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科技史话丛书:天文史话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3978126
  • 作      者:
    邓可卉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天文学是古代中国主要的自然科学之一,也是古老的科学之一,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从丰富翔实的天文记录、独树一帜的天文测量、自称体系的天文历法,巧夺天工的天文仪器、绵延千古的天文星占,到成就斐然的天文学家等内容,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成果。
  《天文史话》中国古代天文学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先民观象授时的科学历史,是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有益的钥匙,有故事,有知识窗,使读者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读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加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书有大量精美图片,对了解相关知识有辅助作用,同时也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加直观。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图文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到20世纪的科学知识,有故事,有知识窗,使读者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读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加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书有大量精美图片,对了解相关知识有辅助作用,同时也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加直观。
展开
精彩书摘
  星官与星图
  由于对星空的不断观测,人们对星星逐渐熟悉起来。为了方便观测和记忆,人们逐渐把它们划分成群,各群的星数多寡不等,多到几十颗,少的只有一颗。把一群之内的星用各种假想的线联系起来,可以组成各种图形。于是很自然地,人们用生产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对这些图形进行命名。这样的群,古代称为星官。例如,连接北斗七星,构成一只长把的勺,和古代的酒斗——“斗”很相似,所以就取了“北斗”这个名字。又如箕宿四星,可连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所以起名为“箕”。古代的诗歌中就有对这些星群的形象比喻: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一般来讲,一些早期命名的星官,大都和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中较多接触的事物有关。例如,箕、定之类农具;弧矢、毕之类猎具;车、船、斗等生活用具;龞、狼等动物;老人、织女等人物。
  据统计,在先秦着作中所记载的星官数大约有38个,包括的恒星数目大约有二百余颗。战国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石申(又被称为石申夫)所撰的《天文》八卷虽已佚失,但是,在唐朝瞿昙悉达编的《开元占经》中摘引有“石氏曰……”的条文,这个石氏应该就是石申及其学派。这些“石氏曰”的条文中涉及的星座,连二十八宿在内共有一百二十官,组合星数五百余颗,现在一般认为,这些星官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石申时代留下来的。
  司马迁着的《史记·天官书》是最早系统地描述了全天星官的着作。司马迁写该书的时候请教过当时的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同时也参考了当时还留存的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尹皋、唐昧等星占家的着作。
  把全天的星按照某种投影原理,画在平面上就是星图。古代刻画星图的载体有丝帛、纸张、石板等。许多星图发掘于古代墓室。隋唐时期出现了以赤极为中心的圆形星图,这种星图中,赤道当然是个正圆,而不与赤极等距的黄道则是一个扁圆。
  由于圆形星图存在着投影上的缺点,即星图上赤道以南的星官的形状变形程度很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在隋朝前后出现了一种用直角坐标投影的卷形星图,称作横图,横图对赤道附近的星官可以表现得比较好,但是,表现赤极附近的星官又发生了困难。为了避免这个困难,后来就分开来画,把赤道附近的星画在横图上,而把赤极附近的星画在另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圆形图上。星图的优点是形象,使人容易辨认星官。但是星图复杂,难以记忆。于是人们便开始借用带有韵律的诗文、歌诀来描述全天星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三垣、二十八宿 / 1
星官与星图 / 1
《步天歌》 / 2
二十八宿 / 4
第二章星表与星图 / 6
石氏星表 / 6
星图 / 7
第三章异常天象的观测 / 11
中国古代对日食、新星及超新星的观测 / 11
关于1054年的天关客星 / 13
彗星的观测 / 14
中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观测 / 16
流星雨、陨星及极光的观测 / 17
第四章天球坐标系与黄赤交角 / 18
赤道坐标系——“入宿度”和“去极度” / 18
黄道坐标系 / 19
黄赤道坐标系的变换 / 20
地平坐标系 / 21
黄赤交角 / 22
第五章冬至时刻的测定和回归年长度的确定 / 24
冬至时刻的测定 / 24
中国古代对回归年长度的测定 / 25
第六章历法的安排 / 28
阴阳历 / 28
历法的制定 / 28
第七章二十四节气 / 32
第八章时刻制度 / 35
日的划分和记法 / 35
时刻 / 36
第九章圭表 / 40
定方向 / 40
定节气 / 41
定时刻 / 44
定地域 / 44
定回归年长度 / 46
第十章中国古代漏刻 / 47
单壶泄水型沉箭漏 / 48
多级补偿型浮箭漏 / 49
秤漏 / 50
漫流型浮箭漏 / 51
漫流补偿混合型浮箭漏 / 51
其他漏刻 / 52
小型民用漏刻 / 53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日晷 / 54
明朝以前的日晷 / 54
明清时期的日晷 / 58
第十二章浑仪与浑象 / 60
浑仪 / 60
浑象 / 63
第十三章论天三家——盖天说、浑天说与宣夜说 / 65
第十四章岁差的发现 / 70
第十五章刘焯与《皇极历》 / 74
第十六章一行及其《大衍历》 / 78
第十七章唐朝的中印天文学交流 / 83
第十八章沈括的《十二气历》——一部中国自己的阳历 / 87
第十九章郭守敬与《授时历》 / 90
第二十章元朝的中阿天文学交流 / 95
第二十一章利玛窦与徐光启 / 98
第二十二章明朝的历法改革 / 102
历法改革的背景 / 102
《崇祯历书》的编撰 / 103
从历法改革中取得的一些思想成果 / 104
《崇祯历书》的重要影响 / 106
第二十三章清初天文仪器的制造 / 108
黄道经纬仪 / 110
赤道经纬仪 / 111
地平经仪 / 111
象限仪 / 112
纪限仪 / 113
天体仪 / 114
第二十四章《谈天》的翻译 / 1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