层面上进行了?所有的都向我们表明着这一点。不过让我们限于在我们的所见。这是修辞的作用。临床肯定了这一点,并通过深入到具体的辞说以及深入到在我们的行为中辨别出作为能指印记的标记,向我们证明了这些作用。于是,这将会把你们当中的一些内行人再引领到精神分析的起源,即梦的和语误的科学,甚至玩笑话的科学。而对你们当中的另一些人,那些对此还想多了解一些的人来说,这将提醒你们注意意思,我们对信息获取的努力是在意思当中完成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能在这些难解的符号当中阅读我们的欲望?不。大家再读读弗洛伊德关于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主题的文章,即关于梦、语误和玩笑话的文章,你们在那里绝对不会看到清楚地表达的欲望。无意识的欲望,它所需要的就是支持无意识辞说。这就是为什么它说话。并不一定所有的无意识,不管它是什么,都要道出真理。何况,正是它说话这一事实可能给它带来谎言。
  欲望对应着这个辞说的真实意图。然而在辞说的意图当中,言说的主体可能是被放逐在意识之外的,那么这个辞说的意图可能会是什么呢?于是乎,这就给有着直接意图的道德提出了一些尚未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的现代注释家们似乎还没敢去触及。
  至少在那个托马斯主义者的著作①当中——其去日业已久远——尚未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它只是以巴甫洛夫的实验原则来测定弗洛伊德的学说,以便把后者引入对天主教的独特思考中。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此著作让他得到满意的评论竟然和他做的无聊的评论一样多,即,一部分来自人文学院里的那些褒扬他的论文的教授们,一部分来自于那些可以说是他所背叛的人,即他的精神分析同事们。我对我的文学的和精神分析的听众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抱有很高的评价,从而认为这个满意应是不同于一个对困难抱之默契沉默的满意,而这一困难是精神分析真正将之置于道德之中的困难。反思的开端似乎是要观察,可能正是随着一个辞说的意图越来越少,它才能以一种不可穿透的形式,与一个真理,与这个真理,在实在中的在场相融合。
  ……
展开
目录
对天主教徒的演讲
前言
Ⅰ.弗洛伊德恰如其分地评估了道德
Ⅱ.精神分析是否是为了我们时代所需要的伦理而构建?
宗教的凯旋
统治、教化、分析
科学家的焦虑
宗教的凯旋
紧扼症状
言语制造享乐
习惯实在
不要哲学化
文章信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