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社会变化的感知,通常来自周围。小人物往往折射着当下,又预示着发展的未来。
这是一本上海小人物的故事集,每一则都改编自真实事件,或诙谐或仗义或无厘头……唯一的共同点是鲜活,鲜活得会让你怀念、念起那段岁月的“好”。
那段岁月横跨20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前十年,中国巨变的30年。上海有一批待业青年,他们在成年后,本以为这辈子会跟他们的父辈没两样儿,学习好不好根本无所谓,反正毕业了早晚进工厂,混到退休,一生就如此!
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各种浪潮,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自谋出路,于是上演了一幕幕“荒唐剧”,剧中弥漫着青春挥之不去的荷尔蒙、人性的贪婪、当然,更多的是青春的懵懂、迷茫,与对未来的憧憬、探索的勇气与前行的真挚。
故事发生在2000年世纪交汇之际上海,主人公李一鸣与其交往的郭小光、莫思文等一伙待业青年,因从小耳闻目染弄堂老前辈流氓混混的种种“光辉事迹”,在学校毕业后自然成为新一代混混代表,每日混迹于社会,靠坑蒙拐骗来维持生活开销,其间还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可好景不长,后因一起讨债引起的刑事案件,李一鸣出逃至欧洲,在欧洲又结识了其他趣味相投的新朋友,利用从小耳闻目染学来的社会生存技巧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带领着小伙伴在欧洲各地夹缝之中求得一丝生存空间,几年后觉得事情过去,在千禧年来临前回国,和刚从日本回国的郭小光、莫思文重聚。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回国没几天李一鸣即被公安干警抓获。判刑三年后出狱,李一鸣不思悔改,继续靠升级版坑蒙拐骗来创造自己的原始财富积累。其间又努力挽救住了曾经的女友,可在利欲熏心下,他最后召集了国内外小伙伴做了几票大单。且顺利出逃,本想自此潇洒快活。但父亲病危的消息,让李一鸣醒悟到人生在世的幸福真谛与每天花天酒地、拥有多少财富是无关的,幸福是和爱你、牵挂你的亲人在一起。毅然决然回到国内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应了那句经典台词,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庆幸的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妻女翘首等待他回家。
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岖的。要坚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
2015年 8月 17日,意大利科莫湖。“姆妈,阿拉(俚语:我们)是上海人,为啥不住在上海,要待在这个地方啊?
爸爸到底去了啥地方?伊啥辰光回来啊?”“宝贝,这里不好吗?这里嘎漂亮啊!侬爸爸嘛,过几天应该也快要回来了。”“对了姆妈,刚刚洋葱头阿叔来讲,伊今天钓了一条老大额鱼,叫我和侬一道去
伊屋里厢吃夜饭,还有弥勒佛阿叔也去额。”“哦,晓得了,侬通知一下阿姨,今朝夜饭不要做了,阿拉到洋葱头阿叔屋里厢
去吃。”“哦!姆妈,侬帮我讲讲,侬哪能和我爸爸认识额啊?”听到女儿的提问,正望着湖面发呆的这位美丽妇女一下把思绪拉回到了二十多年
前,那年她才 23岁……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相信夜晚的太阳也能放出光芒,只不过照射在地球另一端。人的心也一样,人的情也一样,有时不是我们冷漠,而是我们的疏忽,是生活的无奈,使我们忘记了心
中还有绚丽的彩虹。
二十多年前,上海。
阿拉额故事现在要回到 20世纪的上海。那年刚刚过了中秋节,天气逐渐转凉,桂花的清香味儿弥漫在整个魔幻的都市,清晨,静得深邃,太阳洒下点点光辉,阳光透过树枝,透过纱窗,略带暖意,包裹在郭小光的身上。
郭小光是那些黑暗秘密组织的铁杆崇拜者,他虽然也姓郭,但和序幕里说的郭解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是从小痴迷地看着发哥(周润发)的电影《英雄本色》《江湖情》,还有“古惑仔系列”电影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
郭小光中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待业在家整天无所事事。郭小光在家是待不住的,天天在外面瞎混,家就是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饿了就打个电话通知爸爸妈妈今天回家吃饭的地方,当时社会上统称他这样的人为待业青年或者小阿飞(俚语:小流氓)。
郭小光个子不高,有 175厘米左右,为人聪明,反应极快,一双细长的小眼睛,圆圆的脸上长了些雀斑,身体很壮实,留了一个当年大卫·贝克汉姆(DavidBeckham)留过的莫西干发型。留这种发型一定是要巴掌脸,且长脸形的人才好看,由于郭小光是个大头大圆脸,他留这种发型远看就像人肩膀上顶着一个大洋葱,所以江湖人称洋葱头。
洋葱头郭小光和往常一样在石库门家里的小阁楼上,把五十几张没有内容的光碟贴上性感妖艳的女人图片,图片上有那种身材凹凸有致的欧美女人,也有日本爱情片中的女人,且个个拗着不可描述的造型。
贴好以后,洋葱头郭小光的小眼睛顿时一亮,盘算着几十块钱的本钿,立马可以变成几千块了,晚上 Disco舞厅的门票和啤酒铜钿都落实了,哈哈哈……还盘算着如
上海南京路街景
果在舞厅里搓到女人(俚语:泡妞)还可以带去乍浦路或黄河路上的餐厅吃个夜宵,
真的是想想也惬意啊。
“生活清爽!”郭小光喃喃自语,然后抓了一件划出衫又自言自语道:“打仗起咯。”而后,便急急忙忙地出门去了。
划出衫是啥意思?其实划出是上海地区的俚语,是混街面的流氓阿飞扒窃钱包的意思,他们称为“开划出”。划出衫其实就是一件夹克衫,因为设计成手腕和下摆是收口的,故可以藏不少东西,去个超市或者商场,手一伸一缩就可以顺走不少东西,因此深受广大社会闲杂人群的喜爱。
“打仗起咯”的打仗也是上海俚语——“打仗模子”,为 20世纪那批待业在家的小青年混街头的俚语,一般是指贩卖各种票据或外汇的黄牛,他们称之为打票仗,其他混马路街面各种歪门邪道的生意统称为打仗,例如,路边设摊点赌博骗钱的、北京路上哄骗采购人员强买高价五金配件的,等等。反正只要做走在法律边缘生意的统称为打仗。
在整个过程中有“撑毛”(俚语:望风的人员)、有“枪手”(俚语:需要露脸、曝光的操作人员)、也有“翘边模子”(俚语:托),大家各司其职,当撑毛的看到警察便大叫一声“老派来了”,所有人各自逃散,每天和打仗差不多,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所以称为打仗模子(俚语:街头混混、黄牛)。是不是很形象?
郭小光来到了徐家汇的一条弄堂口,见弄堂内的一个水井盖上蹲着一人,长得是人高马大,蹲着感觉就和郭小光差不多高,其目测不低于 200斤,剃了一个板刷头,满脸的横肉,一双三角眼,一笑起来眼睛都看不到了。
“弥勒佛”郭小光大喊一声走上前去。
“洋葱头侬来了太晚了,我在这里蹲得脚也麻特了。 ”只见那位被称为“弥勒佛”
的大个子缓缓站起来,身高足足有 190厘米,郭小光仅到他耳朵的位置。
“弥勒佛”真名叫莫思文。名字虽然是不要斯文,人也长得五大三粗,孔武有力,
但其实他心思很细腻,关键时候戏很足。郭小光赶紧上前递了一根百乐门香烟说:“我不要在家做生活额啊。”然后拉开划出衫拉链,露出一个马夹袋,里面隐隐约约看到一包黄碟(当然这些
所谓的黄碟里面是没有任何涉黄内容的,如果贩卖真的黄碟被公安人员抓到是要被判刑的),所以也就封面是黄片的样子,内容若不是空白的,就有可能是《米老鼠和唐老鸭》这种动画片。郭小光自己拿了几张放在划出衫的内插袋里,其余的都交给了莫思文。
然后郭小光自己也点燃一根百乐门香烟深吸了一口说:“老规矩,我到外面逗巴子(俚语:找傻子),侬边上看着,我带巴子领进弄堂后侬出来把弄堂出口一堵,叫侬就过来,晓得了哇?”
“有数了,有数了,侬嘎.唆做啥,快点去逗巴子呀!”莫思文不耐烦地说道。郭小光晃着洋葱头脑袋自言自语道:“册那(俚语:口气用语类似“他妈的”)大
块头,没清头,乌里麻里(俚语:.唆、烦人)做啥。”郭小光走到路口交叉处,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路过的行人,等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现。没过多久,郭小光发现了两个目标人物。迎面走来两个人,一个是 40岁左右,戴一副黑框眼镜,身材略显发福的男子,
另一个高高瘦瘦的,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有 30多岁。“朋友黄带要哇?”郭小光凑近他们身边故意压低了声音问道。黑框眼镜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说:“多少铜钿一张?”“十五元一张,欧美的、日本的都有。”郭小光一边拉开划出衫拉链露出几张光
碟给他们看,一边接着说:“马路上人多,我们到弄堂里你们慢慢挑选吧。”
目录
序幕1
CHAPTER 1 弄堂里额碟片 5
CHAPTER 2 苏州河桥下 15
CHAPTER 3 时光倒流咖啡馆 23
CHAPTER 4 山上下来的小爷叔 31
CHAPTER 5 情感暗角里的掠夺 41
CHAPTER 6 砸电话亭 53
CHAPTER 7 鸡爪上刮油水 65
CHAPTER 8 我们爱好和平 但绝不怕战争 75
CHAPTER 9 玉兰香餐厅小聚义 85
CHAPTER 10 鹿特丹唐人街 97
CHAPTER 11 箱根温泉 103
CHAPTER 12 千禧年 121
CHAPTER 13 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133
CHAPTER 14 功德箱 141
CHAPTER 15 演唱会 151
CHAPTER 16 房产中介 165
CHAPTER 17 阿诈利 177
CHAPTER 18 利差 189
CHAPTER 19 魔都的冷雨 203
附录/上海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21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