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应征入伍
掷笔跨雕鞍
踏遍关山
旌旗猎猎鼓声环
罗帐三千云漠漠
谁在凭栏
莫道苦和难
瘦了衣衫
浮尘落日两盘桓
念起当年多少事
人已微酣
江南运河,一艘小汽艇划破了水平如镜的航道。
汽艇内,三位军官正襟危坐,正严肃地讨论即将到来的征兵工作。
“胡参谋,去年恢复了高考,录取率大约是百分之四或百分之五的样子。咱们要根据高考情况排查一下,把一些优秀的青年找出来。挑选的余地很大。去年为了高考,冬季征兵被推迟到了现在,目前边境部队人员紧张,战备任务依然繁重。这次把你从重要岗位上换下来,让你过来接兵,主要是想结合咱们部队的实际情况,招一些适合咱们自己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
“你要抓紧时间研究一下,接下来我打算把你调到训练大队去,配合他们训练新兵。你是年轻的老革命,工作很出色,你要把你的那些本领教给他们。”
说这些话的是一位年长的军官,约四十岁。他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看起来心里很有压力。训练大队是个团级单位,下面有多个区队,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并重,重在选拔培养部队需要的专业人才。眼前军队乃至整个国家都正是用人之际,训练大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次征兵就得优中选优。
汽艇内另两位年轻的军官,年龄在二十岁出头。
“报告主任,我早就想去基层锻炼锻炼。”一位年轻的军官站起身,想跟年长的军官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可船上的空间实在太狭小了,于是只能欠一下身体。
年长的军官是政治部沈副主任,坐在他对面的是胡参谋。
“嘿嘿,你呀,可不要花言巧语。”沈副主任笑容满面。他有点谢顶,一副知识型领导的派头。他若有所思地对胡参谋说:“你该在全师露露脸了。这么灵活的脑子也要转在道上,让大家看到你能做事。”
“是,我一定创造更好的成绩。”
“别说空话,到时候实实在在地把培训计划给我看看,再跑几个大学去特招几名教师。我打听到了,这里的大学有几位水平很高的老师,你去做做工作。”
“是。”
“这里是相对富裕地区,以前尽出才子佳人,整体文化素质都比较高。我在县城听他们说,有一个数学特别好的小孩,你要把他招进来。”
“报告主任,我了解过了,他不在我们征兵的区域内。这里有好几个部队在征兵,可以说大家都在想办法抢人。”
“去去去!我是副主任,正团职,‘主任’可是副师,别往我脸上贴金。以后决不允许胡咧咧。”沈副主任故意板着一张脸训道。
“是!坚决服从命令!”胡参谋狡黠地答道。
“咱们先不说这些。你十四岁当兵,至今有十个年头了,成了老同志,怎么还死脑筋?我跟你讲,征兵哪有什么区域不区域的,部队都是一家子,分配在人家那里和分配在我们这里不是一样的吗?在这个问题上,你决不能含糊。你们平时硬拼硬打的那些工作作风,去哪儿了?要多动脑筋。不行的话,我去找他们的领导谈。这是上面承诺我的,我看中谁就要谁。”
“是。”胡参谋嘴上答是,可心里在犯难,这征兵又不是打仗。不过质疑归质疑,上级布置的任务还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
“还有一个,王副师长的小孩,他也在这里。记得小时候他光着脚丫子在院子里的雪地上满院乱跑,你想想咱们那大西北的生存环境多恶劣啊。我要看看这小孩现在是不是块料。这不是开后门,是种子不一样。”
“是。”
沈副主任对另一位军官说:“曹军医,这些兵的综合素质你要给我把把关。他们既要机智灵活,又要能适应环境,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出来以后干啥都要行。咱们的工作,一般人是难以胜任的。”
“是。这些小孩只要站在我面前,我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曹军医大声回答。
P1-3
展开
高原部队军事生活的纪实性
长篇小说。在我的印象中,
还从未见过类似的作品。现
有作品大多是蜻蜓点水,所
涉不深,像《西北风》这么
跨时代、身临其境的娓娓述
说,生动真切,真的是第一
次见到。
——付勇军(军事小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