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10197685
  • 作      者:
    黄乔生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黄乔生,著名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走进鲁迅世界》、《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等。他为写作此书,用五年时间来考察和整理相关史料,对发生在八道湾十一号内部的重大事件都做了详细的还原和分析。在还原历史真相上,堪称详尽和具体。
展开
内容介绍
  《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以鲁迅三兄弟的生活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勾勒出三兄弟从早年的兄弟怡怡,到中年的动如参商,到周建人独以高寿终老的恩怨离合,劫波度尽,恩仇未泯,令人唏嘘。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战到新中国,从启蒙到革命,行文叙事以风云激荡的百年时空为背景,带出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姿态和命运。
展开
精彩书摘
  《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
  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府城东周家新台门诞生了一个男孩。孩子的祖父、在北京担任内阁中书的周福清得到消息,十分高兴。报喜信中请他这个周家最有学问的人给新生儿起名。正巧当时有位姓张的官员来访,老先生就决定道:孩子就叫阿张吧。随即觉得“张”字太常用,就找了个同音字“樟”,大名叫樟寿,小名唤作阿樟,字豫山,取“豫章之材”的典故。因为“豫山”与“雨伞”谐音,被人取笑,就改为豫才。后来,这个孩子多次改名,考入新式学堂用的是“周树人”,从事写作又用过很多笔名,但以笔名“鲁迅”闻于天下。
  鲁迅一直到十三岁才见到祖父。他常听人们讲祖父的故事:如何勤奋读书,进学、中举、中进士、点翰林,在外地和京城做官……祖父在他脑子里是一个虽然形象模糊但很了不起的人物,因为读书做官是那个时代最荣耀的事。
  周家在绍兴城里住的是台门。所谓台门,就是大宅邸,是官宦之家或巨商富贾营造的住所。周福清在一篇写给后代的家教读本《恒训》中说:周家在明朝万历年间,就达到小康的水平了,此后世世代代耕读传家。到了乾隆年问,达到鼎盛,有老七房、小七房,人口众多,田产超过一万亩,开设当铺十几问。后来,因为家人不知节俭,加上战乱,家产渐渐耗损,到周福清这一代回落到小康水平。
  周福清经常以本族的发达史激励后代,也以复兴家族为己任。
  在绍兴的辞典里,官宦人家的后代被称为“台门货”,受人尊敬。从台门里走出来,他们自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生来要读书做官,不会也不能干粗活。晚上出门,仆人在前边打着灯笼,黄色灯壳上有三个黑色的大字“汝南周”,表示本族乃从中原地区迁徙过来。周家的祖先可能是为躲避金兵而迁徙到南方的。从那时到鲁迅一代,已经过去了七百多年,很多事无可考证了。周福清参加科举考试的履历表上写道:“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元公指的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1017—1073)。
  周敦颐本籍湖南道县,汝南伯是他的封号。周家既然是濂溪先生之后,应该说祖籍湖南,但称湖南人不免显得平淡了一些,用汝南伯这个爵位对外宣传,颇能增多几分荣光。
  宗法社会里宗亲观念重。儿童读书伊始,就要熟读甚至背诵四字一句押韵的《百家姓》;稍长,还要了解家族的历史,以使其不忘根本。《百家姓》在每姓之后,注明其源自何地。例如赵姓,注文说是“陇西天水人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辟了宋朝天下。《百家姓》成于宋朝,编者把皇家姓氏列在首席,巴结之意不言自明。至今还有喜欢搬弄旧学的人,提到宋代时,或日“赵宋”,或者称之为“天水一朝”。
  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里所写的未庄,有两个家庭被远近乡民称颂敬畏,一家姓赵,另一家姓钱,正好是《百家姓》起首两个,真可谓数一数二。作者似乎信手拈来,其实大有讲究。阿Q是个打短工的,被人瞧不起,地位低微到大家觉得他有没有姓无关紧要。不过,他看到人家(尤其是赵家)有名有利,十分钦羡,渐渐地觉得自己似乎确凿地也姓赵了,言语之间不免有所表露甚至炫耀。然而,赵家老爷岂能容忍此种僭妄行为?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
  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可怜阿Q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想攀附名流又挨了打,至于搞革命、分田地、当官做老爷,他就更沾不上边儿了!
  周福清追本溯源,攀扯名人,孙辈们也隐隐约约地受了些影响。鲁迅曾写诗《莲蓬人》,后两联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周作人少年时代写的诗文署过“汝南介孙氏”。家族文化的印记打在脑海中,轻易不会消除——他们内心里恐怕也不愿消除——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从笔底流出。
  ……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子

Ⅰ 1881-
一 官宦人家
台门
四男一女
启蒙
三味书屋
八股文
二 从小康坠入困顿
诗与画
斩监候
父亲的病
戏剧
三 唯有读书高
杂览
“呆子孙!”
走异路
从“水师”到“矿路”
县试
外国书
兄弟怡怡

Ⅱ 1898-
四 留学生
国民性
剪辫
“箭底鸭”
翻译
五 书生意气
弃医从文
母亲的“礼物”
日本的衣食住
书店
复古
六 文坛初试
外国语
《新生》
异域文术
七 “海归”
谋生无奈
第一笔薪金
革命
八 寂寞岁月
逃异地
家书
“卧治
俟堂

Ⅲ 1912-
九 首善之区
最高学府
风波
教科书
卯字号
十 文坛双星
会馆来客
字缝
新与旧
小说与散文
十一 中兴
“故乡”
知音
教授
妇女问题
十二 兄弟失和
保护伞
参与商
蔷薇梦
病痛
猜测
十三 外御其侮
《语丝》
女师风潮
“攻周专号”
最黑暗的一天

Ⅳ 1926-
十四 南北
迟到的爱情
牺牲品
多妻
十五 文学与革命
清党
钟楼与酒楼
大哥与小弟
十六 战士与文人
明末与民末
道与文
苦茶
危机与生机
这样的战士
十七 荣辱
民族魂
翘首东云
苦住庵
下水
正道

Ⅴ 1945-
十八 辩解
审判
“不辩解”
相逢
十九 度尽劫波
鲁迅饭
大限
进步
福荫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