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孝子
祖父两个时辰后出殡,抬棺的“八大脚”都到齐了。
紧跟其后的是“八大爷”也都齐了。
“走程序,审孝子,程序不走不抬棺。”“八大脚”齐喝道。
“对!审孝子,走程序,孝子不审不抬棺。”“八大爷”应和道。
“八大脚”是八王村力气最大的八个男人。皮肤黝黑,满脸横肉。
“八大爷”是八王村德高望重的八位老者。手持祖传皮鞭,道骨仙风。
孝子是我的父亲、大伯,还有小叔。三人披麻戴孝,跪成一排,他们头顶冒汗,瑟瑟发抖。
审孝子是我们八王村人的祖传规矩,谁家死了人都躲不过。正因如此,八王村很少有逆子,一个比一个孝顺;也正因如此,八王村的男人没有一个父母死后不挨打的,孝顺也得打,这是规矩,这是必走的程序,否则“八大脚”不肯抬棺,父母就不能入土为安。
“你爹爹怎么死的,从实招来!”“八大爷”开始问话了。
“病死的。”父亲和小叔一起回答。大伯一语不发。
“什么病?医治否?”“八大爷”接着问。
“心脏病。在县医院住院一月余,不治而亡。”父亲和小叔继续回答。大伯依旧一语不发。
“县医院怎么行,干嘛不去省医院?拿爹爹命当儿戏是吗?逆子,逆子,逆子!欠打,欠打,欠打!”“啪,啪,啪!”父亲和叔伯被相继打倒在地。 那年月,八王村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村里老人病了,大多找个乡村“赤脚医生”瞧瞧,吃几颗药片,就听天由命了。能去县医院住院的都是那些有钱人。我们不是有钱人,但父亲和小叔还是送祖父去县医院住院治疗了。为此,卖了耕牛、粜了粮食,孝心苍天可鉴。要说不孝也只有大伯了,八王村的人都知道,他游手好闲,不愿赡养祖父。难怪他一语不发。
“爹爹走时,你们可在身边?”“八大爷”的声音再次响起。
“家父住院一月余,直到驾鹤西去,我们一直伴其左右,递茶倒水,一刻都不曾离开!”父亲和叔伯再次回答。大伯还是像哑巴一样不说话。
“放屁!我就听说你们几个一直都不在,把爹爹给活活气死了。逆子,逆子,逆子!打,打,打!”“啪,啪,啪!”父亲和叔伯再次被“八大爷”的祖传皮鞭打倒。
……
留守的作家
凤凰村凡是身体健全的年轻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只有作家一人和妇女老人孩子一起留守在村庄里。
凤凰村凡是外出打工的人都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生活,只有作家吃着政府低保,住在破旧低矮的瓦房里编织着自己五彩斑斓的文学梦。
作家物质贫困,却精神富足。作家一篇接一篇地发表作品,一本接一本地出版书,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当地报纸上,整个凤凰村乃至整个市里谁都没有作家风光。 但风光毕竟不能当饭吃,作家三十多了还孤身一人,相亲几次,见面没谈几句,都吹灯了。好心人劝作家不要再呆凤凰村受穷,出去打工赚钱。作家冷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作家,怎能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相劝者碰得满鼻子灰,自讨没趣。时间长了,就再没人劝作家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