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魂殇(写给当代献身于恋爱、婚姻、家庭中的人们)
0.00     定价 ¥ 5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1227932
  • 作      者:
    叶辛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人们对爱情婚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让他们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继《蹉跎岁月》《孽债》之后的现实主义婚恋题材新作。 《魂殇》《婚殇》《恋殇》,作家叶辛知识分子心灵三部曲。 写给当代献身于恋爱、婚姻、家庭中的人们。 探讨知识分子心灵的安放,走近那一代人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笔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曾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海上文坛》等杂志主编。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曾引起全国轰动,成为中国电视剧的杰出代表。
著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三年五载》《恐惧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华都》《缠溪之恋》《过客亭》等。另有“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新世纪文萃”三卷本等。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由本人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孽债》《家教》均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内著名画家程步涛在创作中猝然身亡。他的画作曾在拍卖场上频频拍出天价,一画难求。大法医诸葛铮认为程步涛是自杀,舆论一片哗然。这桩案件引起省内作家童庆的密切关注和强烈兴趣,童庆深入程步涛居住的豪华别墅,意图破解这一疑团。随着追查的深入,却触及了一代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命运悲欢,走近了时代发展浪潮下那一代人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政治上的地位相当,但是童庆心里明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人间的距离,还是越拉越大了。大得有些遥不可及。
二十世纪的整整一百年间,在全省上下,美术界公认的有四大家,那就是画山水的罗光琪、擅花鸟的齐小石、人物画高手郭吟歌、独树一帜的油画名家杨恒安。四大家的命运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历经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右、三年困难时期、“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坎坷跌宕,沉下去浮上来,无论在哪一时期,论起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排名可能有先有后,但是总少不了他们四人。这是历史公认了的。后生晚辈,没一个人可以同他们相提并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年事已高,是命运使然,四大家相继离世,每个人都由省美协、省画院、省文联牵头,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事后还召开了追思会。省城里四大班子的领导,加上省军区领导,都来参加。省、市媒体,每回都做了充分的报道。让全省上下六千万各族老百姓,都晓得我们省里面又失去了一位大画家、大美术家。
当四大家在十年时问里先后辞世时,人们就在纷纷议论,后来者何在呢?
河山代有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美术界内外,乃至整个文艺圈子里,说最有希望取代四大家成为公认的领军人物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在全国美展中获奖,为省里争了光的乔辉;另一个就是程步涛。程步涛不屑于获奖,不屑于办展览,甚至不屑于和省城美术界的圈子交往,不搞吹吹拍拍的那一套。他的名声大振,是因为洋人看中了他的画,一幅画卖得上百万美元。当圈子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名画家以种种方式炒作、拍卖、相互吹嘘卖得一平方尺多少万的时候,国拍在省城里高调挂出了明码实价:程步涛的画,一平方尺起拍价为三十五万元人民币。
这把所有人震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别说旗鼓相当的乔辉没法比,就连已经先后辞世的罗光琪、齐小石、郭吟歌、杨恒安四大家,也因时代原因,没达到过这么高的价位。
善良的人们说,那是他们生不逢时,他们若是活着,活到现今书画行情大涨的年代,说不定……
没什么说不定的,齐小石的孙子,曾经拿出珍藏的祖父的一幅代表作,追悼会时拍成大照片挂在灵堂里,追悼会后又登在省报上,之后又悄悄地到拍卖行找熟人开价,拍卖行征询了多方意见,给出的价位是:十五万人民币一平方尺。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成了美术界公开的秘密。还有什么话可说?
程步涛的地位,就是这么凭实力奠定的。据说,两会换届时,有人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提名他当选为省政协常委的。
和新闻界有着广泛接触的童庆,不只从一个渠道听到过类似的传闻。别说是他哩,就是单位门房间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知青,在童庆去取挂号信时,还搭讪、打听:
“童老师,你认识画家程步涛吗?”
“怎么啦?” “这个人不得了!”
“你看过他的画?”
“哪里。我上这个班,上个卫生间还得找人代看一会儿,哪儿有时间去欣赏人家的画。我是说,他可发大财啦!”
“他的画又卖出高价位了?”
“岂止是高价位,简直是天价啊!你想想,”老知青双手比画出一平方尺那么个手势,又敲打了一下桌子上的报纸,道,“一平方尺三十五万元,啧啧,他这哪里是在画画……”
“你说他是在画啥?”童庆的情绪也被爱摆龙门阵的老知青逗起来了,忍不住笑着问。
老知青往童庆跟前凑凑,压低了嗓门,双眼望着窗外,由衷地道:“都在说,他这是在画人民币啊!你想想,唰唰几笔,就是三十五万元,比那印刷机一张张地印,还来得快啊!童老师,都在说,这年头,书画家可比你们这些爬格子的作家赚钱多啊!”
童庆承认,老知青门房这番话,俗是俗一点,却是大实话。他不对自己说,也会对其他人发议论、发感慨。但令童庆感慨更深的,却是另一层意思。
都说真正的艺术家,是把名字写在老百姓心上的。郑板桥为何有名,为何被一代一代人传播,就因为他的大名,包括他的一些生平逸事,是被老百姓口耳相传的。这口耳相传的奇闻,当然比一平方尺三十五万元这样的细节更能引起人们关注啰。
P4-6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