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0180265
  • 作      者:
    李松涛
  • 出 版 社 :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推动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系统地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多方面内容,旨在为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体育教育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共分七章,涵盖了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到具体教学拓展的多元化实施方案。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首先详细介绍了体育及体育教学的概念、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为后续讨论奠定了理论框架。接下来聚焦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设计,提出了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并探讨了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第三章和第四章又分别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项目的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拓展与优化的深入分析。第五章着重讨论体育教学如何拓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第六章和第七章则分别探讨了体育教学所需资源的配备与管理以及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力求为读者呈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强调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提高》:
  一、健康原则
  健康原则意味着教学应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核心目标。无论是确定教学内容、选编教材,还是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都应贯彻这一原则。在体育教学中,重点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更应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地成长。过去体育教学偏向于生物观,现在则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并不断拓展。最初,人们认为健康只涉及生理方面,即身体健康、正常发育、无疾病,形成了简单的生物健康观。然而,后来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健康不仅包括智力的正常发展,还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意识。因此,提倡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随后,人们意识到单纯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观念还不够,还需要考虑社会学因素,如合作能力、集体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最终,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将这三种属性视为健康的不可分割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也基于这一三维健康观,强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在学校中,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必须坚定树立健康原则,承担对健康的责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导致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长期被忽视。在某些时期,受到自然教育、技术教育、体质教育和竞技教育等思想观念的指导,学校体育教育偏离了其核心方向,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健康原则不仅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更是其归宿,它是评价学校体育成效的基本标准。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体健康、体魄健壮的学生,这一目标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广大学生体质明显改善,提高新时代国家建设者和保卫者的身体素质,都离不开健康原则的支撑。它不仅是实现这些目标的理论前提,更是对整个学校体育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
  健康原则不仅是对学校体育任务的高度概括,也是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全国各个高校汇聚了亿万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健康体魄必须在学校里得到坚实的打造。高校体育作为保障他们拥有强健身体的有效手段,承载着重要使命。
  同时,高校体育的目标与健康原则有着必然的一致性。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和谐发展,这与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高校体育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为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健康原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引领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确保学生在体育教育中获得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为主体原则是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理念,意味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教师的行为和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安排。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只重视体力而忽视脑力和才能的片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个人才能与兴趣得到多方面发展,个人价值与尊严得到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确立的人。因此,主体性教育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主体性的发挥程度越大,个体的自由度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充分地展现。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是素质教育实现的根本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较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全面性和主体性,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的新一代。素质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社会性基础教育改革,它涵盖了发展教育、保障教育权利、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管理以及改革教育的方法与内容等方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强调的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素质教育相比,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更加微观、细致,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培养有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因此,素质教育对主体性教学原则提出了必须要实践的要求,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
  当前的教学改革趋势是朝着主体性教学方向发展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要方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展开。尤其是在运动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掌握运动技能。
  学生为主体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加优秀、有活力的新一代。
  三、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反映一个人个性的心理特征之一,而学习兴趣则是表现在学习方面的个性。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他们将会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努力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时,他们会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地探索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
  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性原则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有意识地强化和引导体育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使其保持长久的动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体育与体育教学
第一节 体育概述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
第二节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拓展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与拓展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拓展与优化

第四章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项目设计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拓展设计

第五章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与能力培养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第二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资源配备与管理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场地设施
第二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信息资源
第三节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经费管理

第七章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 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 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资源的结合
第三节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