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摇滚女孩的高数人生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2171033
  • 作      者:
    [美]Jennifer,Ball(包弫)
  • 译      者:
    李琪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包弫(Jennifer Ball)
    美国摇滚歌手、乐手。本书95%以上的内容都是其亲身经历。另著有长篇小说《催化剂》。
      她之所以选择“弫(zhěn)”这个生僻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是因为该字有“强劲有力”的含义。包弫和丈夫麦克•瓦尼博士自1984年起便加入过多支摇滚乐队,目前所在乐队为“手指木偶”,包弫吹奏法国号。他们的一双儿女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因为包弫告诉他们,要获得博士学位才能结婚。包弫曾七次登上各类美国电视节目的舞台,曾在苏州大学任教。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探清生活的本质,摇滚女孩慕斯如饥似渴地尝试一切能让她脱离平庸和琐碎的事物:唱歌,上电视竞猜节目,去异国旅行,写作,去夏日剧团做演员,和流浪汉聊天,将自己送入精神病院……生活对她而言是一种极为精确复杂的高等数学,大脑空间里无数个二维房间中充斥着阴暗的秘密、天马行空的热忱、无限循环的疯癫回忆、与绝望旷日持久的斗争、与生活的和解——它们都是未知数,却也都有可能是正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忍耐时长比率公式
   
   
      爱人,无论前任还是现任,都是慕斯创作的灵感源泉。她的文字是一种怀念,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们侵害的护身符。成长于女性已经冲破家庭主妇角色的限制,但接受的仍然是博雅教育的过渡年代,慕斯倾向于把关注点放在男性身上。爱情对她来说是一种动力,给予她目标。缺少爱情促使她写作,无论她身在何处。条件再简陋也挡不住慕斯用文字仔细记下自己的挫败感。
    下面这篇就是在她大学戏剧史课程笔记里发现的,写于1981年:
   
   
      我从10岁起便开始撰写自己的人生故事。那时生活的内容并不多,所以写起来容易些。当年我不得不编造出许多故事,而现在,真真切切发生了的事情,听上去却像是杜撰的。与故事相比,真相不仅更匪夷所思,也更持久。
    我从10岁起便开始撰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之所以开始得那么早,缘于我极度的自信。而且就算最终没人愿意出版,我也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读。
    在努力叙述自己人生故事的不只我一个,我的其他人格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本来没什么,可他们总是盗用我的写作素材。
      但此刻是我在掌管我们的“集体意识”(听起来耳熟,肯定是从创作“单女喜剧”的那个人格借用的),我现在动笔的诱因是第三段认真感情的破裂。我意识到,除了下厨炒菜和每夜靠大麻飘飘欲仙以外,一定还有更高等级的自我实现层次在等着我。我当时觉得那种生活方式充满戏剧色彩,并且仍然这么认为,可那是我个人的戏剧,并不属于别人。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剧场,用不着开车前往,而我希望它能够持续上演。我想要感受不寻常的情绪,挑战古老的求偶仪式,抽水烟,像希腊人一样摔盘子,与美人鱼一同游泳,拜访德尔菲神庙,争论哲学问题,敢于生活。
    我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对吧?你八成在想,这个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迪士尼世界?我妈妈则会说(假如在1968年前后),欢乐时光总会过去。
   
   
      为了确保她的生活充满戏剧性,慕斯会穿上廉价旧货店淘来的蓝丝绒衣服,或是她外婆1930年代的老古董衣服(她外婆声称自己大部分的衣服都是死人留下的),并且不穿内衣。她养蚂蚁作宠物,在冰箱里挂蒙娜丽莎的画像,用包裹邮寄土豆,把塑料模特放在浴缸里拍照,这一切都是为了给生活注入活力。可是,正如她在1982年继续撰写她的人生故事时写到的那样:
   
   
      我必须要应对的是时间本身。回想起来,我的每一天似乎都在洒脱谈笑与各式幽默中度过,充满了活力。最重要的是,每一刻我都在朝着当时还不甚明了但隐藏在文学瘴气中的目标迈进。我知道这一点,坚信不疑。只不过,每个小时我都离死亡更近一些,即使没有毒品,这个过程也在缓慢地进行。所以我用写作来提醒自己,虽然没名气,甚至连像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可我丰富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写作吸引我的是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不需要昂贵的录音设备、钢琴,或是其他任何音乐天赋,甚至连一张干净的纸都不必有。不用前往特定的地方,更不会有人因此对你污言秽语。大部分时候,如果配上点小酒,这个过程会令人更受用。最棒的是,比起心理咨询,它成本低,趣味性却高出很多。我可以借此间接重新体验一遍疯狂往事。而且我喜欢将一切记录下来,否则为什么要做呢?在记录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很多事情,比如说,为什么自己会和六十多岁的男人睡觉。(这就是它的心理治疗作用。)人生哲学因此形成,悲悯之心也随之而来,痛苦被升华了。你成功地将生活转化成了艺术。
   
    记住:
   
    如果你降低标准,生活也可以是艺术。
    (住在芝加哥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这一点。)
   
   
      慕斯喜欢记录生活,因为有时这是她唯一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这将她的痛苦转移到了另一个隐秘的世界,一个可以阅读但不会再影响她生活的世界。当然,这招并不总是管用,但基本还算管用。慕斯发现,写作中找到完美贴切的词句时的欣喜,一点点蚕食掉了她备感煎熬的心绪,她的内心最终竟真的明朗起来。即使人们让她失望(毫无例外),她也可以用俗艳缤纷的色彩将失望描述下来,以至于这种经历变得珍贵,甚至有些可爱起来。
      正是这种对人类的失望和羞怯的敌意,构成了这本书的前提。她在书名中加入“高数”并不是为了吓跑读者,而是因为尽管她对大部分人类怀有强烈的厌恶情绪,却仍试图在书中探索最有效的和平共处的方法。这种探索借由简单的方程进行。说简单是因为它们极具逻辑性。它们甚至显而易见,如同你下落时的重力一样明显。
   
   
    2.忍耐时长比率公式
   
   
    爱人,无论前任还是现任,都是慕斯创作的灵感源泉。她的文字是一种怀念,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们侵害的护身符。成长于女性已经冲破家庭主妇角色的限制,但接受的仍然是博雅教育的过渡年代,慕斯倾向于把关注点放在男性身上。爱情对她来说是一种动力,给予她目标。缺少爱情促使她写作,无论她身在何处。条件再简陋也挡不住慕斯用文字仔细记下自己的挫败感。
    下面这篇就是在她大学戏剧史课程笔记里发现的,写于1981年:
   
   
    我从10岁起便开始撰写自己的人生故事。那时生活的内容并不多,所以写起来容易些。当年我不得不编造出许多故事,而现在,真真切切发生了的事情,听上去却像是杜撰的。与故事相比,真相不仅更匪夷所思,也更持久。
    我从10岁起便开始撰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之所以开始得那么早,缘于我极度的自信。而且就算最终没人愿意出版,我也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读。
    在努力叙述自己人生故事的不只我一个,我的其他人格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本来没什么,可他们总是盗用我的写作素材。
    但此刻是我在掌管我们的“集体意识”(听起来耳熟,肯定是从创作“单女喜剧”的那个人格借用的),我现在动笔的诱因是第三段认真感情的破裂。我意识到,除了下厨炒菜和每夜靠大麻飘飘欲仙以外,一定还有更高等级的自我实现层次在等着我。我当时觉得那种生活方式充满戏剧色彩,并且仍然这么认为,可那是我个人的戏剧,并不属于别人。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剧场,用不着开车前往,而我希望它能够持续上演。我想要感受不寻常的情绪,挑战古老的求偶仪式,抽水烟,像希腊人一样摔盘子,与美人鱼一同游泳,拜访德尔菲神庙,争论哲学问题,敢于生活。
    我听上去有些异想天开,对吧?你八成在想,这个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迪士尼世界?我妈妈则会说(假如在1968年前后),欢乐时光总会过去。
   
   
      为了确保她的生活充满戏剧性,慕斯会穿上廉价旧货店淘来的蓝丝绒衣服,或是她外婆1930年代的老古董衣服(她外婆声称自己大部分的衣服都是死人留下的),并且不穿内衣。她养蚂蚁作宠物,在冰箱里挂蒙娜丽莎的画像,用包裹邮寄土豆,把塑料模特放在浴缸里拍照,这一切都是为了给生活注入活力。可是,正如她在1982年继续撰写她的人生故事时写到的那样:
   
   
    我必须要应对的是时间本身。回想起来,我的每一天似乎都在洒脱谈笑与各式幽默中度过,充满了活力。最重要的是,每一刻我都在朝着当时还不甚明了但隐藏在文学瘴气中的目标迈进。我知道这一点,坚信不疑。只不过,每个小时我都离死亡更近一些,即使没有毒品,这个过程也在缓慢地进行。所以我用写作来提醒自己,虽然没名气,甚至连像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可我丰富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写作吸引我的是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不需要昂贵的录音设备、钢琴,或是其他任何音乐天赋,甚至连一张干净的纸都不必有。不用前往特定的地方,更不会有人因此对你污言秽语。大部分时候,如果配上点小酒,这个过程会令人更受用。最棒的是,比起心理咨询,它成本低,趣味性却高出很多。我可以借此间接重新体验一遍疯狂往事。而且我喜欢将一切记录下来,否则为什么要做呢?在记录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很多事情,比如说,为什么自己会和六十多岁的男人睡觉。(这就是它的心理治疗作用。)人生哲学因此形成,悲悯之心也随之而来,痛苦被升华了。你成功地将生活转化成了艺术。
   
    记住:
   
    如果你降低标准,生活也可以是艺术。
    (住在芝加哥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这一点。)
   
   
      慕斯喜欢记录生活,因为有时这是她唯一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这将她的痛苦转移到了另一个隐秘的世界,一个可以阅读但不会再影响她生活的世界。当然,这招并不总是管用,但基本还算管用。慕斯发现,写作中找到完美贴切的词句时的欣喜,一点点蚕食掉了她备感煎熬的心绪,她的内心最终竟真的明朗起来。即使人们让她失望(毫无例外),她也可以用俗艳缤纷的色彩将失望描述下来,以至于这种经历变得珍贵,甚至有些可爱起来。
    正是这种对人类的失望和羞怯的敌意,构成了这本书的前提。她在书名中加入“高数”并不是为了吓跑读者,而是因为尽管她对大部分人类怀有强烈的厌恶情绪,却仍试图在书中探索最有效的和平共处的方法。这种探索借由简单的方程进行。说简单是因为它们极具逻辑性。它们甚至显而易见,如同你下落时的重力一样明显。
   
   
    本质上来说,我总结出的是一些能够反映心理学真相的实用方程——原理与数学方程揭示物理现象相同。目的是让人际关系能有规律可循。
    “这太可怕了!”你或许会这样说。
    我可以平静地回答:“非也非也。这只是一个工具,如同我用来写作这本书的钢笔一样,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使用者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同是螺丝刀,可以杀人也可以修理冰箱。”(结果也与是否住在纽约市有关。)
    但我最好给你举个例子。
   
    忍耐时长比率公式
   
    忍耐时长比率公式指出,你与一个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应超过你能忍受他的时间。
   
    假设X为忍受对象
    可忍耐X的时长/与X相处的时长=与X相处获得的享受
   
    有了这个公式,你就可以算出与某人相处的最佳时长,维持愉悦氛围,而不至于越过界,使得原本快乐的午餐小聚突然变成人间地狱!反过来,你也可以根据别人在对话时渐渐淡下去的兴致来估计自己应该离开的时间,如此日后还能再聚。(对此一个过时的说法是“见好就收”,但是谁也没说过这时机该如何计算。)承认吧,如果每年只因假期之类的原因见两次面,那每个人都会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这个结论源自我与亲戚相处的个人经验。事实上,我认为有些人与家族关系紧密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朋友。
   
   
    对于慕斯这套理论的形成,她的亲戚们绝对功不可没。她曾经记录了1975年在怀俄明看望表亲时发生的一段对话。
   
   
      

展开
目录
编者前言
   
    1.罗曼蒂克半衰期理论
    2.忍耐时长比率公式
    3.(智力+刺激)×时间=创造力
    4.芝加哥:装修精致,天气阴郁
    5.慕斯关于长相的特殊相对论
    6.嗑药,独自,在洛杉矶
    7.被高估的人生情节和欧洲
    8.与老男人的情缘
    9.语言表达是感觉的蒸馏产物
    10.陷入情网并搬到大城市
    11.单人喜剧难于初学走路
    12.纽约购买人体模特奇遇记
    13.电视竞猜节目:性格极度活跃者的福利
    14.回忆和梦露同游希腊以及所遇窘境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