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资本论》要义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2732145
  • 作      者:
    邓肯·K.弗利(DuncanK.Foley)
  • 译      者:
    赵英杰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为马克思经济理论提供一般性介绍而非为某个特定观点进行辩解,力求成为读者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基本篇目和马克思经济学完整结构的指南。该书共十章,内容涉及原作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思想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和再生产、利润率的平均化和下降、剩余价值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等重要问题)的理解认识。作者在提出自己认识的同时,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本论》相应章节,便于读者对比学习。本书对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哲学和方法论假设,尤其在抽象层面及与前期文本之间的联系层面,指明马克思思考和写作方式的一些重要特征,有助于读者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式。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读懂马克思:方法
一 历史的和不断变化的现实
二 人类知识的生产
三 知识结构
四 规定的层次性
五 出发点的重要性
六 高层级规定对基本规定的修正
七 自我规定和同义反复
八 通过不同层次的规定解释
九 解释、规定和注定
十 规律和趋势
十一 规定的严格层次性
十二 模型和理论
十三 辩证法
第二章 商品:劳动、价值和货币
一 生产体系
二 商品二因素(《资本论》1.1.1)
三 劳动价值论
四 创造价值的劳动(《资本论》1.1.2)
五 价值的货币形式(《资本论》1.1.3,1.2)
六 货币、价格和价值
七 货币形式和货币价值(《资本论》1.3.1)
八 货币的流通和贮藏(《资本论》1.3.2.a,2b,3a,3b)
九 货币商品体系中的纸币(《资本论》1.3.2c)
十 国际货币关系(《资本论》1.3.3c)
十一 有价格的非劳动生产物(《资本论》1.3.1)
十二 商品拜物教(《资本论》1.1.4)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
一 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
二 商品循环(《资本论》1.4)
三 资本主义生产(《资本论》1.4,1.5)
四 劳动力商品(《资本论》1.6)
五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资本论》1.6,1.7,1.9)
六 剩余价值和无酬劳动(《资本论》1.10)
七 剩余、剥削、阶级和剩余价值
八 资本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九 劳动力价值的再讨论(《资本论》1.6)
十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资本论》1.8)
十一 对剩余价值的解释
十二 新古典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
一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论》1.12)
二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论》1.10)
三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论》1.12)
四 技术进步: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论》1.12)
五 资本家和生产方式(《资本论》1.13)
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论》1.13,1.14,1.15)
十 结论
第五章 资本的再生产
一 再生产(《资本论》1.23)
二 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论》1.24,1.25)
三 工资和产业后备军(《资本论》1.19,1.25.3)
四 资本循环(《资本论》2.1-2.4,2.7)
五 资本循环模型(《资本论》2.7,2.9,2.12-2.141
六 简单再生产模型(《资本论》2.18,2.20)
七 资本循环的扩大再生产模型(《资本论》2.21)
八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比例关系和总需求(《资本论》2.20)
九 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资本论》2.21)
十 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总需求
十一 结论
第六章 利润率的平均化
一 利润率(《资本论》3.1-3.4)
二 利润率的平均化(《资本论》3.8-3.10)
三 等价交换与利润率平均化不相容(《资本论》3.8)
四 马克思的方法(《资本论》3.8)
五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缺陷(《资本论》3.9)
六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完成
七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失效
八 转形问题的意义
九 总结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一 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资本论》3.16-3.18,3.21-3.25,3.37-3.45)
二 租金(《资本论》3.37-3.45)
三 利息(《资本论》3.2l-3.25)
四 商业利润:生产和非生产性劳动(《资本论》3.16-3.19)
第八章 利润率的下降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论》3.13)
二 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论》3.13)
三 李嘉图的利润率下降理论
四 马克思对于李嘉图理论的批判(《资本论》3.13)
五 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资本论》3.15)
六 利润率下降的反趋势因素(《资本论》3.14)
七 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
八 利润率下降的可能性
九 结论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一 资本积累的暂时不平衡
二 经济危机的一般理论
三 经济危机的特殊理论
四 马克思对于萨伊定律的批判
五 比例失调理论
六 消费不足危机理论
七 利润率下降危机理论
八 资本积累的长期趋势
九 资本主义总危机
第十章 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
二 资本主义的积极面
三 资本主义的消极面
四 马克思对于其他社会主义观点的批判
五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六 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人阶级
七 总结
阅读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