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徐复观自述
0.00     定价 ¥ 33.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1733936
  • 作      者:
    徐复观,等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藏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复观,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
  徐复观在抗战时期曾师事熊十力,接受熊十力“欲救中国, 【1903--1982】 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从此下决心去正从学。其为学不 喜行而上学的哲学,以为探讨中国文化不能离开具体平实的现实世界,着重于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具体世界。徐复观在先秦两汉思想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张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出可以和民主衔接的内容,力图揭示历史上个人主义与专制政体、道德与政治的对立和冲突。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认为儒家思想在长期专制压迫下必然回歪曲和变形,说明专制政体压歪和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却不能说儒学就是专制的“护符”。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其主干,而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一种不同于宗教恐怖绝望意识的“忧患意识”概念,认为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
  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里刊行的是徐复观自述其生命历程的文字,编者以“人”为中心,分怀乡记亲、家书、观点、游记、心情随笔、序跋缀思、晚境录要八个方面,追寻到徐先生的生平与学术的线索,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灵与时代交互在一起的震动。特别是在“忆往记人”的追念雷震、新亚书院诸人的文章里,在“观点写真”的一系列文章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徐复观对于政治思想文化界病痛的抉发,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及对中国知识人的期待。
展开
精彩书评
  导言:任天而动
  一
  这里刊行的是徐复观自述其生命历程的文字,从中可以追寻到他的生平与学术的线索,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灵与时代交互在一起的震动。这是一个活的生命透出的气,是九州生气回荡的风雷。书中除极少的几篇外,绝大部分为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印行。对于不太了解徐复观的读者来说,初读这些文字,想必仍然能感受到一股热烘烘的新鲜气息;对于知道徐复观的读者来说,也许因此能得到更为集中地了解徐复观其人的机会。
  徐复观生前出版自己的著作,约略以三类命名:一类是“专著”,如《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等;一类是“论集”,如《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文学论集》等;再一类就是“杂文”了,如《徐复观文录》、《徐复观杂文集》、《徐复观杂文续集》、《徐复观最后杂文集》等等。此辑所选,基本上属于“杂文”。这也许会引起一些读者某种程度的轻视,也难怪,不能埋怨读者对于“杂文”钓零零碎碎的一般印象。二十世纪写作杂文的人不在少数,除鲁迅能独领风骚外,鲜能以之名家,徐复观以“杂文”命名自己的著作,正有继,其踪而上之的志向。  当徐复观还在世的时候,有人就称他为“鲁迅以后第一人”(孙克宽语,见《徐复观家书精选》第一三三页),他听了以后虽有惶恐,但也颇自欣慰。徐复观死后,有人把他比作陆贽,有人把他比作韩愈,有人把他比作梁启超,也有人把他,比作朱熹、王阳明;不管怎样比,皆是从论者注重的某些方面出发的,都各有道理,但恐怕也都不完全恰当。至于把他比作鲁迅,似乎没有人公开这样比过,因为鲁迅在台湾、香港的地位并不怎么高,鲁迅著作在台湾还一度是禁书。然而,在杂文写得好、写得精悍这一点上,两人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鲁迅的杂文好在与时代共其呼吸,如匕首,如投枪,对恶势力作殊死的搏斗,徐复观杂文在这些方面无不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不过,这并不是偶然的。徐复观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鲁迅迷”,对鲁迅的著作是“片纸只字必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给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儿推荐阅读书目,还把鲁迅的著作寄了去。他晚年对鲁迅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他不赞成鲁迅把人性估计得漆黑一团,他不赞成鲁迅一笔抹煞中国传统文化,他不满意鲁迅放弃了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只搅入时事的纠纷。但是,他继承了鲁迅杂文的神髓是无疑的。这里不能看到徐复观杂文的全部,但选录了他为他的杂文集写的几篇自序,从中约略知道他的杂文的大概。他说,若孔子孟子活在今天的话,也必定会奋笔写时论政论的文章。(《徐复观杂文续集序》)为什么呢?一切都是令人不平的现实的激发,所以,要了解徐复观其人其事,也不妨先把这几篇序文读一读。现在,杂文之所以受到轻视,是因为杂文失去了它的精神。鲁迅也好,徐复观也好,都是把杂文当作生命力的鼓荡,呈现个性的张扬。无边的恶势力与不平事好像大山,好像泥土,将人压向无底的深渊,通过这支笔,写杂文,好像挖开一个小孔,好让人透出一口气,以免活活闷死。现在可好,一些名作家写“杂”文,如马戏团的动物表演,有人出题有人写,随时看着驯兽员袋里的食物,全无血性生机气力,无怪乎杂文趋于绝灭了。
  说到知识人责任的问题,此处最能见出知识人的生机了。社会再好,也不会真是“到处莺歌燕舞”,十全十美,总要有知识人代表民间的声音,把意见表达出来。何况我们的社会离“莺歌燕舞”差一大截呢!相传卡定河边有一个“万人冢”,波兰的老百姓认定那是苏联人杀害的波兰劳工。斯大林“肃反”时期,无数的“革命同志”莫名其妙地被捕、甚至“失踪”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在“阶级斗争”的阴影之下,在空洞抽象的口号声中,“牛棚”里关过多少有良心血性的知识人,谁能说得清呢?到现在,当德国的哈贝马斯和法国的德里达联名发表文章,为了世界政治秩序和欧洲前途,号召全世界的知识文化人联合起来,重新树立公众社会的形象的时候,中国的知识文化人面对自己的处境,不知该作何种回应?徐复观面对的是他那个时代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他《写给中央研究院王院长世杰的一封公开信》中,看出作为一个知识人的胆量和气魄,再看他对后来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適的批评,我们就更不能不感到“元气淋漓”的痛快。在本辑“忆往记人”的追念雷震、新亚书院诸人的文章里,在“观点写真”的一系列文章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徐复观对于政治思想文化界病痛的抉发,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及对于中国知识人的期待。
  ……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母亲姓杨,娘家在离我家约十华里的杨家塆。塆子比我们大,但除一两家外,都是穷困的佃户。据母亲告诉我,外婆是“远乡人”,洪杨破南京时,躲在水沟里,士兵用矛向沟里搜索,头碰着矛子穿了一个洞,幸而不死,辗转逃难到杨家湾,和外公结了婚,生有四子二女;我母亲在兄弟姊妹行,通计是第二,在姊妹行单计是老大。我稍能记事的时候,早已没有外婆外公。四个舅父中,除三舅父出继,可称富农外,大舅二舅都是忠厚穷苦的佃农。小舅出外佣工,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下巴河闻姓大地主(闻一多弟兄们家里)家中当厨子。当时大地主家里所给工人的工钱,比社会上一般的工钱还要低,因为工人吃的伙食比较好些。
  母亲生于同治八年,大我父亲两岁。婚后生三男二女。大姐缉熙,后来嫁给“姚儿坳”的姚家。大哥纪常,种田;以胃癌死于民国三十五年。细姐在十五六岁时天折。弟弟孚观读书无成,改在家里种田。三十八年十月左右,我家被扫地出门,母亲旋不久死去,得年约八十岁。
  每次回忆到我的父亲时,感情多少有些复杂,和回忆到母亲时有点两样。
  我曾从界河的总祠堂外面经过一次,从黄泥嘴小镇附近眠牛地的分祠堂经过无数次,但没有在祠堂里面参加春、秋二祭的资格。堂屋供“天地君亲师位”的神龛的一旁,有个竖立的木箱,里面装着好几十册《徐氏宗谱》。十二岁时,曾好奇地偷偷拿几册出来翻过,只见上面印着○—○—○这类东西,莫名其妙,赶快归还原处,怕被发现时挨大人的骂,等于不曾看过。以后出门读书、做事,在家的时间很少。所以对我们这一支徐氏,除了偶然从大人口中听到些
  片断外,没有正确的了解。据说,从江西迁到蕲水县的第一代,是住在县城东面约五十里的洗马畈。再由洗马畈分一支到蕲水、罗田交界的界河。这一支又分为“军份…‘民份”,我们是属于“军份”。把老百姓分为军、民两份,应当来自明初的屯卫制。由此推测,从江西迁到蕲水、洗马皈,可能是元代的事情。在传说中,我们的故里,实沉埋着一段惨烈的战争历史。距我们村二三里的地方有一山村名金鼓冲,相传在山冲里埋着有金犁金耙;一直传到我小时的民谣是“金犁金耙,挖到的人可得天下”。住在金鼓冲的老百姓姓陈,但一般人说,他们的祖宗牌有前后两层,前面一层是“陈氏门中宗祖”,后面一层却是“金氏门中宗祖”。另一距我们村子约二里有一不太高的山岗,名“杀二万”,相传在这里杀过两万人。我在十七八岁时放暑假回家,有一天和几个朋友游山游到这里,偶然在草丛中发现一块露出的岩石,上面刻着“金小姐殉难处”六字。大家惊疑之下,又在山上寻找,在离此石约十多丈的地方,又在一块岩石上,刻着“金将军殉难处”。而刻石字迹粗劣,乃仓促中所成。把上面的几个片断传说与两石刻结合起来,可以推定我的故里当时曾经受过一场很大的劫难。这可能和徐寿辉在薪水起义有关。
  徐氏由洗马阪分到界河的一支,大概是在此次劫难之后。界河分一支到我们现住地的“徐琂坳”,开支的祖人徐琂(我们称为琂祖),有六个儿子,称为六房。我们便是第六房的子孙,前面说到的眠牛地祠堂,即是六房的祠堂。琂祖下来的辈分,是用从一到十来分别。我父亲的辈分是“十”;由此推测,琂祖应当是明末清初的人。
  父亲辈分的名字我不记得。学名执中,号可权。祖父弟兄三人,伯祖是一个优贡,曾在下巴河闻一多的上两代教过书,听说八股做得很好。我年幼时在旧书柜中,曾发现他手抄的几厚册诗;字写得很秀,但由他老人家抄诗的取材,及有一册后面附录的自作的几首诗来看,在诗的造诣上并不太高明。
  我的祖父行二,和行三的叔祖,都是种田的。曾祖父听说是个举人。曾祖父以上,便更不清楚。在我十多岁时,伯祖父的三个儿子,即是我的大伯、二伯、六叔,已经很穷困。大伯读书连秀才也不曾考到,却不事家人生产,更是穷得顾不了“书香门第”。有一次,我清理七八个破旧书柜,除了有一柜完全是医书外,其余的都是八股文、试帖诗;虽然有的被蠢虫吃得一塌胡涂,但都印得相当讲究,有的还是套色板。大概从康熙时代起,一直到废八股以前,都收罗得有。我约了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堂兄弟,仅把医书保留下来,此外都抬到河边烧掉了。
  有一次修补屋漏,在屋梁上发现有两部书,一部是明板讲律吕的(名字记不清楚),一部是吕晚村的集子,这不知是哪一代留下的比较有意义的两部书。其所以放在屋梁上,当然和吕晚村所遭文字之祸有关。这两部书以后也一齐丢掉了。由上述情形推想,曾祖父以上,大概有好几代是与八股有关系的。但我们的“世代书香”,却与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的消失
  —悼张深切先生
  古希腊时代,有所谓“自由人”的阶级;希腊文化,便是由此一阶级创造出来的。当时所谓“自由人”的形象到底如何,我无从了解;但在刚刚死去的张深切先生的身上,仿佛我看到了一个“自由人”的形象。
  我是民国三十八年五月违难移居台中的。从移居台中认识庄遂性先生的时候起,庄先生一直是我在新环境中精神上的依赖者。台中的许多朋友都经过庄先生的诚恳介绍,才有结交的机会。我和深切,也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认识的。
  认识深切不久,他便送我一部研究孔子哲学的大著,应该算是他在这一方面的试作。但不难由此了解,他是写作能力很强,并且在文化上又是有一番抱负的人。奇怪的是,这部书竟遭遇到禁止发行的运命;此一无法解释的运命,当然会打击他向这一方面继续努力的兴趣。此后,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在我的记忆中,他是搬家最多,行业也更换得最多的一位朋友。刚听说他编导电影,编导得相当有成绩;等到见面时,却又停止不前了。中间开过一次圣林咖啡馆,过了些时候再去,咖啡馆已经换了人。直到古典咖啡室开业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中,才有一个经常见面之地。
  他的古典咖啡室,可以说得上是名实相符的:古典的布置,古典的音乐,带有古典美的小姐;走进去,真使人有某种古典的感觉;所以我常常带朋友到那里去领取一点古典的感受。每去一次,我都要我的朋友认识深切,而深切也几乎都和我的朋友谈得来,并经常拿他的《里程碑》、《遍地红》的文艺作品送给我这些朋友。我这些朋友,因此也更了解深切,以我有深切这位友人为幸运。但我常常为深切担心他的经营构想,无形中是以自己的生活情调作标准的。在一个以弗洛特的“潜意识”为活动基底的社会中,哪里有一批高人逸士,能和深切的古典情调连结得上呢?所以我们每见面一次,总忍不住要问:“近来生意怎样”?“还可以维持”,“要到某月便会转好”,深切也常是这样带笑的答复。在前两个多月,当我发现深切已经移出了他的古典咖啡室,由一个又黄又黑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时候,我当下感到:这是社会向下沉沦的标志,是深切的悲剧,也正是时代的悲剧。
  最近一年以来,我常和深切到附近的日本料理店中小吃,他每次都要吃一点酒。但他已不断诉说身体不舒服,经常要打针吃药。大概在四个月前,我去看他,他已经很憔悴,说背部常常发痛,可是我们依然一起到外面去吃小馆子。吃完后,他坚决反对我付钱,连声说“下次再吃你的”。谁知过了两个月,我怀着再一同去吃小馆子的心情去找他时,却真正是“人去楼空”,并得到他已赴台北治病的消息。我在非常怅惘的情形下,写了一封安慰他的信,信中说明我看了《我的思想与生活》后,觉得我们在思想上有更多相同之点;希望他好好治病,并要他给我来一封简单地信,使我放心。他果然来了一封简单地信,说医生劝他要绝对休息。我推想,他的病已是不轻了。再经继续打听,更知道可能是肺癌的绝症。而庄遂性先生,也正是死于此一绝症。十月底接到洪炎秋先生来信,说深切的病,已没有希望,一两天即回台中,高兴有朋友去看他。我本月初,第一次到他令弟所开的张外科医院去看他时,他正在发热,但神志还清楚,要他的夫人拿橘子给我吃。第二次去看他时,眼睛用力的望我;但望了两眼后,随即闭拢有如入睡。看到朋友死期的人,比在死期的朋友,心里更为痛苦。不到两天,深切便不声不响的死去了。
  深切和庄遂性先生,是两种不同的典型:庄先生使我钦佩,而深切则使我欣赏。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他自由地想像,自由地发挥;更以自由地心情,来看自己的成功、失败。他并不是忘情于功利,但他似乎不肯作功利的奴隶。他的生活,是平淡中的多彩多姿。但这是有个性的多彩多姿;在多彩多姿中,并流注着对社会的正义感,以及对自己民族的热爱。这是我对深切的把握,也是我对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的把握。我和深切的年龄不相上下,这正是人生最寂寞的时期;我不断希望能得到在功利缰锁之外的真诚友谊,来润泽即将枯萎的心灵。庄先生和深切的先后死去,在我残余的生命中,怎能不算是一种重大损失呢?
  五四、十一、廿四、于东海大学灯下
  ……
展开
目录
导言:任天而动
怀乡记亲
旧梦·明天
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感旧
我的读书生活
和妻在一起
春蚕篇
忆往记人
有关熊十力先生的片鳞只爪
辛亥革命精神之坠失——痛悼居觉生先生
五十年来的中国学术文化
黄震遐先生之死
曾家岩的友谊——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悼念萧一山、彭醇士两先生
“死而后已”的民主斗士——敬悼雷儆寰(震)先生
哀悼欧阳百川先生
一个“自由人”的形象的消失——悼张深切先生
悼蓝孟博(文徵)先生
哭高阮
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哀悼胡適之先生
悼念新亚书院
无惭尺布裹头归
家书传情


三二
三五
五七
五九
六一
七一
观点写真
游记寄意
心情记实
序跋缀思
晚境录要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