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精要
0.00     定价 ¥ 1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1601343
  • 作      者:
    付颖哲,陈凯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系统讲解基本知识,精心挑选典型案例,理论实务充分结合,全面覆盖疑难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付颖哲,男,陕西西安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至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职于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系民法学、合同法专职教师,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长期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出版专著《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法律制度研究》,并分别在《德国研究》 《西部法学评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编和参编《合同法教程》 《国际私法教程》 《担保法实训教程》等多部教材。


陈凯,女,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陕西省西安市汉唐公证处副主任,中国公证协会公证文化建设和宣传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员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荣获司法部“新时代zui美法律服务人?公证员”称号,长期从事公证法律实践,尤其是在公证强制执行制度和银行信贷法律问题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在《中国司法》、《中国公证》、《陕西公证》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精要》内容涉及担保法的理论以及实务,全书分为担保法总论、保证、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定金及独立保函七个章节,基本是遵照现行《担保法》的框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全书引数百计的法院判例作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重点关注理论和规范具体实务当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精要》主要特色就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该书的内容,无论对于正在学习担保法学知识的法科学生,还是对于从事实务工作的律师、法官,都有裨益。
展开
精彩书评
  ★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是该书的主要特色,而该书的两位作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法学教育和律师、公证实践工作,对担保法理论和制度有着长期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正是基于这一点,该书无论是理沦分析和论述,还是司法裁判的剖析和讨论,都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色彩,这恰恰是过往担保法理论著述所欠缺的内容。该书在内容上,理论与实务相互验证、相得益彰,细细研读,读者会发现担保法理沦与实务之章极为生动的互动关系,甚至体会到掌握担保法体系和具体规范之间的内在逻辑,明了司法裁判中案件事实和裁判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愉悦。我相信,该书的内容,对于无沦是正在学习担保法学知识的法科学生,还是从事实务工作的律师、法官,都会有所裨益。
  ——孙宪忠
展开
精彩书摘
  《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精要》:
  七、涉外担保及其法律适用
  (一)涉外担保的概念
  涉外担保是指中国境内机构与境外民事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达成的担保法律关系。根据国家对涉外担保是否进行限制,分为对外担保和对内担保。对于对外担保,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二条之规定,即“中国境内机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除外,以下简称担保人)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具对外保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财产对外抵押或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章第一节规定的动产对外质押和第二节第七十五条规定的权利对外质押,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债权人或者受益人,以下称债权人)承诺,当债务人(以下称被担保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在对外担保中,境外债权人实现担保权利,将会使中国境内资产绕过国家外汇管理事先批准的相关规定而转移至境外,所以国家出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给予严格的限制。实践中,经常发生境内民事主体以“内保外贷”等不合法的形式将境内资产转移至境外的情况,国家对于对外担保的管理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二)对外担保关系的管控
  国家对于对外担保的管理和限制,分别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国家外汇管理制度,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中。
  1.国家对对外担保的管理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之规定,即“提供对外担保,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由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申请人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对外担保登记”,对外担保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申请批准,是一项须经批准的法律关系。
  对于境内机构如何向外汇管理机关申请对外担保等问题,《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详细的规定,《担保法理论与实务精要》因篇幅所限,仅就部分内容进行论述。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对外担保在类型上包括:(1)融资担保;(2)融资租赁担保;(3)补偿贸易项下的担保;(4)境外工程承包中的担保;(5)其他具有对外债务性质的担保。在担保方式上,对外担保包括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具对外保证,符合《担保法》的抵、质押担保,以及各种形式的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债权人或者受益人,以下称债权人)出具的以“当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为内容的承诺书、保证书等。另外,该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禁止担保人以留置或者定金形式对外提供担保。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经外汇局批准后,担保人方能提供对外担保”,该条中的外汇局系指中国人民银行在该办法第三条中授权就对外担保审批、管理和登记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
  2.《担保法》中对外担保行为效力的规定
  《担保法》并非国家管理经济事务的行政管理性质的法律、法规,所以该法并不会从办理对外担保审批手续的要求、程序的角度就对外担保作出规定,而是从未经审批的对外担保行为的效力人手加以规定的。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六条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1)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2)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3)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4)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5)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担保法总论
第一节担保概述
一、担保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002
二、债的担保的特征 006
三、担保的社会功能 007
第二节担保的分类
一、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 009
二、意定担保和法定担保 012
三、债务人担保和第三人担保 012
四、单一担保和混合担保 013
五、单独担保和共同担保 013
六、反担保和本担保 014
七、涉外担保及其法律适用 016
第三节担保权的成立、设立
一、担保权的成立、设立 026
二、担保合同 027
第四节担保合同的相对独立性
一、担保合同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033
二、主合同变更情况下担保合同、担保关系的相对独立性 038
第五节担保合同无效及法律后果
一、“担保无效”与“担保合同无效”概念之辨析 056
二、担保合同无效的事由类型 057
三、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066
第六节债权人多数的担保关系——银团贷款
一、银团贷款的类型 074
二、代理社、代理行在银团贷款中的权利 075
第七节混合共同担保
一、混合共同担保的概念 076
二、混合共同担保中债权实现的顺序规则 080
三、混合共同担保中第三担保人之间的追偿规则 093
四、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减、免责规则 102
第八节公司提供担保的有效性
一、《公司法》对于公司提供担保作出的程序性要求 123
二、公司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所提供担保的效力问题 124
三、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 128
第二章保证
第一节保证担保的概述
理论部分
一、保证担保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140
二、保证担保、保证关系的特征 142
三、保证的分类 146
制度部分
一、保证的概念 150
二、保证担保的分类 151
第二节保证合同
理论部分
一、保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61
二、保证合同的主体 162
三、保证合同的形式 163
四、保证合同的内容 165
五、保证合同的效力 166
制度部分
一、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要求 168
二、保证合同的形式 182
三、保证合同的解释——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 191
四、保证合同的内容 199
五、保证合同的无效事由及法律后果 199
第三节保证期间
理论部分
一、保证期间的概念和法律效果 208
二、保证期间的法律属性 209
制度部分
一、保证期间的计算 211
二、保证期间、诉讼时效经过的法律效果 220
第四节保证责任
理论部分
一、保证担保的债权范围 225
二、债权让与与债务承担情形下的保证责任 226
制度部分
一、保证担保的债权范围 227
二、债权让与与债务承担的保证责任 230
三、保证责任的特殊问题 230
第五节最高额保证
理论部分
一、最高额保证的概念和特征 235
二、最高额保证担保的债权确定方式 237
三、最高额保证决算期内,债权人对已经发生的债权进行转让的情形 239
制度部分
一、最高额保证的法定概念 239
二、最高额保证担保的债权范围 240
三、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244
第三章抵押权
第一节抵押权的概述
理论部分
一、抵押权的概念 250
二、抵押权的特征 252
三、抵押权的分类 255
制度部分
一、抵押权的一般规定 257
二、抵押权担保的债权类型 258
第二节抵押权的设立
理论部分
一、抵押权设立的一般基础理论 261
二、抵押合同 262
三、抵押物 274
四、抵押权设立的主要方式 275
制度部分
一、抵押合同 282
二、抵押物 288
三、抵押登记 314
第三节抵押权的效力
理论部分
一、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 339
二、抵押权效力及于标的物的范围 340
三、抵押权的一般物权效力 345
四、抵押权的特殊效力 350
制度部分
一、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 356
二、抵押权效力及于标的物的范围 356
三、抵押权的一般物权效力 361
四、抵押权的特殊效力 364
第四节抵押权的实现与消灭
理论部分
一、抵押权实现的含义 373
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 374
三、抵押权实现的顺序 378
四、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378
五、抵押权实现的法律效果 379
六、抵押权的消灭 380
制度部分
一、抵押权的实现 383
二、抵押权的消灭 389
第五节特殊抵押权
理论部分
一、最高额抵押 391
二、浮动抵押 393
制度部分
一、最高额抵押权 396
二、浮动抵押权 410
第四章质权
第一节质权概述
理论部分
一、质权的概念 428
二、质权的法律特征 429
三、质权合同 430
制度部分
一、质权的概念及特征 437
二、质权合同 437
第二节动产质权
理论部分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 439
二、质物 440
三、动产质权的取得 443
四、动产质权的效力 448
五、动产质权的实现 464
六、动产质权的消灭 465
制度部分
一、质物的范围 468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 476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479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 486
五、典当与动产质押之间的关系 486
第三节权利质权
理论部分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 489
二、权利质权的公示方法 490
三、权利质权的类型及设立 494
制度部分
一、可予质押的权利 499
二、权利质权设立 499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及保全 507
四、权利质权的实现 508
第五章留置权
第一节留置权概述
理论部分
一、留置权的概念 524
二、留置权的特征 525
三、留置的分类 526
四、留置权与相似权利的区别 528
五、留置权的意义 532
制度部分
一、留置权的法定概念 532
二、留置的分类 533
第二节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理论部分
一、合法占有债务人之动产 537
二、债务关系和动产占有之间存在牵连关系 540
三、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 545
四、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动产 548
制度部分
一、留置权的适用范围 549
二、留置的财产范围 551
三、留置权的行使必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 561
第三节留置权的效力
理论部分
一、留置权担保的债权范围与留置物的范围 563
二、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564
三、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565
制度部分
一、留置权担保的债权范围与留置物的范围 565
二、留置权人、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566
三、对质权规定的适用 566
第四节留置权的实现与消灭
理论部分
一、留置权实现的条件 567
二、留置权的实现方法和程序 568
三、留置权的消灭 569
制度部分
一、留置权实现的条件 569
二、留置权的实现方法和程序 569
三、留置权的消灭 570
第六章定金
第一节定金概述
理论部分
一、定金的概念和功能 572
二、定金的特征 574
三、定金的类型 576
制度部分
一、定金的一般规定 580
二、定金的类型 581
第二节定金担保的设立
理论部分
一、定金合同 585
二、定金设立的实践性 589
三、定金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590
制度部分
一、定金的法定概念 592
二、定金性质的认定 593
三、定金数额的限制 594
第三节定金罚则
理论部分
一、定金罚则的含义及性质 595
二、定金罚则的适用 596
制度部分
一、定金罚则的一般规定 609
二、定金罚则的适用 609
三、定金罚则与违约金、损害赔偿等的适用 611
第七章独立保函
第一节独立保函的基本理论
一、独立保函的概念 614
二、独立保函合法性的争议 615
三、独立保函的法律特征 618
第二节《独立保函规定》的解读和应用
一、《独立保函规定》出台的背景 622
二、《独立保函规定》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622
三、《独立保函规定》的解读 6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