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自我的进化——第三千年心理学
0.00     定价 ¥ 5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255701
  • 作      者: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 译      者:
    朱蓉蓉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又一力作

影响全球千万人的开创性心理理论

帮助你积极生活,拥有心流


展开
作者简介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又一力作。他阐述了人类在第三个千年里面临的挑战,无序的意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基因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孔不入,人类该如何战胜精神熵,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呢?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书中讲解了“心流”的奥秘,帮助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进入心流状态。本书不仅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素材,也是大众读者提升自我的行动指南。


展开
精彩书摘

自我的出现

我们称之为进化的过程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对于生物和非生物而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无序状态占上风,要么尝试击败系统。进化是这两种选择中的第二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种形式,每一种结构都趋于衰退,因为其成分回归随机性。身体细胞分裂,器官退化,器具磨损生锈,高耸的山脉变成沙子,伟大的文明崩溃并被人遗忘。在能量耗尽时,甚至恒星也会死亡。一辆汽车可以工作几年,但在那之后,继续运行会耗费太多的精力。在你第一次买房子时,你认为你拥有了一个永久的住所,但是如果你不修理屋顶,把墙壁掖起来,并且经常粉刷木器,房子就会开始分崩离析。瓦解的原因就是无序状态——宇宙的最高定律。

但无序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法则。也有相反方向的过程:创造和成长,与衰变和死亡一样,是故事的一部分。例如,精美的有序晶体的形成,新生命形态的形成,越来越不可能的能源开发方式的出现。每当在一个系统中有序逐渐增加而不是趋于崩溃时,我们就可以说负值化无序正在起作用。

每一个系统,不管是岩石还是动物,都倾向于使自己处于有序的状态。就生物而言,我们称为“生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确保自我保存和自我复制所作的努力。鲸鱼会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自己作为鲸鱼的生存,而且它会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的忠实副本,这一点永远不会晚。为了达到目的,鲸鱼将不得不从空气中提取氧气和从浮游生物中摄取热量,并保护幼崽免受伤害和远离天敌,从而在令人沮丧的无序状态下继续生 存。

对于负值无序化的运行而言,一个有机体——个体、家庭或社会系统——必须始终在工作中修复和保护自己,将为自身目的转换能量变得更有效。人类历史的最高点是那些使我们更容易保护自己免受无序状态冲击的发现。火的发现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一个遥远的祖先有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利用燃烧来扭转——即使是暂时和局部地扭转——寒冷的麻木效应,这是无序最喜欢的表现方式之一。更有效、更不可能的系统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化。除非它们变得更有效率,否则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崩离析,进化是这一事实强加给我们的。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即使保持静止,我们也必须前 进。

竞争是贯穿进化的主线。生命形式在历史舞台上互相取代,这取决于它们是否成功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出于自己的目的而将其转化。但是通常物种生存是因为它们通过合作找到了提高生存机会的方法。自相矛盾的是,合作可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竞争工具。然而,在很久以前,竞争与合作完全是盲目和无意义的。

另一种看待进化论的方法是,不要把它看作选择生存的生命形式,而是信息,如恐龙或大象。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要的不是生物体的外在物质形态,而是它所承载的指令。生物有机体基因中携带极其详细的化学编码,而这些指令的生存就是进化的真正意义所在。大象只是大象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副产品。从理论上说,只要有基因的蓝图,我们就可以建造大象。但没有它们的遗传指令,大象就会从地球表面的一个世代中消 失。

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但是遗传信息并不是争取生存的唯一方式。还有其他的信息模式相互竞争,以维持它们的形状并通过时间传输自己。例如,竞争包括语言,就像宗教、科学理论、生活方式、技术,甚至意识领域的元素,我们已经开始把它视为“自我”。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奇妙的能力去思考各种感官的信息,并指导和控制这些体验。我们认为这一能力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很少想知道它是什么。然而,据我们所知,这是一个只有人脑才能实现的最新进化成就。如果我们考虑过,我们会给它起诸如意识、自我或灵魂之类的名字。没有它,我们只能听从我们的基因在神经系统中编程的指令。但是,有了自我反省的意识,我们就可以编写自己的行动计划,做出没有遗传指示的决定。

我们通常拥有的关于自我的画面都是一个小矮人坐在大脑内部,通过眼睛、耳朵和其他的感官监视外部情况,评估这些信息,然后推动一些杠杆,促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行动。我们认为这个微型人非常敏感和聪明,是身体机器的主人。那些将它设想为“灵魂”的人们,认为是上帝的呼吸为了神圣火花而将我们普通人变成普通的封皮。

当代神经科学对自我本身及其进化过程有着一种更为平淡无奇的看法。大脑似乎并没有单独的物质结构或神经功能来解释“自我”或“意识”的现象。反思能力反映在大脑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束上,每一个神经元束进化到执行有限的任务,例如观察颜色、保持身体平衡或检测某些声音。由于这些神经元束所提供的专门且不连贯的信息在大脑内部反弹,最终达到了复杂的程度,因此必须有一个内部交通指挥系统来指导和优先处理感知和感觉的流动。在遥远过去的某个时刻,人类成功地以意识的形式形成了这种机制。但交通警察的形象也具有误导性,因为它再次表明,大脑内部由一个完美的小矮人掌控。相反,意识更像是一个磁场、一种气场,或者是由大脑收集到的无数不同的感觉产生的和弦音。

然而,一旦自我反思意识发展起来,大脑运作的方式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量子跳跃。它不再只有单独的需求、驱动、感觉和想法,竞争“广播时间”,在意识上严格按照继承的化学指令确定优先顺序。相反,它经历了所有这些冲动,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能够掌管意识领域,并决定哪种情绪或思想应该优先于其他。当我们体验到内在意识的时候,我们给它命名为自我,并将它的现实视为理所当然。自我成为人类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内在创造的自我对我们来说似乎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感官瞥见外面的世界。就像空气一样,它总是在那里。就像身体一样,它有自己的极限。它会受伤,但它也可以飞翔。它生长,它的力量慢慢扩展。虽然每个人的大脑都能产生自我反省意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样地利用。有些人几乎完全按照他们的基因蓝图或社会指令行事,很少或根本没有意识的输入。另一个极端是个人的自我发展,其目标是超越外部指令,几乎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生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处。

但是一旦个体有一个自我,即使很少使用,它也会像其他有机体一样提出要求。它想保持自己的形状,甚至在携带它的躯体死去之后,能以某种方式复制自己。像其他的生物一样,自我将从环境中得到的能量来阻止无序状态对它的破坏。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只需要在基因中复制信息。但是一个有自我的人会想保持和传播自己意识中的信息。拥有物质财富的自我将驱使其所有者积累更多的财产,而不顾带给任何人的后果如何。斯大林的自我是围绕着权力需要建立的,直到所有可能挑战他的独裁统治的人都死了才罢休。如果自我从信仰中得到自己的形式,这种信仰的生存意味着超越身体的生存——对于基督教的殉道者们而言,损害信仰带来的威胁远比狮子带来的威胁 大。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在下一个千年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如何成功地创造出这样一种自我。进化绝不是有保证的。只要我们了解我们在那个我们称为自然的巨大领域中的位置,我们便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无论是过度的谦逊,还是蛮横地夸下海口,都对我们的未来无益。对于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而言,如果他们的自我变得过于胆怯、过于保守、不爱与人交往,并且试图退回到安全的茧中来阻止变化,最终他们将被更为重要的生命形式征服。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前进,从彼此和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我们能得到的东西,那么在这个星球上就没有什么可以享受的了。

生命能否在这个世界上延续取决于我们的行为。我们能否生存下来,是否能维持有价值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能创造什么样的自我,取决于我们成功建立的社会形态。当然,在这些危险的时刻,有许多重大的任务要摆在面前:从保护雨林到保护臭氧层,从减少出生人数到防止那些已经出生的人被彼此撕成碎片。但是,从长远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支持进化的自我发展方式更为重要的了。这取决于所有其他积极的后果。如果这会成为一段历史,我们必须做好。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过去的诱惑

第一章 思维与历史  003

第二章 谁控制思想?   034

第三章 玛雅的面纱  068

第四章 捕食者和寄生者 106

第五章 模因与基因  148

 

第二部分

未来的力量

第六章 引导进化 181

第七章 进化与心流  211

第八章  超越自我   249

第九章 心流史  302

第十章  未来的友谊 334

后记  353

参考文献  3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