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我都觉得她离我很遥远,如撒哈拉沙漠,如加那利群岛……又恍惚,她一直就在我身边,似乎曾随她一起在沙漠里探险,随她一起去美丽的加那利群岛,随她的脚步一起走过万水千山,也随她喜、随她悲……三毛,1943年出生,原名陈懋平,懋是她这辈的排行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直祈求和平的父亲就取了和平的“平”字给自己的二女儿,表达了两个心愿,一愿这个世界和平,二愿自己的家人平安。所有的记忆都是从南京开始的。她,陈懋平,虽然出生地是重庆,可是那个只待了三年的南京却影响了她的一生。今生,她从这里开始。那是头条巷四号的一所大房子,楼梯在房子的中间,很宽阔,一水儿的木制扶手,溜光鉴人。那时候,她总是在楼梯上爬来爬去。房子外是青的草、高大的梧桐,还有那随风晃动的无人秋千,在阳光明媚的早上,自顾自地摇荡。生日里得到的玩具,堂哥的、姐姐的,她总是随手拿随手扔,没有喜爱,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孤单。第一次发现那个图书馆时,是跟在大自己三岁的姐姐后面,她穿着小碎花的连衣裙,一双黑色的平底皮鞋,连那上楼下楼的奔跑都是踉跄的。大伯家的二堂哥总是跑在第一个,姐姐第二,她跟在最后,每次她都是硬挤开姐姐就要关上的门。那时她太小,根本不识字,不懂得读书,姐姐由着她跟屁虫一样地跟着,她亦如他们一样盘着腿,坐在木制的地板上,小小的肉乎乎的手,像哥哥姐姐一样,在地板上的书堆里一本一本地翻找着。那时她不识字,只看图。她不懂读书,却爱看那书里的小人,很可爱,竟然会乐会哭。她亦跟着画册里的人物时而笑,时而叹息。她认识的第一个小画人叫三毛,只有三根很是特别的头发,一颗肉肉的蒜头鼻,小眼,衣衫褴褛,头大却骨瘦如柴。无父无母,无家可归,一个流浪的小孩子过着人间最悲惨的生活。就是这个小小的人物深深地烙在了陈懋平的小小心灵上,一下子就深深地扎下了根,后来的陈懋平不仅把自己笔名定为三毛,还开始了如三毛一样的流浪生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