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神秘消失的宝藏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820377
  • 作      者:
    孙建华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孙建华,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硕士毕业生,现任教于青岛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多项,先后出版《历史密码》《清华国学课》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帝王权臣,战争狂人,江洋大盗以及各路高人,曾制造出无数流传千古,魅力无穷的藏宝秘密,这些宝藏原来的主人是谁?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珍宝的执著追求促使人们拨开层层迷雾,去破解那隐匿千年的谜局。
展开
精彩书摘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项羽宝藏的传说。项羽于江东起兵前夜在项里村埋下了12面金锣,而找到这12面金锣的关键就是破译村东草湾山上所刻的神秘字符,破译了字符,就能找到宝藏。
曾有人开高价宣称掌握了字符的破译方法,也有人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12面金锣到底价值几何,埋藏何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2005年的夏天,浙江绍兴旅游局副局长鲁锡堂收到几封信,全是当地市、县有关领导转下来的,且都来自同一个人。该人在信中声称:谁给出150万元,他就马上解开项里村字符之谜,并宣称,并不是拿这150万给自己用,而是另有其他的用途。
为撩开神秘人的面纱,鲁锡堂根据信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他觉得那个人说话一套一套的,似乎很精通某种古文化方面的知识,听起来挺像那么一回事儿。鲁锡堂说,除了他之外,市里还有不少人接触过这个“神秘人”,但他当时表示,暂时还不能透露有关“神秘人”的其他信息。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价值150万元的破解密码,将有关“神秘字符”真实性的传言摆在了桌面上。鲁锡堂认为,在事实未完全弄清之前,对任何结论都不能轻易否定。因此,“神秘人”的狂言,鲁锡堂以及绍兴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都有所重视。
但鲁锡堂当时还说:“不是说他要150万就给他150万,这要看是否能在里面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件事再也没有了下文。
如果只是破解字符就要150万,那这个字符下将隐藏着多么大的一笔宝藏呢?
草湾山位于绍兴著名风景区豆雾源尖北麓,海拔约70米,东西长400余米,山的西面是一座新修的项羽庙,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所以虽然山脚下就是项里村,但村民很少上山。“项羽藏宝图”就在人迹罕至的草湾山一侧。
神秘字符
字符所在的石块是一块不规则的五边形石头,呈拱形,青灰色,“趴”在山腰上,宛如一个巨大的龟背,大约长5米,最宽处约有3米,最窄处约有1.5米,石面上有淡淡的绿苔印。所谓的“项羽藏宝图”,就是刻在这块大石上的印记,是用锋利的锐器所刻,深7.8厘米,宽约5厘米,所刻的笔画都是横和竖,方方正正,有的组成几个大小不等的矩形。字符样式古朴,不似篆文,也不似金文,整个图形不像是写的什么字,酷似房屋的平面图。随着时光的流逝,整个字符的表面已很粗糙,各个笔画的边角也变得光滑。
如果这“藏宝图”为项羽所留,那它至少存在了2000多年,为什么就没有人揭开谜底呢?据当地村民介绍,草湾山上的神秘字符只是项羽所留“藏宝图”的一部分,当年项羽将“藏宝图”分开刻到了几块石头上,而想要真正破解这个“藏宝图”必须找到其他的“藏宝图”。然后将它们拼到一起,这样就能解开“藏宝图”的秘密了。如果真是这样,“藏宝图”到底是由几块组成呢?项里村的村民无人知道。
据称,村里也有好事者曾去寻找过“藏宝图”的其他部分,但最终没有结果。目前唯一被发现的就只有草湾山上那一块。
那么,12面金锣又是怎么回事?

项羽起兵铸金锣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自称“西楚霸王”,把梁楚九郡当成自己的领地,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
早期,项羽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被秦兵杀死后,项羽带领起义的楚军继续反秦。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增之言,放走了刘邦。最后,项羽被刘邦的大将韩信围于垓下,自刎于乌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因叔父项梁犯命案,两人一同避难吴中,并曾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两人在项里村一带隐居,得当地村民庇护。
此后他们暗中积聚力量,招兵买马,很快募集了8000江东子弟在附近练兵,铸12面金锣日夜操练。起兵前夜,项羽为报答村人,命士兵在山上连夜埋下12面金锣。
在绍兴当地新近出版的一套鉴湖系列图书中,对项羽和项羽宝藏的传说更有详
细记录,书中写道:“为了反秦,项羽与叔父项梁在项里一带召集旧贵族子弟8000余人,用12面金铜锣,鸣锣教战,习武练艺。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别具一格,分别用80%的黄金和20%的黄铜合铸,锣大如轮,声洪音清,背面铸有12生肖图,价格不菲。时间过得飞快,项羽要告别项里百姓了,他决定将12面金铜锣留给项里,于是命令士兵深夜在项里草湾山附近挖坑藏锣,然后又在草湾山上凿下了字符。如
果谁能认得此字,便能找到那价值不菲的12面金铜锣。”
在绍兴县越国文化博物馆,《康熙会稽县志》上有一段文字记载:“项梁、项
籍杀会稽首殷通,举兵于会稽。这里所说的会稽就在绍兴附近,而项籍就是项羽本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他叔叔项梁杀了会稽县首领殷通,起义造反。”
村里几位老者说“项里村”的村名也是根据项羽而起的,不仅如此,项里村内
还修建了一座项羽庙,当地百姓尊称他为项羽菩萨。据说这一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
为项羽修庙,这在全国各地也是屈指可数的。种种迹象表明,项里村与西楚霸王项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
如果以上这些都是事实,那大若车轮的12面金锣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1973年以来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战车,相当一部分战车车轮的直径在1.4米左右,如果说锣大如轮,那么项羽当年埋藏的12面金锣,每一面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
铜锣的中央部分略高,它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锣的音调的高低,低频锣发出的声音沉闷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当年项羽铸12面金锣目的就是利用锣声操练军队,但是专家对于秦朝末年锣的制作水平产生了怀疑。
根据当时的工艺做到1.4米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一个1.4米的锣大概有一百五六十斤,如果仅靠当时的技术水平来完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许多人以为铜锣是铸造出来的,其实铜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
现代化的生产普遍采用了空气锤,现在铜锣的直径最大可以加工到1.5米左右。专家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锣的直径最多也不过七八十厘米而已。
项羽埋藏12面金锣这个传说最让现代专家怀疑的不是制作工艺,而是锣的含金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如果将红铜和锡按一定配方熔炼,就会得到响铜。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铜锣之所以能敲响,也是因为它是用铜和锡的合金加工而成的。祖传的铜锣的配方是铜占77.5%,锡占22.5%,这个配方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是80%的金加20%的铜,这个锣就不会响了,而且会特别软。
由于黄金的硬度很低,含金量达到80%,锣就敲不响了,它也就失去了练兵传递信号的作用。难道西楚霸王当年给项里村百姓留下的不是金锣,而是12面直径不到1米的铜锣吗?

如果不是锣,那么当年项羽用什么指挥部队传递信号呢?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作“击鼓鸣金”。指挥部队的有两件信号型乐器,部队向前冲锋的时候是用鼓,撤退的时候是用金。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和考古发现,金指的是于。
在湖南省张家界博物馆,其镇馆之宝就是国家一级文物虎钮于。
这尊战国时期的青铜于重4.4公斤,高42厘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呈椭圆柱形,中空。顶部中央铸有一只老虎,虎的耳目清晰,张口露齿。
尾巴微翘,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虎钮于的壁比较厚,敲击它时发出低沉的声音,能传出很远的距离,项羽鸣金收兵用于军乐的于敲击的就是于。
但是于和金锣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传说中项羽的藏宝是12面金锣,而不是于呢?音乐研究所专家的一席话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试想一下,当地老百姓没有考古知识,完全想象不到于会是什么东西,如果要让这个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流传下去,就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于是,讲故事的人就用另一个响器的名字代替了于,也就是锣。所以,传说中的锣指的是相当于锣的响器于,而不是我们今天的锣。
这样的结果真的有些出乎意料,假设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在草湾山埋了宝贝刻了藏宝图,那也不会是12面金锣,只能是12个青铜于,但这只是一个假设。
因此,民间对于那张藏宝图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多,有人也怀疑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图,在山上还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到底这图里还暗含有多少八卦玄机呢?

众说纷纭中的探宝解读
两千多年来,时时有人在山上发现该字符,但至今没有人能解开字符的含义。
据说明末清初的绍兴著名学者张岱曾在草湾山一住数月,企图解开字符之谜,但终究未能如愿。张岱是明代的文学家,他出身仕宦家庭,晚年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他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这样一个有大学问、真见识的名家都未能解开字符的奥秘,可见其难度之高。
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藏,还是要回到历史去寻求答案。项羽到底有没有到过绍兴
项里村呢?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描述:项梁(项羽叔父)杀人,与籍(项羽)避仇于吴中。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项里村的一些读过《史记》的村民解释说:“《史记》中提到秦始皇曾游历会稽,这个会稽就是我们旁边的会稽山,我们这个村离会稽山也就十几公里。既然《史记》中都提到项羽看到了秦始皇游历会稽山,那项羽在我们村生活过就是有可能的!”
但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却指出:“项羽不可能在绍兴项里村生活过。”葛教授介绍说:“《史记》中提到的‘会稽’指的并不是绍兴的会稽山,而是当时的‘会稽郡’,这个郡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分。”
但这也不足以否定项羽在项里村居住过的说法。葛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当时项羽跟随其叔父项梁避难‘吴中’,这个‘吴中’指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而苏州在战国时期是为楚国的属地,那里生活着很多楚国的旧部,所以作为楚国大将后代的项羽就在苏州地区避难。而且楚国的旧部在当时苏州地区还很有势力,他们多数都生活在城里。项羽和项梁为了招集起义军马,自然会跟他们在一起,也就是生活在苏州地区,跑到浙江项里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去招兵买马是不可能的。”
由于神秘符号是基于民间传说推测出来的,专家认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有时候民间传说也能提供一个重要的线索,有时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需要适当的解读而已。
根据宝藏图的字符,已经有人概括出几句话,将藏宝图的秘密破译了“庙前庙后、三角田头、三眼桥头、三岔路口有12面金铜锣”。
那么这个地址具体在哪儿呢?有一个研究乡村项羽文化多年的村民到山上周边附近考察,最后做出判断,项羽当年埋藏的宝藏可能就在项里村村口的一口枯井下,但枯井早已被新修的水泥马路填平。
这个村民认为,破译句中的“庙前庙后”,就是说宝藏在项羽庙的前后;“三
角田头”是在项羽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三角的田地;“三眼桥头”的位置起初难倒了他,在村子附近找遍了,也没有发现有“三个眼”的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项里村的老者说,村头小河的项羽庙附近有一座3个桥洞的小桥,后来修路拆掉一个洞,于是,“三眼桥头”这句话也迎刃而解了 它就是现在项王庙旁边的只有两个桥洞的小石板桥,桥下是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所说的“三岔路口”更好找,就是石板桥附近的一个三岔路,现在被修成了2米多宽的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子。
他根据破译的词句,分析出藏宝地点是在村口水泥路的住宅区边上,但他一直
也没有去实地挖宝。可能觉得自己只是推测,也没把握吧!不过当项里村的村民得知这个推测的地点后,也是不置可否。有一个村民说他家20世纪80年代在马路边上盖房子时,挖了一米多深的地基,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金锣。
多少年来,项里村的村民不厌其烦地传说着“项羽宝藏”的故事,但是当“宝
藏埋藏点”有了着落时,他们却不为所动,连“挖开马路看一看”的想法都没有。
刻有神秘字符的石头依然在草湾山里安静地守候着,它守候着的可能不是一笔宝藏,但一定是有关宝藏的那一份神秘。
南澳岛:皇帝与海盗的传奇
相传南澳岛上藏有富可敌国的巨大宝藏,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关于宝藏的说法
从宋朝末年就开始在南澳岛流传,到了明代,又出现了海盗藏宝的传说。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寻宝者纷至沓来,但结果都一无所获。南澳岛上到底有没有宝藏?如果有宝藏的话,在这个面积仅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这么多的财宝又会藏在哪里?
据《南澳志》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赵昰在福州称帝,由于元兵进逼,11月与其弟等逃亡南澳,在澳前村东面修建行宫住下,太子楼便是当时的行宫之一。随从还在东南面沙滩上挖了三口井:供皇室饮用的“龙井”、供文武官员饮用的“虎井”、供将士军马饮用的“马井”。
小皇帝赵昰和他弟弟赵昺逃亡至南澳岛后,眼看追兵步步逼近,决定在离开之前,把一部分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留在南澳岛,并在藏宝地附近的石壁上刻下文字,
方便日后寻找。可惜的是,小皇帝最终在元军的追杀下投海自尽,埋藏的宝藏遂成千古之谜。

南澳岛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洋面上,由大小23个海岛组成,人称“潮汕屏障,闽粤咽喉”。或许正是因为占据了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冲,宋代末帝才选择了这里作为行宫。
在岛东南部的云澳湾有一组雕像,雕像表现了南宋小皇帝赵昰兄弟与大臣陆秀夫等人在南澳岛生活的场景。不久前,当地旅游部门在为这组雕像群清理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古建筑遗址。
同样是《南澳志》的记载,南宋末帝曾经在南澳岛居住了15天,如果眼前这个遗址是小皇帝居住过的太子楼的话,这就与民间的传说不谋而合了,因为传说中的藏宝地就在离太子楼几十米远的一堆巨石中,但要想获取巨石中的宝藏,必须破解这组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因年代久远,石壁剥蚀严重,现在巨石上总共留下了35个文字,而且字迹残缺不全,很难辨认,也几乎让人难以读懂。当地人也传说宋皇室离岛时,曾于石室内藏有金银财宝,若有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其义者,则石壁会自动开启,里面的宝藏归他所有。时至今日,石壁上文字历历在目,但太子楼藏金仍不见被取走。更加巧合的是,就在距离石刻和太子楼遗址200米的海边,有一口古井,相传是南宋小皇帝逃到南澳岛时挖掘的,后人称作“宋井”。虽然古井与海水相隔咫尺,但井中涌出的却是甘甜的淡水。这口古井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龙、虎、马三井中的马井。
而且,当初在清理宋井的时候,文物部门发现了许多宋代瓷器碎片和宋代铜钱。考古证明,这一带正是当年南逃的南宋小皇帝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在南澳及周边地区,一个关于“沉东京,浮南澳”的传说流传了好几个世纪,几乎妇孺皆知。相传,在今天南澳以东的海面上原来有一个岛,岛上曾经有一座名为“东京”的城市。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岛沉入了海底。与此同时,另一个岛则浮出了海面,这就是今天的南澳。
但在南澳,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对这句话,都只是听说。关于沉东京,有学者认为,东京城是南宋末年小皇帝逃亡时在这里修建的行宫。在南宋皇帝的逃亡路线图上,我们看到小皇帝确实曾经到过这一带。
南澳县博物馆还陈列着一件更有说服力的文物古壶,它的标签上写着宋代。这把壶可以说是探解宋代行宫的一把钥匙:一是因为这把壶出在传说中的沉东京城的位置;二是壶上的龙纹造型,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室专用的纹饰,那么,宋代皇室的宝藏与沉东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
展开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 王侯隐匿的宝藏

未竟的大业 / 001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 002
南澳岛:皇帝与海盗的传奇 / 010
天门山:秘藏于此的闯王财宝 / 016
锦江底:张献忠的千船沉银 / 025
船形屋:天地会的密室宝藏 / 035
天王府:太平天国的终极金库 / 044
山王坪:太平山下不太平 / 053

第二篇 消失的不义之财
枭雄的遗产 / 061
黄金洞:瞿塘峡夔门的喋血传奇 / 062
上川岛:纵横四海打下的家底 / 069
马陵山:十字坡的后院银库 / 077
哀牢山:最后的土司,消失的财宝 / 083
徐公馆:清东陵珍宝流向何方 / 090
齐王府:扑朔迷离的地下宝藏 / 098

第三篇 佛光普照的宝物
佛寺的玄妙 / 107
铁山寺:高僧保管的黄巾军宝藏 / 108
法门寺:世所罕见的佛指舍利 / 114
乐山大佛:续传千年的神秘 / 123
雷峰塔:地宫里的无价之宝 / 131
大报恩寺:世界奇观中收藏的珍宝 / 139

第四篇 古国遗存的财产
文明的余光 / 149
金沙遗址:贵比黄金的古蜀宝物 / 150
蜀闽大地:渡向生命彼岸的船棺 / 158
抚仙湖:陷没水中的湖底古城 / 166
黑水城:西夏军事重镇的前世今生 / 174
新疆和田:丝绸之路上的玉石之都 / 182

第五篇 海难呑噬的财富
水底的华丽 / 191
三峡:险滩上的沉船集中营 / 192
南海:争分夺秒的寻宝竞赛 / 200
福建:取之不竭的碗礁 / 209
阿波丸:被打捞界惦记的沉船 / 217
浙东:散布海底的沉船 / 226
湛江:硇洲岛海底的银币 / 234
西沙:中国远海的宝藏呼唤 / 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