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鲁迅的朋友圈:鲁迅与现代英俊
0.00     定价 ¥ 6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679302
  • 作      者:
    张守涛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黄乔生、丁帆、徐昭武、谢泳、岳南、许纪霖、王彬彬、阎晶明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守涛,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京大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教师。出版著作《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工业先导:范旭东》《我的沉默震耳欲聋:鲁迅与先生们的呐喊》《浩荡七十年:大清衰亡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等,为第十届(2024)、第十一届(2025)当当影响力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梳理鲁迅先生人际交往,研究鲁迅对当代文坛和文化人影响的通俗著作。本书历时十年完成,从知识分子人生和作品文本出发,结合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书写了鲁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关系,包括鲁迅与周作人、台静农、冯雪峰、 瞿秋白、郭沫若、茅盾、萧军、萧红、巴金、老舍、曹禺、孙犁、赵树理、沈从文等二十多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英俊的关系,尤其是研究了鲁迅对其影响。

    如果说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影响人,那鲁迅对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重要部分及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资源,有着重要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值得认真探究、弘扬。鲁迅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一直惠及今天。


展开
精彩书摘

知识分子与底层大众——鲁迅与“闰土”

 

鲁迅和“闰土”的关系,是鲁迅和“闰土”人生命运的文集,颇能反 映鲁迅和底层大众的关系,也是知识分子和大众关系的一个剪影。 

鲁迅与“闰土”年少时是好友,但随着人生轨迹的不同而渐渐不再有 交集。这也许就是人生,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友情渐渐就淡了,很多朋友只是阶段性的伙伴。对于鲁迅而言,他自然对“闰土”充满同情,对 他和“闰土”之间的友情充满怀念,这在《故乡》中有充分体现。甚至据 说,鲁迅 1919 年回故乡时也曾邀请“闰土”跟自己去北京,但被一家六口 的“闰土”拒绝了。据“闰土”孙子章贵所说,“闰土”在弥留之际念叨最多的就是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他早就跟着鲁迅去北京享福了。但另外,鲁迅 在《故乡》中也明确写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即无论 当年多么亲密,无论鲁迅多么同情“闰土”,他和“闰土”之间已有了“厚 障壁”。造成这层“厚障壁”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性隔膜, 如鲁迅在《小杂感》中所写:“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另一方面是身份、阶层的差异,鲁迅在成年后的“闰土”眼中已是“老爷”。 

同情底层大众但与底层大众之间有“厚障壁”,这便是鲁迅与底层大 众的关系。鲁迅因为家道衰落及外祖母家在农村,他自小就对劳苦大众充 满同情。如他在 1933 年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里说:“我生长 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 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 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 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所以,后来鲁迅在 《阿 Q 正传》《祝福》《故乡》等很多文章中对底层大众充满同情“哀其不 幸”,虽然也“怒其不争”,对大众的国民劣根性充满批判。


展开
目录

前言 / 1

序言 / 5

01 “精神之父”——林纾与鲁迅 / 001

一、“新青年”与林纾之争 / 003

二、鲁迅对林纾的嘲讽 / 011

三、林纾对鲁迅的影响 / 013

四、结语 / 016

02 “双子星”——鲁迅与周作人 / 017

一、“兄弟怡怡” / 019

二、“周氏兄弟”失和 / 021

三、“睚眦必报”与“以德报怨” / 025

四、“谋官谋隐两不成” / 032 五、结语 / 034

03 “愿有英俊出中国”——鲁迅与台静农 / 037

一、“台君为人极好” / 039

二、“谈到鲁迅时特别有感情” / 042

三、“皆师法鲁迅” / 044

四、鲁迅与未名社 / 046

五、“为青年开路” / 050

04 “两悠悠”——鲁迅与郁达夫 / 053

一、“交谊之深,感情之洽” / 055

二、“崇拜他的人格” / 059

三、鲁迅与郁达夫异同 / 0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